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腸套疊即是腸子反常地逆向活動, 前段腸子套入後段腸子的管腔中, 構成腸阻塞, 腸黏膜腫脹缺血, 從而呈現血便。 假如確診、醫治不及時, 就可能致使腸壞死、穿孔, 乃至休克、逝世。
小兒急性腸套疊;好發年齡:2個月~2歲;症狀表現;腹痛:寶寶陣發性哭吵, 或寶寶沒有哭吵, 臉色卻一陣陣發白;嘔吐:常與哭吵同步進行。 初為反射性, 以後為腸梗阻表現;便血:在腹痛6~8小時後出現果醬樣血便;腹塊:有時, 可在寶寶肋緣下面摸到臘腸樣塊。
寶寶發病時, 典型的四大症狀都有的並不多。 因此, 這就要求媽媽細心加耐心,
Advertisiment
治療方法;寶寶腸套疊發病不超過48小時, 大多可通過空氣灌腸治療而治癒, 這種方法治療腸套疊效果好且無創傷。 但是, 超過48小時, 就不能做空氣灌腸治療(只做診斷性空氣灌腸), 可能需手術治療。
空氣灌腸;治療指征:寶寶全身狀況良好, 沒有腸梗阻。 方法:醫生在X線透視下, 將灌腸管道從寶寶肛門進入, 控制一定的壓力, 將空氣灌入套疊的腸子遠端, 空氣的壓力使套入的腸子退回原處, 促使套疊的腸子復位。
手術治療;手術指征:腸套疊超過48小時。 有明顯腸梗阻或有腸子壞死表現等。 方法:打開腹腔, 將腸套疊之腸曲托出,
Advertisiment
特別提醒:不要認為是手術就本能地拒絕, 腸套疊手術還是很安全的。 相反, 空氣灌腸時, 如果在空氣壓力低時腸子仍不能復位, 隨意增加壓力反而易導致腸子穿孔。
術後護理;經過腸套疊的折騰, 寶寶不免較虛弱, 出院後, 媽媽千萬不可給寶寶補, 而應讓寶寶的腸子多休息, 減輕腸道負擔, 使腸道功能得到恢復。 如果腸子套疊的凹陷處未充分復原, 很容易再次發生腸套疊。
如果寶寶仍然頻頻哭吵, 還是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因為有些寶寶會連續發生腸套疊。 如果寶寶仍有血便排出, 媽媽不必驚慌, 通常可能是腸套疊時的血便沒有完全排清,
Advertisiment
小兒慢性腸套疊;好發年齡:大於兩歲的兒童或成人。 症狀表現:病程延續在二周以上至幾個月之久, 一般多見於年長兒及成人。 在年長兒可以表現出急性腸套疊的症狀, 如腹痛、腹部有臘腸樣塊, 便血(5、6歲以上的寶寶往往只有腹痛, 可能沒有便血)。
可能病因;慢性腸套疊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其他病因,
如腸息肉、腸先天性畸形(美克憩室)、惡性淋巴瘤等,
因此,
如果2歲以上的寶寶經常出現腹痛、腸套疊,
應到專科醫院或專科門診,
做仔細的檢查,
查出病因並有針對性地治療。
對於腸套疊的病因,
目前沒有定論,
各種學說很多,
主要有以下幾種:
Advertisiment
病毒說;由於病毒感染, 寶寶腸壁回盲部的淋巴結引起炎症, 腸壁局部凹陷, 致使腸腔狹窄, 腸子從近端向遠端套疊。 由於在腸套疊寶寶的糞便中可檢出輪狀病毒及腺病毒等, 因此這種說法較普遍。 注意:春季是某些病毒的流行季, 因此也是腸套疊的高發季。
解剖說;與腸套疊寶寶的腸子結構有關, 由於寶寶腸子松, 回盲部游離度大, 回盲瓣過度肥厚, 小腸系膜相對較長, 容易發生逆向蠕動。
激素說;與腸道激素改變有關, 如寶寶出現腹瀉、便秘, 腸腔內的激素狀態發生改變, 於是產生異常蠕動。
胃腸過敏說;可能與輔食添加太多、太快有關。 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 成人貪求快、多, 未嚴格遵守添加原則, 致使寶寶胃腸不耐受,
Advertisiment
治療方法;臨床上, 少數慢性腸套疊的寶寶, 套住的腸子可以自行復位, 但大多數不行。 通過鋇劑灌腸可以確診並使套疊的腸子復位。 小兒腸套疊的日常預防;腸套疊的病因眾多, 預防腸套疊需要從多方面入手:
注意寶寶的飲食衛生,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防止病從口入。 寶寶的食物應燒熟、煮透, 儘量不吃隔夜食物, 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需熱透。 在秋季腹瀉(輪狀病毒腹瀉)流行前, 可接種疫苗, 預防腹瀉。 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排泄習慣, 避免便秘。 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