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寶寶的初次反抗

從前那個乖巧可人的寶寶怎麼突然變得不聽話了?面對你家寶寶的“第一次反抗”, 你也許心裡暗暗高興:寶寶到了值得紀念的第一反抗期!可是, 該如何應對呢?

“第一反抗期”為何出現得越來越早

一個不容忽視的新趨勢是, 幼兒的“第一反抗期”的起點, 已從兩歲半提前到20個月左右, 越來越多兩歲不到的孩子已經學會和父母頂嘴、說反話, 大人越是氣急敗壞, 小兒越是開心。 早教專家研究認為, 在家長的過度關愛和電視文化的影響下, 幼兒普遍早熟, 自我意識萌芽早, 提前進入了“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提早出現並非壞事,

Advertisiment
它是孩子自我發展的需要。 在幼兒時期, 自我發展處於“衝動階段”, 孩子經常會對每一項來自家長的提議都說“不!”這正是他們希望通過自己對大人觀點和指令的否定, 來強調自己的存在, 也是尋求大人對他們尊重的一條途徑。 他們也希望借此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備的能力,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已經很強了。 一旦家長覺得他還是小娃娃, 什麼都想包辦, 什麼事都想代他做決定, 親子衝突就日日上演。

“反抗行為”背後的心理解秘?

“我能幹, 我能行”

孩子的乳牙出齊之後, 就會表現出一種明顯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什麼事都想自己幹, 喜歡模仿成年人或同齡小夥伴所幹的事情, 你要是不讓他幹, 他會以哭鬧或其他形式進行反抗。

Advertisiment
例如, 2歲左右的兒童願意自己用勺子吃飯, 不願意讓人餵飯, 如果強行餵飯, 孩子會產生反抗情緒。 再比如, 看到媽媽洗襪子, 孩子也要動手洗, 要是媽媽擔心她弄濕衣服不讓洗, 他就會哭鬧。

應對:小寶寶有好奇心和嘗試欲, 孩子父母放手給寶寶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比如, 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盆、一塊手絹, 讓他自己洗手帕洗襪子。 在洗的過程中, 媽媽要教他先沾濕手絹, 塗上肥皂, 兩隻手揉搓等等, 使寶寶在玩中鍛煉動手能力, 以期讓他的實際能力與日益增長的獨立性相匹配。

“我有權為自己做決定”

寶寶到了2歲左右, 一般就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 客人讓寶寶挑飲料, 大人替他挑的那一樣, 必是他哭鬧著不肯要的;大人休息日非要帶他去遊樂園,

Advertisiment
他偏要留在家中看動畫片;你要他穿藍褲子, 他非要穿紅褲子……他是如此迫切地表達“為自己做決定”的願望, 就算口是心非也在所不惜。

應對:此時, 不問情由地採取粗暴態度, 常常導致孩子更強烈的反抗, 形成退縮、孤僻等不良性格。 而在孩子反抗時, 採取以退為進的方法, 暫時依著他, 然後通過說服、引導, 使其順利度過反抗期, 則是有效的做法。

“把媽媽惹急真有趣”

寶寶對每一項來自家長的提議都說“不!”幾乎能把媽媽惹得氣急敗壞, 此時, 說服自己的情緒不要受到孩子的影響, 是第一位的。 首先, 媽媽應該明確這一點:孩子說“不”, 或者和你唱反調的時候, 他不是針對你, 也不是針對這件事,

Advertisiment
他只是想表達他有否定權, 他能對自己的事做主。

應對:此時, 不動聲色地作合理的讓步, 能化解相當一部分的反抗。 當然, 該有的底線還是得有, 對寶寶的不合理反抗也要堅決糾正, 例如, 絕不能讓兩三歲的孩子玩弄電器開關, 也不允許他們玩打火機、開關煤氣灶等等。 在兒童反抗期, 要和孩子打成一片, 引導和教育孩子認識他們尚不熟悉的世界, 同時, 孩子再怎樣撩撥你, 你也不動怒, 孩子就會對這種“試探媽媽底線”的遊戲失去興趣。

幫助寶寶度過反抗期的原則

尊重孩子, 讓孩子有權力做出他自己的選擇。

處於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歡大人居高臨下地吩咐他做這做那, 哪怕孩子自己也明白大人這樣提議是為他好,

Advertisiment
孩子還是擺出一副完全不合作的態度, 這時, 你可以把自己所企盼孩子接受的幾種可能擺在一起讓他選擇。 孩子在你規定的範圍內行駛了自主權, 既表現了他的獨立性, 又往往能心甘情願地順從你的建議, 雙方皆大歡喜。 要是孩子的個性特別強, 已經在反抗中嘗到某種樂趣, 爸爸媽媽也不用點破他, 不妨順著孩子的心思, 反著來要求孩子, 說不定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 今天下雨, 想讓寶寶穿上雨鞋, 爸爸媽媽可以倒過來跟他說:“今天不要穿雨鞋哦!會把漂亮的雨鞋弄髒的!”爸爸媽媽的“反其道而行之”, 使得幼兒的“反抗”正好可以“負負得正”, 最終能夠達到原先的目的。

巧搭梯子, 讓孩子自然下臺。

孩子有時是為了逞能而耍強, 最後又發現讓他獨立去做某件事,大大超出了他的能力,孩子就被沮喪所籠罩,此時,年輕爸媽千萬不要擺出“興災樂禍”的樣子,這會大大傷害小孩的自尊心,這時,最好的做法是要顧全他的面子,幫他“搭梯子”,讓他體面下臺,事後再幫他分析成敗的原因,幫他把做不好的事分解成幾步,降低做事的難度,再與他分享成功的喜悅。這樣做多了,就可以大大增加孩子與大人的合作意識,讓不必要的“不合作”降至最低。

因勢利導,不要破壞孩子情緒。

孩子玩得高興的時候,父母打斷而要求他做他不情願的事,這正是引發孩子對抗的導火線,在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時,要在各項活動之間安排“緩衝期”,因為幼兒不比大人,很難在三五分鐘內從他沉迷的事情上把注意力轉換過來,因此,要是你想讓孩子照著你的時間表走,起碼提前一刻鐘就要“預告”,讓孩子提前有心理準備,再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讓他配合你,他的反抗欲就來了個“軟著陸”。

幫助孩子度過反抗期的生活策略

媽媽們都知道,孩子的反抗欲一旦被激發出來,要平息它可不是那麼簡單,因此,要是孩子的壞脾氣已經給你造成很大的困擾,調整一些生活起居的細節也能讓孩子放下對立、緊張的情緒。

盡可能避免讓孩子沮喪的情形:例如,給孩子買的玩具,應適合他的年齡特點,太複雜的積木和拼圖很容易讓小寶寶脾氣暴躁,因此,看到孩子將積木或拼圖的“零件”無理地扔出去,應該想一想,是不是應該給他換一點“簡單”的玩具。

培養孩子有規律地做事,讓孩子剛學步時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做事分步驟,有條不紊,這樣他們才能盡可能做到心平氣和。

鼓勵孩子睡午覺,孩子若是睡眠不足,脾氣也會焦躁。這麼小的孩子貪玩,很少主動表示“困了”,“要睡覺”,父母要及時提醒他。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你感覺到孩子的情緒越來越緊張,這時可以放些音樂跳跳舞,或者馬上帶孩子去戶外做遊戲。

楊楊2歲多了,媽媽發現她現在變得不聽話了。以前父母說什麼是什麼,現在可好,動不動就和媽媽唱反調,你說東他就說西;讓她不要去摸魚缸裡的小金魚,她偏撈金魚玩;不讓她鑽到床底下去,她偏鑽進去;路遇熟人,讓她開口叫人,她偏扭過頭去一聲不吭;讓她去睡午覺,她卻賴在電視機前不肯走;洗澡水都涼了,要讓她當出浴小公主,她死活不願出浴缸,最後都凍感冒了,把媽媽氣得夠嗆。有人告訴楊楊媽媽:你們家楊楊進入“第一反抗期”了!

專家點評:爸媽不妨用體會生活的態度來理解“寶寶的反抗期”。隨著寶寶個體的成長,身體力量與能力的進步以及語言的發展都促使年幼的寶寶有了更多自我探索的機會,當他能依靠自己的感官、思維以及基本的交流能力與這個世界互動之後,面對成人的要求與指令的態度自然不同——他確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與興趣“say no”了。由此看來,在當今世界不再做專制的父母,並非是從青少年的青春期開始,而是新手父母就要學習的“父母課程”了。

讓寶寶平息憤怒

假如孩子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應先保持冷靜,這樣做有助於幫助孩子控制住他自己的情緒。

溫柔地講話。注意簡化自己的用語,用克制平靜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你的話語越是簡單,語氣越是平和,對孩子傳遞的資訊就越是清晰,對孩子的安撫作用就越是強大,這也是暗示自己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同化的好辦法。

給孩子提供限定的選擇。如果孩子面臨太多選擇,也會變得急躁。例如不要對孩子說“你午飯想吃什麼?”而是對孩子說“你想吃餃子還是麵條?”

給孩子一些親密的身體接觸。讓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親密地坐在孩子身邊,摟一摟他的肩膀,拍他的背。

讓“激戰”變成可笑的事,小傢伙暴跳如雷的時候,為什麼不和他一起跳呢?或者用答錄機把他的哭鬧錄下來,放給他聽。一旦小孩子覺得這事兒有點可笑,他就會學會控制自己。

從10倒數到1,這是一種能讓孩子迅速平靜下來的好方法,簡單、有效。要慢慢數,期間無論如何不要提高聲音。

孩子在第一反抗期發脾氣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必須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要輕易妥協。不然孩子就會反復用這一招,他的反抗,就從無意識變成有意識。另外,威脅並不是一個安慰和控制孩子情緒的好方法,只會加劇親子間的碓立。

最後又發現讓他獨立去做某件事,大大超出了他的能力,孩子就被沮喪所籠罩,此時,年輕爸媽千萬不要擺出“興災樂禍”的樣子,這會大大傷害小孩的自尊心,這時,最好的做法是要顧全他的面子,幫他“搭梯子”,讓他體面下臺,事後再幫他分析成敗的原因,幫他把做不好的事分解成幾步,降低做事的難度,再與他分享成功的喜悅。這樣做多了,就可以大大增加孩子與大人的合作意識,讓不必要的“不合作”降至最低。

因勢利導,不要破壞孩子情緒。

孩子玩得高興的時候,父母打斷而要求他做他不情願的事,這正是引發孩子對抗的導火線,在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時,要在各項活動之間安排“緩衝期”,因為幼兒不比大人,很難在三五分鐘內從他沉迷的事情上把注意力轉換過來,因此,要是你想讓孩子照著你的時間表走,起碼提前一刻鐘就要“預告”,讓孩子提前有心理準備,再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讓他配合你,他的反抗欲就來了個“軟著陸”。

幫助孩子度過反抗期的生活策略

媽媽們都知道,孩子的反抗欲一旦被激發出來,要平息它可不是那麼簡單,因此,要是孩子的壞脾氣已經給你造成很大的困擾,調整一些生活起居的細節也能讓孩子放下對立、緊張的情緒。

盡可能避免讓孩子沮喪的情形:例如,給孩子買的玩具,應適合他的年齡特點,太複雜的積木和拼圖很容易讓小寶寶脾氣暴躁,因此,看到孩子將積木或拼圖的“零件”無理地扔出去,應該想一想,是不是應該給他換一點“簡單”的玩具。

培養孩子有規律地做事,讓孩子剛學步時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做事分步驟,有條不紊,這樣他們才能盡可能做到心平氣和。

鼓勵孩子睡午覺,孩子若是睡眠不足,脾氣也會焦躁。這麼小的孩子貪玩,很少主動表示“困了”,“要睡覺”,父母要及時提醒他。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你感覺到孩子的情緒越來越緊張,這時可以放些音樂跳跳舞,或者馬上帶孩子去戶外做遊戲。

楊楊2歲多了,媽媽發現她現在變得不聽話了。以前父母說什麼是什麼,現在可好,動不動就和媽媽唱反調,你說東他就說西;讓她不要去摸魚缸裡的小金魚,她偏撈金魚玩;不讓她鑽到床底下去,她偏鑽進去;路遇熟人,讓她開口叫人,她偏扭過頭去一聲不吭;讓她去睡午覺,她卻賴在電視機前不肯走;洗澡水都涼了,要讓她當出浴小公主,她死活不願出浴缸,最後都凍感冒了,把媽媽氣得夠嗆。有人告訴楊楊媽媽:你們家楊楊進入“第一反抗期”了!

專家點評:爸媽不妨用體會生活的態度來理解“寶寶的反抗期”。隨著寶寶個體的成長,身體力量與能力的進步以及語言的發展都促使年幼的寶寶有了更多自我探索的機會,當他能依靠自己的感官、思維以及基本的交流能力與這個世界互動之後,面對成人的要求與指令的態度自然不同——他確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與興趣“say no”了。由此看來,在當今世界不再做專制的父母,並非是從青少年的青春期開始,而是新手父母就要學習的“父母課程”了。

讓寶寶平息憤怒

假如孩子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應先保持冷靜,這樣做有助於幫助孩子控制住他自己的情緒。

溫柔地講話。注意簡化自己的用語,用克制平靜的語氣和孩子說話。你的話語越是簡單,語氣越是平和,對孩子傳遞的資訊就越是清晰,對孩子的安撫作用就越是強大,這也是暗示自己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同化的好辦法。

給孩子提供限定的選擇。如果孩子面臨太多選擇,也會變得急躁。例如不要對孩子說“你午飯想吃什麼?”而是對孩子說“你想吃餃子還是麵條?”

給孩子一些親密的身體接觸。讓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或者親密地坐在孩子身邊,摟一摟他的肩膀,拍他的背。

讓“激戰”變成可笑的事,小傢伙暴跳如雷的時候,為什麼不和他一起跳呢?或者用答錄機把他的哭鬧錄下來,放給他聽。一旦小孩子覺得這事兒有點可笑,他就會學會控制自己。

從10倒數到1,這是一種能讓孩子迅速平靜下來的好方法,簡單、有效。要慢慢數,期間無論如何不要提高聲音。

孩子在第一反抗期發脾氣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必須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要輕易妥協。不然孩子就會反復用這一招,他的反抗,就從無意識變成有意識。另外,威脅並不是一個安慰和控制孩子情緒的好方法,只會加劇親子間的碓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