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是學生日後成材的重要條件。 因此,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應當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行為習慣的形成和發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方面的影響。 外部因素是指影響學生行為習慣形成的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內部因素是指可能影響學生行為習慣形成的學生自身的生理條件、智力發展狀況和學生的自我意識能力。
小學生心理發育一般處在習慣培養初期和習慣培養的中期階段。 在這個時期注重對兒童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會促進小學生個性心理的發育,
Advertisiment
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品質。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才有可能促進學生以後的智力發育和學習成績的提高, 才有可能最終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具備現代化社會的道德水準, 具有一定程度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 掌握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 有效服務社會的勞動者。

小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 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 在素質教育中, 應該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發展。 基於以上認識, 我們認為在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上, 應該集中在三個大的方面, 即:做人、做事和學習。 這三個大的方面又包括一系列基本好習慣。
Advertisiment

父母和教師在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中, 應共同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以身作則。 父母和教師的“一舉一動, 都要做兒童的模範”。
2、發揮兒童的主動性。 小孩子學習事物須自己學習。 “做”這個原則, 是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切的學習, 不論是肌肉的, 不論是感覺的, 不論是神經的, 都要靠“做”。 所以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做的, 你應該讓他們自己做。 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 應當讓他自己想。 凡事做父母和教師的, 切不可一手包辦, 或橫加干涉, 應當從旁觀察, 隨機指導。 直接經驗, 自己思想, 是學習中的唯一門徑。 為此, 應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3、注意第一次。 “無論什麼事, 第一次做得好, 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
Advertisiment
第二次就容易做錯。 ”兒童種種壞的習慣都是由於開始學的時候, 他們的教師或父母沒有留意去指導他們的緣故, 以致後來一誤再誤, 成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 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教得好。
4、不要有例外。 養成好習慣難, 養成壞習慣易。 做父母或老師的要使小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好習慣未成的時候, 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動作。 一個小小的例外, 就可能破壞已成之習慣。 ”
5、持之以恆, 循序漸進。 持之以恆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步驟。 不斷地做, 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步驟, 單是“知”而不“行”, 單是“理論”而無實踐, 樣樣事情都不會成功。
6、多接近自然和社會。 走進自然和深入社會是養成兒童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
Advertisiment
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寶庫, 是活的教材、活教師。
小編總結: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離不開父母們和老師的用心, 而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靠父母和老師共同努力的。
(兼職編輯:黃亮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