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小孩能用成人藥嗎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小孩能用成人藥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們總是會備用一些藥物, 有些藥物並不是針對小孩的, 但有些家長為了方便自行給孩子吃成人藥。 小孩能用成人藥嗎?並不是什麼藥都可以給孩子吃。

目前, 小兒專用藥物較少, 於是一些家長認為, 只要將成人藥適當減量, 即可取而代之。 其實, 這種想法和做法有失偏頗, 甚至是十分有害的。 因為小兒不是“小成年”,他們不僅體重不同, 而且還有生理、病理上的差異。 例如:小兒的肝、腎等臟器發育尚不完善, 酶系統也未建立, 解毒、排泄功能很弱,

Advertisiment
有些藥物對機體的反應性也不同。 因此, 若用藥失當, 極易產生不良反應, 嚴重者還可能致殘、致死, 故不能掉以輕心。

成人藥千萬別給孩子吃

有的孩子出現感冒、腹瀉等常見病後, 家裡沒有儲備相關的孩子專用藥物, 由於看病不方便等原因, 有的家長會自行給孩子吃成人藥, 有時還自作主張把藥量減半, 認為這樣就可以了。

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因為孩子的各個器官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神經、內分泌以及許多臟器發育不完善, 肝臟的解毒功能、腎臟的排泄功能都較成人弱。 因此, 大人用的藥孩子不一定能用。 特別是六個月以下的嬰幼兒, 用藥更要格外慎重。 比如孩子如果服用阿司匹林, 可能引起腦、肝部的病變甚至死亡,

Advertisiment
因此12歲以下的孩子要慎用阿司匹林, 3個月以下的嬰兒禁用(某些特殊情況除外, 如川崎病)。

此外, 其它很多成人常用藥也是明確不能用於孩子的, 如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氟呱酸等), 不能用於16歲以下孩子, 否則可能帶來潛在的骨骼發育風險。 而氨基糖甙類(慶大黴素、鏈黴素)具有耳毒性, 孩子服用可能導致聽力障礙。 因此, 父母給孩子用藥時要特別慎重, 尤其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及處方藥。

另外專家還提醒, 成人用的藥品劑型(如膠囊劑、片劑)也不適合給孩子服用, 服用不當會引起窒息。 儘量選擇適合小孩吞咽的液體或顆粒劑型。

孩子服藥時間嚴格遵醫囑

對於孩子來說, 為使藥物達到最佳的療效, 一定要嚴格遵守服藥時間,

Advertisiment
飲食往往會影響藥物的療效。

藥物和食物、藥物和藥物之間是會相互作用的, 藥物搭配使用不當會影響到療效和身體健康, 而合理使用會增加藥物的療效, 事半功倍。 如在服用退燒藥泰諾林時, 為儘快使藥物發揮作用, 最好避免攝入高碳水化合物, 因為高碳水化合物會延緩泰諾林的吸收, 不能夠達到很快退燒的目的。 不過, 也有一些藥物和食物的搭配會促進藥物吸收, 如把布洛芬與食物同服能減少胃腸刺激。

另外, 有些家長擔心飯前服藥傷腸胃, 會選擇在飯後服藥, 但並非所有的藥都該如此。 對於那些對腸胃刺激較大的藥物, 適合飯後服用, 服用後多喝水並走動, 使藥物儘快分散, 避免藥物對黏膜的局部刺激。

Advertisiment
而有些藥飯後服藥會使藥物的吸收受到影響, 減弱治療效果。 另外還有些藥物空腹服用效果好, 比如治療腹瀉的蒙脫石, 需與食物及其他藥物隔開兩個小時服用。

因此建議家長在購藥時, 除了諮詢每種藥物的用法、用量、藥物使用的間隔、如果漏服或服藥後嘔吐如何補服外,

Advertisiment
還應瞭解藥物及食物對正在服用藥物的影響。

小編溫馨提示:很多年輕的家長不知道家中該常備哪些孩子用藥。 楊景秀建議, 季節變換和飲食不當時孩子容易發生感冒、發燒、腹瀉等常見病, 家長可以在家備些對症的孩子用非處方藥, 如緩解感冒症狀的藥物、治療咳嗽、鼻塞、腹瀉的藥物。 夏季還應準備防蚊蟲叮咬的藥物。 具體適合孩子使用的品種可以諮詢專業的藥劑師。

禁忌藥物總類

孩子和我們成年人不同, 對藥物的反應、代謝、藥物作用的器官、副作用、對藥物的耐受性等等都有其特點, 如抗菌素中的氨基糖甙類、喹諾酮類、磺胺類、氯黴素等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影響, 甚至是毒發。

下面就以抗菌素、激素和解熱止痛藥為例說明:

抗菌藥如時下廣泛使用的諾氟沙星、氧氟沙星、伊諾沙星、環丙沙星等,均可引起兒童關節病變和影響其軟骨生長發育,故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皆不宜使用。又如大家熟悉的四環素類藥物,可影響小兒骨骼正常生長,且易沉積在牙組織中,使牙釉質發育不良,牙色發黃,故8歲以下兒童應禁用。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均能引起聽神經與腎臟的損害,尤其對嬰幼兒的聽力損害不易及時發現,可能形成永久性耳聾。氯黴素用於嬰兒,尤其早產兒,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進食困難、腹部膨脹,繼而體溫過低、肌肉鬆弛、呼吸困難、面部血管因缺氧而呈灰白色,稱為“灰嬰綜合征”.它還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故小兒應慎用,新生兒則以不用為好,早產兒禁用。

激素類藥物如可的松、強的松、氟美松等,它們雖有降低炎症反應的作用,但也會遮蓋炎症疾病的原有症狀。若用量較大或時間較長,還可引起內分泌功能紊亂,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如非臨床情況的特殊需要,應避免濫用。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患有水痘的小兒切忌使用這類藥物,以免病情發生急劇惡化而引起死亡。這主要是這些激素類藥物能使機體的免疫力下降,阻礙抗體的形成,從而促進水痘病毒在體內的繁殖、擴散,以至造成嚴重的毒血症。如果小兒在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時,不巧感染了水痘,則激素應酌情減量或者停用。小兒選用外用激素時,也應選擇作用較弱的藥物,如艾洛松,以免因皮膚的吸收而引起全身的不良反應。

解熱止痛藥如感冒通是當前人們常用於治療感冒的藥物之一,但有些患兒僅服2/3片,即會產生似洗肉水樣的血尿。一般在服藥後,長至3日,短則3~4小時出現,且男孩多於女孩。這主要是因為該藥含有雙氯芬酸的成分,對腎臟尤其是腎小管功能有損害作用,又可引起腎臟急性過敏反應;還可導致急性血小板減少與多種臟器出血,因為雙氯芬酸既可抑制機體的環氧化酶對血小板的凝聚作用,也可干擾肝臟合成凝血因數,從而影響機體的凝血功能,加之小兒排泄功能又差,致使無痛性血尿頻頻發生,故小兒應慎服。安乃近也有導致過敏、虛脫、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副作用,嚴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故嬰幼兒應慎用。即使對百年老藥阿司匹林,也同樣不容忽視。因12歲以下小兒患流感、水痘、麻疹、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時,在服用該藥後約7日左右,易罹患急性肝脂肪變性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嘔吐、抽動、煩躁不安及昏迷,甚至死亡。特別需要提出的是,某些毒副反應較大的藥物,其單方早已被淘汰,但複方製劑仍在沿用。如去痛片、優散痛、複方阿司匹林等,其中所含的非那西丁成分,易使小兒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引起口唇青紫,也會損害腎臟,出現血尿,故須慎用。安痛定、撒烈痛、去痛片等,所含的氨基比林成分易使小兒粒細胞迅速下降,造成粒細胞缺乏症,甚而有致命危險,故也應慎用。若小兒體溫驟然上升,不要隨意使用退熱止痛藥,因為它們會造成暫時退熱的假像,掩蓋疾病的特徵,容易造成誤診。

此外,小兒的皮膚和黏膜又薄又嫩,血管也很豐富,對外用藥的吸收量較大,有時會因此引起嚴重反應,甚至發生全身中毒。如硼酸軟膏、可的松藥膏及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等,使用中都曾出現上述情況。故成人的外用藥不能隨意給小兒應用。

以上僅是一些較常見的例子。不適合小兒應用的藥物還很多,故小兒患病應到醫院診治,切勿亂投藥物以免產生嚴重的後果。

常見禁忌藥物及副作用

1、氨基糖甙類可引起小兒耳聾、腎臟功能損傷;

2、喹諾酮類可引起小兒軟骨發育障礙;

3、磺胺類可引起小嬰兒黃疸,腎臟功能損害;

4、氯黴素可引起灰嬰綜合症,粒細胞減少症;

5、一些感冒藥小兒也不能隨便服用,如銀翹片、感康、康必得、速效感冒膠囊等成人感冒藥;

6、還有鎮靜助眠藥;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可以);抑酸劑;瀉藥;氯黴素滴眼液不宜長期使用;滴鼻淨等。

7、風油精雖然沒有什麼嚴重的副作用,但小兒很容易把其弄到眼睛裡或口中。

下面就以抗菌素、激素和解熱止痛藥為例說明:

抗菌藥如時下廣泛使用的諾氟沙星、氧氟沙星、伊諾沙星、環丙沙星等,均可引起兒童關節病變和影響其軟骨生長發育,故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皆不宜使用。又如大家熟悉的四環素類藥物,可影響小兒骨骼正常生長,且易沉積在牙組織中,使牙釉質發育不良,牙色發黃,故8歲以下兒童應禁用。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均能引起聽神經與腎臟的損害,尤其對嬰幼兒的聽力損害不易及時發現,可能形成永久性耳聾。氯黴素用於嬰兒,尤其早產兒,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進食困難、腹部膨脹,繼而體溫過低、肌肉鬆弛、呼吸困難、面部血管因缺氧而呈灰白色,稱為“灰嬰綜合征”.它還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故小兒應慎用,新生兒則以不用為好,早產兒禁用。

激素類藥物如可的松、強的松、氟美松等,它們雖有降低炎症反應的作用,但也會遮蓋炎症疾病的原有症狀。若用量較大或時間較長,還可引起內分泌功能紊亂,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如非臨床情況的特殊需要,應避免濫用。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患有水痘的小兒切忌使用這類藥物,以免病情發生急劇惡化而引起死亡。這主要是這些激素類藥物能使機體的免疫力下降,阻礙抗體的形成,從而促進水痘病毒在體內的繁殖、擴散,以至造成嚴重的毒血症。如果小兒在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時,不巧感染了水痘,則激素應酌情減量或者停用。小兒選用外用激素時,也應選擇作用較弱的藥物,如艾洛松,以免因皮膚的吸收而引起全身的不良反應。

解熱止痛藥如感冒通是當前人們常用於治療感冒的藥物之一,但有些患兒僅服2/3片,即會產生似洗肉水樣的血尿。一般在服藥後,長至3日,短則3~4小時出現,且男孩多於女孩。這主要是因為該藥含有雙氯芬酸的成分,對腎臟尤其是腎小管功能有損害作用,又可引起腎臟急性過敏反應;還可導致急性血小板減少與多種臟器出血,因為雙氯芬酸既可抑制機體的環氧化酶對血小板的凝聚作用,也可干擾肝臟合成凝血因數,從而影響機體的凝血功能,加之小兒排泄功能又差,致使無痛性血尿頻頻發生,故小兒應慎服。安乃近也有導致過敏、虛脫、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副作用,嚴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故嬰幼兒應慎用。即使對百年老藥阿司匹林,也同樣不容忽視。因12歲以下小兒患流感、水痘、麻疹、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時,在服用該藥後約7日左右,易罹患急性肝脂肪變性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嘔吐、抽動、煩躁不安及昏迷,甚至死亡。特別需要提出的是,某些毒副反應較大的藥物,其單方早已被淘汰,但複方製劑仍在沿用。如去痛片、優散痛、複方阿司匹林等,其中所含的非那西丁成分,易使小兒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引起口唇青紫,也會損害腎臟,出現血尿,故須慎用。安痛定、撒烈痛、去痛片等,所含的氨基比林成分易使小兒粒細胞迅速下降,造成粒細胞缺乏症,甚而有致命危險,故也應慎用。若小兒體溫驟然上升,不要隨意使用退熱止痛藥,因為它們會造成暫時退熱的假像,掩蓋疾病的特徵,容易造成誤診。

此外,小兒的皮膚和黏膜又薄又嫩,血管也很豐富,對外用藥的吸收量較大,有時會因此引起嚴重反應,甚至發生全身中毒。如硼酸軟膏、可的松藥膏及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等,使用中都曾出現上述情況。故成人的外用藥不能隨意給小兒應用。

以上僅是一些較常見的例子。不適合小兒應用的藥物還很多,故小兒患病應到醫院診治,切勿亂投藥物以免產生嚴重的後果。

常見禁忌藥物及副作用

1、氨基糖甙類可引起小兒耳聾、腎臟功能損傷;

2、喹諾酮類可引起小兒軟骨發育障礙;

3、磺胺類可引起小嬰兒黃疸,腎臟功能損害;

4、氯黴素可引起灰嬰綜合症,粒細胞減少症;

5、一些感冒藥小兒也不能隨便服用,如銀翹片、感康、康必得、速效感冒膠囊等成人感冒藥;

6、還有鎮靜助眠藥;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可以);抑酸劑;瀉藥;氯黴素滴眼液不宜長期使用;滴鼻淨等。

7、風油精雖然沒有什麼嚴重的副作用,但小兒很容易把其弄到眼睛裡或口中。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