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學兒童觀察力發展的特點

在正確教育的影響下, 學前晚期兒童已經具有觀察力的初步表現。 但是, 他們的觀察目的往往是不自覺的, 還不會自己獨立地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 他們的觀察通常是無計畫的, 很容易受情緒和興趣的影響, 觀察的持續時間也不長。 初入學兒童一般也具有上述這些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不斷向兒童提出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要求, 促使兒童的觀察力逐步地發展起來。 小學生觀察力的發展具有以下—·些特點:

1、觀察的有意性、目的性的發展。 低年級兒童不會自覺地給自己提出觀察周圍有關事物的任務,

Advertisiment
他們往往是東張西望, 而刁工會有目的地去察看, 往往是隨隨便便地聽, 而不會有目的地傾聽。 低年級兒童的觀察很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或兒童自己的情緒興趣的影響, 使觀察離開觀察的目的。 例如一年級兒童在觀察老師的板書、掛圖、實物或標本時, 常常離開老師提出的觀察要求, 把注意溜到與觀察要求不相干的方面去。 觀察時, 他們往往想儘快地把某一對象“猜中”, 而不是努力地先把對象仔細看幾眼。 但是, 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 兒童不能只注意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他必須學會擺脫那些不相干的事物, 使自己的知覺服從於一定的目的、將觀察保持在觀察物件上。 通過教學過程, 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
Advertisiment
兒童觀察的有意性和目的性逐步發展起來, 中、高年級小學生已能長時間地、對事物進行有意識、有目的觀察。 例如有些高年級兒童為了學習製作航空模型, 能對別人的製作過程進行長時間的觀察。

2、觀察的計劃性、精確性的發展。 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都知道, 低年級兒童的知覺和觀察計劃性差, 經常需要教師的提醒。 他們的知覺籠統、欠精確。 例如, 沒有經過學前教育的一年級學生, 經常把6和9、5和2、b和d、p和q混淆起來。 把“初’’寫成“初”, 把“低”寫成“低”, 把“笛”寫成“苗”’在教師的指導下, 隨著兒童分析綜合能力的發展, 兒童觀察的計劃性和精確性逐步發展起來。 中、高年級小學生已能有計劃地對掛圖和模型進行觀察, 觀察也相當精確。

Advertisiment
例如, 一個五年級學生對“從預備鐘響到教師走進教室”這一過程的觀察, 是這樣寫的:

“當!”預備鐘響了, 操場上的一切活動停止了, 沸騰的校園一下子平靜下來。 我們迅速地穿過操場, 登上臺階, 沿著走廊, 走進教室。 同學們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立刻才丁開書包, 掏出書本、鉛筆、簿子、整齊地擺在桌上, 端端正正地坐著, 等老師上課。

“當當!當當!”上課鐘響了, 老師的身影在教室門口出現了, 班長喊道:“起立!”同學們“霍”地一聲站起來, 看著老師, 老師用親切的目光注視著大家, 夾著講義, 穩步地走進教室。 這段觀察記錄寫得相當細緻。 這是——種有系統的、精確的觀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