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父母學堂>親子溝通>正文

小學生選班長的計量

一場完全透明的選舉

別看程程只有10歲, 卻有個遠大的理想——當選國家主席。

在小男孩心中, 這可是認真思考的結論:當老師太辛苦, 白天教課晚上還要改作業;做生意萬一賠本了怎么辦;還是當領導吧, 可以管大家, 比如說自己不會開車, 到時候全國人民都不準開車。

程程是武漢市常青第一小學的學生。 這番話是在2006年春節的年夜飯上, 他對母親的同事陳為軍說起的。

誰說童言無忌呢?在那一年的秋季學期, 這個小胖墩有了一次遙望理想的嘗試。 他和另外兩名候選人一道, 共同競選所在班級的“最高領導人”——班長。

Advertisiment

這場兒童世界的模擬選舉, 被陳為軍拍攝成紀錄片《請投我一票》。 在過去的一年中, 這部成本不到5萬元的作品成為諸多電影節的亮點。 《華盛頓郵報》稱其為“關于一群8歲大孩子的……令人如坐針氈的政治戲劇”。

班長就有權力

和程程聊天后, 陳為軍做過小范圍的調查, “見孩子就問”。 結果他發現, 周圍孩子的未來職業想象大多傾向于官員。

這讓這個39歲的父親困惑不已。 他回憶自己的同輩, 小時候“想干什么的都有”, 諸如醫生、科學家和作家, 價值選擇十分多元化。

“既然孩子都想當官, 我就想如果來一次投票試驗, 或許能知道他們為什么這樣。 ”陳為軍在武漢家中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 說起自己的初衷。

經過陳為軍和班主任的協商,

Advertisiment
程程所在的三年級一班在新學期伊始, 舉行了這場投票活動。 除了公開唱票, 這場選舉還像模像樣地包括才藝表演、現場辯論和就職演說等環節。

在此之前, 中國大多數小學的班長, 由老師直接任命, 即使投票也很少公布結果。 按照班主任對39個“選民”的承諾, 這次的選舉要實現“我的班長, 我做主;我的選票, 我做主”。

這些戴紅領巾的孩子, 起初對“民主”和“投票”等名詞并不了解。 他們對即將選舉出的班長職位的闡釋是這樣的:“班長就有權力, 讓他站著他就得站著, 讓他坐下他就得坐下。 ”

這或許與現任班長雷磊的行為有關。 這個留小辮子的男生, 同樣是候選人之一。 他似乎擁有諸多權力。 做操時, 他站在前面領隊;午休時,

Advertisiment
他罰說話的同學站墻角;午餐時, 他監督小朋友吃飯。 有時候, 他甚至直接動手打“不聽話”的孩子。

“我必須嚴, 不嚴絕對不聽。 ”對此他解釋道。

程程看在眼里。 他對父親說:“我就想當班長。 ”

對這些語言, 有人聽了表示忍俊不禁而又百味雜陳。 在國內外舉辦的各種觀片會上, 很多觀眾甚至“從頭笑到了尾”。

說唱歌手小老虎(藝名)形容為“會心一笑”。 他解釋說, 這種歡笑和看過喜劇片的“開懷大笑”不同, 因為“每個人都從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讓他們自己想投誰就投誰

讓觀眾“笑場”的另一幕是有板有眼的拉票過程。 一位電視臺記者聯想到中學課本里的《競選州長》, “文章里那些政治伎倆, 他們這兒都有”。

就像馬克·吐溫筆下的主人公一樣,

Advertisiment
雷磊最初拒絕了父母的幫助。 他甚至不打算“引導輿論”, 而是希望同學們“自己想投誰就投誰”。

但他很快意識到這種自負的不現實。 當他在臺上吹起長笛時, 坐在倒數第二排的程程向班主任炫耀, 自己的母親傳授了對付雷磊的絕招。

這些“絕招”被看過這部紀錄片的網民總結為拉幫結派、互相詆毀、制造假象……鏡頭里的程程, 像個老練的政客:他先是自己大聲起哄, 接著由競選助手造勢。 當然, 換來這些支持并不容易——他為此許諾了些官職, 諸如副班長、學習委員之類。

如程程所料, 在“雷磊雷磊, 最愛打人!雷磊雷磊, 威脅別人!”的叫嚷聲中, 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一臉黯然地走下臺去。

前一天, 這個小胖墩對另一名候選人曉菲使用了同樣的招數。

Advertisiment
那個穿著白色連衣裙的小姑娘, 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 在一片反對聲中, 她還沒有開始表演就哭了起來。

面對這場鬧劇, 陳為軍一度有放下機器, 上前制止的沖動。 當時他站在教室后面的窗邊, 氣得停止了拍攝。 如果不是另一臺攝像機的正常運轉, 恐怕紀錄片中會空缺這些畫面。

“孩子的壓力太大了。 ”這個同樣有個女兒的父親說。

更多的觀眾用“骯臟”、“倒胃口”和“失望”等字眼來表達他們的憤怒。 一位名叫“這該死的教育”的網友在豆瓣論壇上發表評論:“他們還會懂得什么叫做善良、公義和付出嗎?他們在對于民主的最初理解上, 便被告知這是競爭、詆毀和各種暗黑手段。 那么當有一天他們真正長大, 變成社會的掌權者,我們的世界將會被構架成什么樣子?”

一位報社的記者,干脆把程程歸為“天生的陰謀家”,雷磊則是個“獨裁者”。

但這些標簽遭到陳為軍的反駁。“怎么能說是天生的呢?孩子其實是最無辜的。”在采訪中他再三強調不要傷害孩子。當記者提出聯系這些當事人時,也遭到了他的拒絕。

孩子只是面具 真正的表演者是大人

一位資深的電視節目制片人認為這部紀錄片的主角其實是大人。“孩子選舉有什么可看的,”他說,“他們只是大人手中的面具。”

為了讓自家的獨苗成功當選,三個家庭也都鉚足了勁兒。正是因為如此,一場孩子之間的選舉游戲,變得撲朔迷離又懸念迭起。

在雷磊首戰失利后,他當警察的父親邀請全班同學乘坐輕軌。整個過程中,夫婦倆還提供了礦泉水、大巴接送和導游等服務。

這種舉動被不少觀眾斥為“赤裸裸的賄選”。但它無疑是有效的。在陳為軍當天進行的“民意調查”中,雷磊的支持率馬上就超過了原本呼聲很高的程程。

在北京的一次觀片會上,十多名家長展開了“非常熱烈”的討論,主題是究竟該把孩子培養成“狼”還是“羊”。他們中大部分是媒體人士,其中一位還是某所幼兒園的出資人。

一位有著兩個孩子的母親很是擔憂,因為無法確定是把世界描繪成鮮花還是毒草,一頭太過理想化,一頭又有些功利。另一位父親則困惑于究竟是選擇生命出發的教育,還是權力出發的教育。

這些話題讓在場的小老虎“情緒很不高”。這個22歲的小伙子表示自己尚未為人父母,因此不能完全理解,“他們只是說這樣教育不好,但好像也只能這樣了。”采訪中,陳為軍起初對紀錄片中家長的行為不予置評。后來,他說了一句:“就算家長有些不對的地方,那也是很無奈的選擇。”

他堅信,沒有人敢在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賭博。“你沒有孩子吧?”他問記者,“那就無法跟你說清楚。”

在《請投我一票》的后期制作期間,陳為軍的女兒報名參加了湖北電視臺舉辦的小記者評選活動。身為電視人,陳為軍起初并不打算進行干預。直到評選前夕看到女兒的準備,才發現“不管根本不行”。

像紀錄片中的家長一樣,夫妻倆開始進行全面指導:如何上場,怎么抓住評委的心等等。妻子還特意租用了當地歌舞劇團的一套演出服裝。

可在評選當天,陳為軍還是震驚了。其他孩子的親友團亮出巨幅彩噴照片,搬來古箏古琴,“聲勢浩大得很”。相比之下,女兒這邊只有作業本大小的標語,顯得寒磣又小氣。最終孩子第一關就被刷了下來。

陳為軍事后說:“很對不起女兒,也很怕她受打擊。”

這樣的選舉,太傷害人了

半個月的時間,陳為軍跟拍了選舉的全過程。從課堂的臺前到家中的幕后,他自稱在記錄一場“完全透明的選舉”。

只是故事的結局,連他都始料不及。投票前一天的晚上,陳為軍在程程家蹲點拍攝。已經夜里1點了,這個小男生還在準備就職演說。當時他穿條小短褲,站在家里的客廳,不停地咳嗽,還嚷嚷著來杯板藍根。

在三個性格迥異的孩子中,陳為軍看好程程。他評價這個孩子最具競選精神和素質。在家長的指導下,程程還打出了極具號召力的選舉宣言。針對雷磊,他喊出了“要當管理者而不是統治者”的口號。面對曉菲,他則用“愛哭沒自信”進行有力反擊。

但經歷了之前的意外,陳為軍對自己的預計絲毫沒底。“按說孩子們應該選個不愛管人的班長,這樣才更加自由。”在他的分析中,曉菲也有些希望。有意思的是,在美國的觀片會上,其中12~17歲的孩子大多數表示,會把選票投給這個女孩。

最終的結局卻是雷磊獲勝。投票前一天,他的父親拿出一沓粉紅色賀卡,告訴兒子這是為老師和同學準備的中秋節禮物。在第二天下午即將投票前,雷磊送出了這份意外的禮物。在陣陣“好漂亮”的贊嘆聲中,他以超出對手數倍的優勢高票當選。

似乎又是一次“賄選”。前面提到那位制片人由此想到了“程序正義”的問題。他所在的欄目組長期關注中國基層民主選舉。“你看吧,民主選舉,本來是個好事情。”他感嘆道,“但程序如果出問題的話,也就褻瀆了這個東西。”

相比之下,陳為軍本人更注重民主精神。在紀錄片中,他特意截取了集體廣播操、教室外整齊擺放的鞋子等鏡頭。“民主就是保護每個人,而不是用刻板的規則來抹殺個性。”他說。

這部片子再次為陳為軍贏得了聲譽。在去年舉辦的美國白銀電影節上,《請投我一票》拿下了最高獎項。在此之前,它剛剛入圍2008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短名單。

在兩個小時的通話中,這位導演始終沒有正面回答,自己是否通過拍片解答了最初的疑惑——孩子們為什么都想當官。“不要認為孩子們很簡單。”他說,“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數的。”

在投票結束后,一個孩子提出這次選舉不夠公平,另一個“選民”則認為這種選舉班長的方式“太傷害人了”。

程程倒是很快走出失敗的陰影。不久后,他在電話里高興地通知陳為軍,自己當上了班主任助理。

變成社會的掌權者,我們的世界將會被構架成什么樣子?”

一位報社的記者,干脆把程程歸為“天生的陰謀家”,雷磊則是個“獨裁者”。

但這些標簽遭到陳為軍的反駁。“怎么能說是天生的呢?孩子其實是最無辜的。”在采訪中他再三強調不要傷害孩子。當記者提出聯系這些當事人時,也遭到了他的拒絕。

孩子只是面具 真正的表演者是大人

一位資深的電視節目制片人認為這部紀錄片的主角其實是大人。“孩子選舉有什么可看的,”他說,“他們只是大人手中的面具。”

為了讓自家的獨苗成功當選,三個家庭也都鉚足了勁兒。正是因為如此,一場孩子之間的選舉游戲,變得撲朔迷離又懸念迭起。

在雷磊首戰失利后,他當警察的父親邀請全班同學乘坐輕軌。整個過程中,夫婦倆還提供了礦泉水、大巴接送和導游等服務。

這種舉動被不少觀眾斥為“赤裸裸的賄選”。但它無疑是有效的。在陳為軍當天進行的“民意調查”中,雷磊的支持率馬上就超過了原本呼聲很高的程程。

在北京的一次觀片會上,十多名家長展開了“非常熱烈”的討論,主題是究竟該把孩子培養成“狼”還是“羊”。他們中大部分是媒體人士,其中一位還是某所幼兒園的出資人。

一位有著兩個孩子的母親很是擔憂,因為無法確定是把世界描繪成鮮花還是毒草,一頭太過理想化,一頭又有些功利。另一位父親則困惑于究竟是選擇生命出發的教育,還是權力出發的教育。

這些話題讓在場的小老虎“情緒很不高”。這個22歲的小伙子表示自己尚未為人父母,因此不能完全理解,“他們只是說這樣教育不好,但好像也只能這樣了。”采訪中,陳為軍起初對紀錄片中家長的行為不予置評。后來,他說了一句:“就算家長有些不對的地方,那也是很無奈的選擇。”

他堅信,沒有人敢在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賭博。“你沒有孩子吧?”他問記者,“那就無法跟你說清楚。”

在《請投我一票》的后期制作期間,陳為軍的女兒報名參加了湖北電視臺舉辦的小記者評選活動。身為電視人,陳為軍起初并不打算進行干預。直到評選前夕看到女兒的準備,才發現“不管根本不行”。

像紀錄片中的家長一樣,夫妻倆開始進行全面指導:如何上場,怎么抓住評委的心等等。妻子還特意租用了當地歌舞劇團的一套演出服裝。

可在評選當天,陳為軍還是震驚了。其他孩子的親友團亮出巨幅彩噴照片,搬來古箏古琴,“聲勢浩大得很”。相比之下,女兒這邊只有作業本大小的標語,顯得寒磣又小氣。最終孩子第一關就被刷了下來。

陳為軍事后說:“很對不起女兒,也很怕她受打擊。”

這樣的選舉,太傷害人了

半個月的時間,陳為軍跟拍了選舉的全過程。從課堂的臺前到家中的幕后,他自稱在記錄一場“完全透明的選舉”。

只是故事的結局,連他都始料不及。投票前一天的晚上,陳為軍在程程家蹲點拍攝。已經夜里1點了,這個小男生還在準備就職演說。當時他穿條小短褲,站在家里的客廳,不停地咳嗽,還嚷嚷著來杯板藍根。

在三個性格迥異的孩子中,陳為軍看好程程。他評價這個孩子最具競選精神和素質。在家長的指導下,程程還打出了極具號召力的選舉宣言。針對雷磊,他喊出了“要當管理者而不是統治者”的口號。面對曉菲,他則用“愛哭沒自信”進行有力反擊。

但經歷了之前的意外,陳為軍對自己的預計絲毫沒底。“按說孩子們應該選個不愛管人的班長,這樣才更加自由。”在他的分析中,曉菲也有些希望。有意思的是,在美國的觀片會上,其中12~17歲的孩子大多數表示,會把選票投給這個女孩。

最終的結局卻是雷磊獲勝。投票前一天,他的父親拿出一沓粉紅色賀卡,告訴兒子這是為老師和同學準備的中秋節禮物。在第二天下午即將投票前,雷磊送出了這份意外的禮物。在陣陣“好漂亮”的贊嘆聲中,他以超出對手數倍的優勢高票當選。

似乎又是一次“賄選”。前面提到那位制片人由此想到了“程序正義”的問題。他所在的欄目組長期關注中國基層民主選舉。“你看吧,民主選舉,本來是個好事情。”他感嘆道,“但程序如果出問題的話,也就褻瀆了這個東西。”

相比之下,陳為軍本人更注重民主精神。在紀錄片中,他特意截取了集體廣播操、教室外整齊擺放的鞋子等鏡頭。“民主就是保護每個人,而不是用刻板的規則來抹殺個性。”他說。

這部片子再次為陳為軍贏得了聲譽。在去年舉辦的美國白銀電影節上,《請投我一票》拿下了最高獎項。在此之前,它剛剛入圍2008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短名單。

在兩個小時的通話中,這位導演始終沒有正面回答,自己是否通過拍片解答了最初的疑惑——孩子們為什么都想當官。“不要認為孩子們很簡單。”他說,“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數的。”

在投票結束后,一個孩子提出這次選舉不夠公平,另一個“選民”則認為這種選舉班長的方式“太傷害人了”。

程程倒是很快走出失敗的陰影。不久后,他在電話里高興地通知陳為軍,自己當上了班主任助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