知識是人類對事物及其規律性的認識,
也是小孩子對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說,
它是以思想內容的形式為人們所掌握。
所以,
知識是我們用來發展生活中抽象的思維智力的基礎,
是能發展一個人全部智力和才能的“營養料“
技能是指由於練習而鞏固了的行為方式,
它是相應行為方式的概括化的結果。
人們常說的這個孩子聰明,
學東西很塊,
那個孩子愚笨,
什麼也學不會。
這裡所說的聰明或愚笨,
都是指一個人的智力而言的。
學習知識、培養技能和發展智力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
Advertisiment
但是,
知識、技能和智力又不完全是一回事。
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都需要有一定的能力,
沒有一定的注愈能力、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
感性知識就無法接受。
沒有一定的比較、抽象和概括能力,
理性知識也難於領會。
智力就是各項能力的綜合,
智力的高低是由能力的大小決定的,
而能力的發展是在學習、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完成的。
離開學習和訓練,
什麼事情都不做的人,
他的知識和技能是得不到發展的,
因而他的智力也就得不到開發。
但同時,
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又決定著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
掌握知識的過程和發展智力的過程很可能是不一致的。
掌握知識的過程,
如果方法得當,
就會促進智力的發展,
Advertisiment
使孩子隨著知識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聰明,
如果方法不當,
也會阻礙智力的發展,
甚至使孩子越學越笨。
這是因為知識在人的頭腦中可以表現為兩種狀態:能動和僵死,
取得兩種結果:一種是知識在頭腦裡呈能動狀態,
這類知識能夠發展智力,
使孩子越學越聰明:另一種是知識在頭腦裡呈住死的積壓狀態,
這種知識不僅無助于營養孩子們的智力,
並且很有可能會成為孩子的精神負擔。
我們常見許多孩子學習了一些知識,
但智力並沒有發展或者發展不快。
同一年齡的孩子在一塊學習知識,
有的學得快,
有的學得慢:有的會用,
有的不會用,
根本的原因在於,
原已學到的知識在頭腦裡是呈現何種狀態,
Advertisiment
如果是死記硬背得來的,
根本沒有理解或似值非世,
這種知識在腦子裡就好像儲藏在倉庫裡的“處理品”一樣,
他是不可能會進入到周轉的過程中積壓物資,
這也算是兒童們精神上的負擔,
他是不可能轉化為精神上的財富,
即轉化為智力,
變成思維的工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