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突然性的腹痛會讓爸媽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幸運的是, 大部分腹痛都會自行緩解, 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而在兒科各種不同的腹痛中, 腸痙攣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什麼是腸痙攣?
腸痙攣是由於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陣發性腹痛, 是寶寶急性腹痛中最為常見的原因。
Advertisiment
腸痙攣的症狀?
小嬰兒在腸痙攣發作時, 主要表現為陣發性腹痛, 每次疼痛間隔數分鐘到數十分鐘, 每次約持續3-5分鐘不等, 反復發作, 多能自行緩解。
腸痙攣發作時, 腹痛程度有輕有重, 輕的寶寶可忍受, 通常不哭鬧, 表現為放屁多、睡不安穩和吃的少。 嚴重腸痙攣的寶寶會出現哭鬧、翻滾、出冷汗、面色蒼白。 但在疼痛發作間歇, 寶寶一切正常。
另外, 腸痙攣引起的腹痛位置不固定。 如果媽媽試著用手輕壓腹部時, 會發現寶寶小肚子是鼓鼓的, 有時能觸及條索狀痙攣腸管。
在腸痙攣發作時, 寶寶無發熱、腹瀉、嘔吐等其他症狀。
腸痙攣一般可在寶寶放屁或排便後好轉。
Advertisiment
腸痙攣有多疼?
寶寶出現腸痙攣時, 會以大聲哭叫來表達自己的疼痛, 但與外科急性腹痛疾病如腸套疊、急性腸扭轉相比, 腸痙攣屬於緩慢陣發性疼痛, 痛感要緩和許多, 一般情況下沒有較大的危險性。
為什麼會得腸痙攣?
腸痙攣是兒童常見疾病, 尤其在嬰兒期更為常見。 主要是由於神經系統對腸蠕動調節功能不穩定, 副交感神經易興奮, 導致腸蠕動過強, 發生腸痙攣。
小寶寶發生腸痙攣的誘因有許多種:
如機體對食物的過敏;
寒冷、饑餓或消化不良、大便乾燥;
腸內氣體過多, 或因餵奶不當, 吞咽大量氣體等, 都可引發腸痙攣。
另外, 一些研究顯示, 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生腸痙攣與母親飲用乳製品有關,
Advertisiment
寶寶腸痙攣怎麼辦?
當寶寶出現腸痙攣後, 爸爸媽媽要根據寶寶不同程度的疼痛進行護理。 首先要冷靜觀察, 根據寶寶哭鬧的強度、持續時間及伴隨症狀來確定寶寶的腸痙攣嚴重程度。
如果寶寶只是一般哭鬧, 父母可以用以下兩種護理方法:
①寶寶哭鬧與腸痙攣有關, 但並不劇烈
媽媽可豎抱寶寶或讓寶寶仰臥在膝蓋上, 喂一點溫開水, 將雙手搓熱, 用溫暖的手掌輕輕按摩寶寶腹部, 或在腹部放一個熱水袋也可起到緩解作用。 之後讓寶寶在溫暖的環境裡睡一覺, 通常醒來後寶寶即可因排出體內的氣體恢復正常。
②寶寶經常發生腸痙攣, 但每次都不劇烈
母乳餵養的媽媽要避免食用牛奶、乳製品、魚和蛋等容易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選用水解酪蛋白的配方奶,
Advertisiment
寶寶每次喝奶不可過多、過急。 寶寶的奶瓶可選用帶有排氣功能的奶嘴, 且氣孔不宜過大, 避免寶寶喝奶喝水時吸入大量的氣體。
請注意:
如果孩子腹痛的狀況一直持續或在3-5個小時之後有所加重, 或者伴有發熱、嚴重的咽喉腫痛, 或者明顯的食欲下降及活動量減少、注意力降低, 應該立即聯繫兒科醫生。 由醫生檢查是否為腸套疊、腸梗阻、急性腹腺炎等其他腹痛性疾病, 千萬不可隨意給寶寶服藥, 掩蓋病情, 以免延誤治療, 造成生命危險。
怎樣預防腸痙攣?
要預防腸痙攣, 父母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寶寶的飲食起居,
Advertisiment
即使是在夏季, 也不要給10個月以下的寶寶吃冷飲。 大一些的寶寶要嚴格控制冷飲數量及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是母乳餵養, 媽媽少吃一些易引起脹氣的食物, 例如:牛奶、蘋果、甜瓜等。
儘量減少寶寶哭鬧。 因為哭的時候寶寶會吸入大量空氣從而引起脹氣。
拍嗝。 每次吃完奶後, 媽媽一定要輕拍寶寶後背, 讓寶寶將吃進去的空氣吐出來。
寶寶還小, 媽媽需要將每天幾次餵奶的時間相對固定下來, 規律飲食, 讓腸道得到充分休息。
避免“填鴨式”餵養寶寶, 過量飲食會對寶寶腸胃和消化道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