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歸因不當
厭學學生在成敗歸因上存在障礙, 他們把學習上的失敗歸因於穩定的、不可控制的內部因素, 如智力低、能力差;而把偶爾的成功歸於運氣、任務容易等不穩定外部因素。 這種錯誤歸因不利於發展, 助長了在成功面前不知進取和失敗面前的惰性心理, 無法激起學習興趣。
2.歸屬感缺失
小學生都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內在要求, 但由於厭學者長期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和愛護, 便形成了焦躁、抑鬱、自卑、敵對、偏執等各種心理問題。 厭學學生長期生活在缺乏溫暖、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的環境中,
Advertisiment
3.替代性動機過強
替代性☆禁☆學習動機, 往往是由外部獎勵激發的, 當其控制性越明顯就會越侵害到個體的自主性動機。 一旦學生的自主性動機降低, 學習興趣就會下降, 可以將部分小學生厭學歸為“獎勵”等外部強化手段的過分使用。 每個學生都有天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在教育實踐中, 成人常無視或輕視這些發自內心的學習需求, 非要通過獎勵、評比等各種外部刺激來激發興趣, 反而扼殺了學生本來的學習興趣。
4.自我監控能力不完善
小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處於發展階段。 這就使他們在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時容易分心。 看一集海綿寶寶與教師佈置的作業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