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可能不知道, 寶寶聰不聰明從他呱呱落地開始就有一個象徵, 寶寶笑得越早, 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 儘管這不是完全可信的跡象, 但很早就開始笑的寶寶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也有些聰明的寶寶在出生時常常會比較大一些、重一些。 因為在媽媽懷孕的時候, 補充足夠的營養, 給予寶寶最好的關懷。 而且這些媽媽更可能在家裡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和幫助, 這在後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出來。 較重的寶寶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勢, 有較好的身體素質, 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寶寶更快活。
Advertisiment
除了看體重, 或者我們還可以看新生寶寶的模仿動作來窺探一二。
實驗:聰明寶寶出生能拉開小啞鈴
早在上世紀80年代, 就有心理學家對新生兒的模仿行為進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在出生後最初的4個小時中, 新生兒就已經具有模仿能力了。 那時的新生兒模仿的是張開嘴、撅起嘴, 或者是在嘴裡動舌頭。
對於寶寶的模仿能力, 曾經有實驗人員做個一個拉小啞鈴的想小實驗。 首先, 讓寶寶在一旁觀察一位實驗人員將小啞鈴拉開並成功的過程。
然後, 實驗人員給寶寶一個過大的塑膠小啞鈴, 讓他嘗試拉開。 寶寶使用示範者的方式, 用兩隻手去抓小啞鈴, 並做出向外用力的動作。 但是, 小啞鈴對寶寶來說太大了,
Advertisiment
這個實驗說明, 寶寶能夠通過模仿學習並進行自我創造, 因此模仿是寶寶進行學習活動最有用且有效的工具。
測試:聰明寶寶出生時模仿能力有多高
當媽媽第一次接觸新生寶寶時, 看著寶寶有著寬寬的前額, 水汪汪的大眼睛, 微小的鼻子, 柔嫩的肌膚, 仿佛想一塊帶有磁性的吸鐵石把爸爸媽媽深深的吸引住。 而且寶寶面部的表情特別是眼睛的表現都與母親的動作大多有關。
就好像磁鐵一樣, 媽媽被寶寶吸引, 寶寶也被媽媽吸引。 所以, 寶寶將成人的面孔與幾何圖形作出比較時,
Advertisiment
然而這種模仿能力被一位天才的希臘心理學家馬勒特斯注意到, 並深深地吸引住他。
到底是誰在模仿著誰呢?有這樣一種場景, 當寶寶處於于安靜覺醒狀態時, 距離寶寶的面部約20-25釐米, 媽媽與寶寶互相注視著, 媽媽聚精會神地看著孩子, 寶寶也在目不轉睛地望著媽媽的臉。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可以做一個小測試。 媽媽盡可能地伸出舌頭, 慢慢地重複伸出舌頭, 每20秒鐘一次, 共6-8次, 然後停止, 觀察寶寶是否繼續看著媽媽的臉。 如果是的話,
Advertisiment
開始時, 朝著一側面頰移動, 大約20-30秒鐘後, 舌頭將慢慢地出現在嘴邊。 最後, 有的寶寶能很快地將舌頭伸向嘴外。 不過這種伸舌頭模仿小遊戲並是不所有新生寶寶都喜歡玩。
模仿行為是一種複雜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 一個新生兒從來沒有照過鏡子, 也從來沒有玩過發現自己鼻子和媽媽鼻子的遊戲, 但他們能看到你的面孔, 馬上聯想到自己身體的具體定位, 這是一個複雜的認識過程。
有一位媽媽曾經提及過另一種奇怪的遊戲, 她教她的新生小女兒打呵欠, 然後, 鼓勵她一個接一個地打呵欠, 一直到母女人睡。
雖然, 這是一種遊戲, 但這種遊戲已經影響了媽媽和寶寶的行為。
成長:聰明寶寶的三種模仿行為
Advertisiment
第一種, 寶寶可以跟隨爸爸媽媽一起到處走走, 到新的環境中進行探索。 在這個時候, 寶寶也有能力跟住一個移動的玩具, 並自己摸索著回來。 例如可以嘗試用遙控車來吸引寶寶, 進行這種測試。
第二種, 寶寶模仿已經熟悉的社會行為, 如分享玩具, 通過模仿能提高這類行為的發生。 比如和寶寶一起玩“平等交換”的遊戲, 他隨後就會想到要把玩具送給其他人。
第三種, 寶寶通過觀察其他人, 能夠模仿學會一些新的行為並且有自我創新。
比如上面實驗中拉啞鈴的例子, 寶寶自己發明了把啞鈴放在桌上, 用兩隻手拉同一端的動作。 這類模仿行為對寶寶的語言學習來說, 是很需要的。
另外, 寶寶還會通過模仿成人的語言, 並進行遷移和創新,學習新的詞彙。想要發展寶寶的智力,平時可以多注意一下寶寶的模仿能力。如果時間允許的話,爸爸媽媽也可以多和寶寶玩模仿能力的小遊戲。
並進行遷移和創新,學習新的詞彙。想要發展寶寶的智力,平時可以多注意一下寶寶的模仿能力。如果時間允許的話,爸爸媽媽也可以多和寶寶玩模仿能力的小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