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發燒

小孩發燒早期症狀有哪些

1。 發熱程度分級:

(1)低熱:37。 5℃-38℃

(2)中等熱:38。 1℃-39℃

(3)高熱:39。 1℃-40℃

(4)超高熱:40℃以上

2。 經過細緻的體格檢查, 根據一些體征能説明找到小兒高熱的誘因,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若患兒皮膚出現皮疹, 可能為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 例如幼兒急疹、麻疹、風疹等;

(2)若發現皰疹, 可能為水痘;

(3)若發現皮膚有瘀斑, 應考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亦應考慮血液系統疾病;

(4)若發現淺表淋巴結腫大, 應考慮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 亦應該注意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

(5)若發現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 可能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Advertisiment

(6)若發現口腔粘膜有斑點, 可能為麻疹;

(7)若肺部聽診聞及痰鳴音或水泡音, 是急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的體征, 肺部聽診有哮鳴音, 應考慮喘息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

(8)腹部有明顯的壓痛或其它體征, 應注意急腹症, 如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

小孩發燒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小兒高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某些變態反應, 例如疫苗接種、輸液和輸血的變態反應、異體血清以及過敏反應等都可以引起急性高熱;

2。 中暑、某些顱內損傷、癲癇和驚厥的發作、新生兒脫水等也可引起急性高熱;

3。 急性傳染病早期或各系統急性☆禁☆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急性高熱;

4。 某些惡性腫瘤, 例如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結締組織病等可能引起小兒長期高熱;

Advertisiment

5。 敗血症、沙門氏菌屬感染、結核、風濕熱、幼年類風濕症等也可引起小兒長期高熱。

小孩發燒三類發燒情況三種應對方法

1。 體溫38℃以下首選物理降溫進行干預

發燒是兒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 對於發燒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物理處理”和“藥物處理”, 通常來說, 當兒童體溫低於38℃時不需要採用藥物處理, 而是選擇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即可。 例如貼退熱貼、多喝水、洗溫水澡等方式都有助於體溫的降低。

2。 嬰幼兒體溫38。 5℃以上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已經超過38。 5℃時, 家長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 對於嬰幼兒來說, 當其體溫超過38。

Advertisiment
5℃時, 需要給予藥物治療。 中藥的話可以選擇柴胡或羚羊角等, 西藥的話可以選擇百服寧、泰諾或者美林等。

3。 體溫39℃以上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當孩子體溫已經超過39℃屬於高度發熱時, 通常情況下選擇西藥治療。 目前臨床常用的是布洛芬類退燒藥和撲熱息痛類退燒藥, 這兩類藥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 但必須明確一點是, 家長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尤其是注意用藥的劑量。

小孩發燒的居家護理

當寶寶發燒時, 把醫療的部分交給醫師處理, 父母們則照顧寶寶的飲食起居, 幫助寶寶一起戰勝疾病。 退燒的居家處理包括:

1。 在38。 5℃以上給予一般退燒藥劑, 如口服或肛門塞劑。

2。 可考慮以多喝開水、溫水拭浴或溫水浸浴至體表血管擴張、加速散熱(即流汗)等方式來退燒。

Advertisiment

3。 可使用冰枕降溫, 但要注意切勿多睡冰枕, 因冰枕易使局部溫度降得太快而引起不適。

4。 多讓寶寶休息, 減少體能上的消耗, 使體內能量完全投入於對抗細菌病毒的侵害。

5。 如可能的話, 增加寶寶的飲食量以提高熱能(營養物質), 補充身體對抗疾病的消耗, 幫助渡過這—段體內的爭戰。 但通常此刻的寶寶胃口並不好, 可能又伴有腹瀉嘔吐不能進食, 寶寶如果平日的營養及健康狀況還好的話, 父母也不必一定要強迫寶寶進食, 但水分的補充是必要的。

6。 若寶寶有熱痙攣病史時, 所有退燒動作皆該提早施行, 即原來應要超過38。 5℃才使用的退燒藥劑, 則應提前0。 5℃, 即當寶寶熱熱到38℃就要使用。

Advertisiment

總之, 發燒本身僅只是個示警號, 而非一種病, 家長應有正確的認識, 做好“寶寶可能會先燒個三至五天”的心理準備, 配合兒科醫師診視後的病情及相關的藥物治療, 對於整個病程能有所瞭解, 即能不慌不忙地陪伴寶寶安然渡過每一次的“發燒”衝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