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孩睡覺出汗怎麼治療

根據醫生經驗, 2~6歲的孩子出現汗證大部分是一種“虛”的表現, 因此常說孩子愛出“虛汗”。 孩子氣虛會影響到血, 進而影響到五臟。 久而久之, 孩子的體質就會變得虛弱。 這時候如果排除了身體病變, 以下幾種情況可以通過中醫來進行調理。

表虛不固型寶寶體質虛弱的話, 常常就會是這種體質類型引起的汗證。 主要表現為寶寶經常出汗, 並伴有盜汗, 一般在頭部和肩部特別容易出現多汗, 玩耍以後出汗比別的寶寶要多。 這種孩子平常很容易患感冒, 臉色顯得蒼白, 手腳也比較冰冷。 這種汗證的治療方法要以益氣固表為主,
Advertisiment
可以選用玉屏風散加減治療, 或給寶寶服用廣藥虛汗停顆粒, 以植物成分治虛汗。 營衛失調型這種類型的汗證主要是由於患上各種急、慢性的疾病後, 寶寶的“營氣”和“衛氣”失調造成的。 這種情況的寶寶經常全身無故出汗, 怕冷怕風、有時候還會伴有低燒。 父母可能還會看到寶寶經常精神疲倦, 胃口不好。 這種情況, 醫生會調和“營衛”, 讓寶寶服用黃芪桂枝五物東加減治療。 氣陰二虛型不少媽媽會發現孩子在早晨醒來時, 背後都是汗, 床上也濕了一大片, 這就是盜汗。 如果孩子常常盜汗, 可能就是氣陰虛了, 這也是許多媽媽最常碰到的情況。 一般出現氣陰虛的孩子體型比較消瘦、出汗多、精神不好、面色潮紅、口幹、大便幹,
Advertisiment
手腳心熱, 有時候體溫還有點低熱。 如果寶寶盜汗以手足心、胸腹部等部位教多, 或者醒後哭鬧、低熱等, 可能是偏陰虛, 可用酸棗仁湯合生脈散加減如果寶寶伴有拉肚子, 可能偏氣虛, 可以用益氣湯合生脈散加減。 脾胃積熱型寶寶常常都會出汗, 尤其是四肢最為明顯, 或者僅僅有四肢、額頭出汗, 還伴有腹脹, 那寶寶可能就是脾胃積熱型汗證。 醫生會開異功散加減方, 給寶寶健脾泄熱。 不過, 麥其蓮提醒, 僅僅依靠這些表現來判斷寶寶的出汗原因還是不夠的, 最好能給中醫醫生把脈、問診, 辨證施治。 食補方治多汗麥其蓮介紹, 其實家長可以讓孩子有適當的飲食, 多吸取一些補氣血、健脾胃的食物, 達到讓孩子氣血充足的目的。
Advertisiment
其中, 食補又有很多不同, 比如補脾、補氣等。 麥其蓮建議, 父母可以選用的有沙參、麥冬、太子參、蓮子、玉竹、杞子、山藥、百合、芡實等食材, 拿來煮湯、還可以燉點稀飯。 針對氣陰虛的寶寶, 父母可以拿太子參或者梔子泡水給寶寶喝;沒有氣虛的, 就可以選用其它的。 如果寶寶出汗比較重, 可以加一些五味子、烏梅等, 但都應該經過醫生辨證後使用。 以下是醫生推薦的幾個食療方。 1、黃芪紅棗湯:黃芪15克、紅棗20只。 加水適量, 文火煮1小時以上。 每日服用1劑, 分2~3次服用, 連服15天。 這個食療方可以益氣固表, 改善表虛不固型多汗的症狀。 2、小麥紅棗桂圓湯:浮小麥30克、紅棗12克、桂圓12克。 煮30分鐘食用, 適合6~7個月以上的寶寶, 對營衛失調型多汗效果不錯。
Advertisiment
3、滋陰粥:銀耳10克、蓮子12克、紅棗12克、杞子10克、粳米50克、冰糖少許。 先把銀耳用溫水發泡, 然後將蓮子、紅棗、杞子、粳米煮半熟, 再加銀耳和冰糖煮到爛熟。 使用于氣陰虛型的多汗, 1歲以上的寶寶適用。 4、烏梅煎:黑豆30克、烏梅10克、紅糖12克、粳米50克。 加水煮30分鐘食用, 適合1歲以上寶寶, 氣陰虛型多汗。 5、固表補氣粥:黨參12克、白術10克、麻黃根10克、粳米50克、紅糖12克。 將黨參、白術、麻黃根加水煮30分鐘, 去渣留汁, 然後再將粳米放入汁中煮粥, 熟後加紅糖食用。 這個方適合氣虛型的多汗, 1歲以上的寶寶都合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