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認為挫折教育是寶寶長大以後的事情, 因此捨不得讓小寶寶受一丁點兒的委屈。 實際上, 挫折教育應該從小做起。 這樣, 寶寶在長期潛移默化的 教育中就會獲得承受挫折的能力。 比如, 不要一味地以寶寶為中心, 因為一旦環境變化, 他就有可能由主角變為配角, 甚至根本受不到重視。
因此, 讓寶寶學習適應各種角色的轉換, 調整心態適應環境等等都是他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 此外, 延遲滿足、讓寶寶承擔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等, 都是挫折教育的有效方式。
需要強調的是,
Advertisiment
挫敗感的理解。 比如, 寶寶因為某項要求沒有被滿足而傷心時, 我們可以用簡潔的語言表示理解, 然後緊緊的抱著他, 輕輕拍拍他的後背, 冷靜的等待他平息下來。 這就相當於給了他一種心理能量, 他的負面情緒也就很快平息下來了。
並非讓寶寶經歷的挫折越多越好
誰不希望孩子一生一帆風順?但人生沉浮, 豈能如我們所願。 孩子成長的過程從來都不缺乏挫折——想做某件事, 但是能力達不到, 因此需要依賴成人的
説明(最簡單的, 孩子小的時候, 他甚至連冷暖饑餓的問題都無法自己解決);與小夥伴玩耍,
Advertisiment
評或者某些事情做的很好, 別的同學受到表揚, 而自己被老師“忽略”……所有這一切都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 因此, 挫折教育的機會比比皆是, 我們再也無需人為 的給孩子製造機會去經受“磨難”。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挫折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 過多的挫折, 會使寶寶失去自信心, 變得自卑和軟弱, 產生嚴重的挫敗感、恐懼感, 最後對目標失去興趣, 甚至導致某些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