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
即便寶寶用手抓人、用腳踢人, 但是寶寶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帶有惡意。 在寶寶的頭腦中沒有暴力的概念, 所以寶寶的暴力行為是不帶惡意的。
Q:這種行為和天生的性格有關系嗎?
A:YES!
經常出現暴力行為的寶寶多數是那種性格開朗的寶寶, 所以寶寶性格也是寶寶暴力行為形成的因素之一。 暴力行為的寶寶中也有極少數很難控制自己的感情。
預習!爸媽幫助寶寶控制情緒的方式(當寶寶稍大些時)
A.幫助寶寶戰勝情感和刺激, 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不懈地維護紀律。
Advertisiment
B.幫助寶寶尋求平息怒火的方法, 使之不至于發展成暴力也非常重要。 爸媽可以用堅定的語氣說“不”, 轉身不理他或尋找和解的途徑, 而非打他。 爸媽要告訴寶寶:用語言比用暴力更有效, 也更文明。 還要讓他明白維護正當權利和因生氣而攻擊對方的不同。
C.如果爸媽以平靜的方式表達生氣, 則寶寶也會效仿;如果必須懲罰寶寶, 爸媽也不必有罪惡感或感到抱歉。 若寶寶在被懲罰時, 發現爸媽的矛盾情感, 他會說服自己他并沒有錯, 錯的是爸媽。 懲罰寶寶并不讓人感到愉快,
Advertisiment
寶寶暴力的導火索!
我們一起先來看一看, 專家們總結出來的寶寶之所以產生暴力行為的幾大原因吧 :
1、行為受到限制時;
2、想引起爸媽注意時;
3、要睡覺時;
4、不想乖乖吃飯時;
5、想得到別人的東西時。
上面提到的, 基本上都是一些會引起寶寶內心情緒不滿、不快的體驗, 只要爸媽留意并妥善處理這些細節, 大部分寶寶還是能夠通過分散注意力或被安慰而平靜下來的。
【Case】媽媽心聲!
“有時候, 一本嶄新的書到寶寶手里, 不到10分鐘就變成很多碎紙片;剛花錢給寶寶買了一輛玩具小汽車, 轉身回來就發現玩具已經拆分得七零八落,
Advertisiment
解答:一般情況下, 對于1、2歲的寶寶來說, 撕書、拆分玩具是一種運動, 通過這種行為, 寶寶發現形狀、形體發生變化, 而產生一種成功的快感。 尤其是1歲到1歲半的小寶寶, 撕書、拆分玩具, 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和活動。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 有些寶寶的性格過度敏感, 非常容易產生挫折感或被激怒, 這些寶寶中的許多人在出生時就表現出緊張和不尋常的沖動, 尤其是到了4、5歲時的時候, 他們就會表現出對別的寶寶、成人及動物的暴力傾向。 他們會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突然大發雷霆, 并整天都怒氣沖沖或暴躁不安。
Advertisiment
寶寶擅長的發泄方式:
Top1:抓頭發38%
Top2:扔東西22%
Top3:打人 18%
Top4:咬人 11%
Top5:搶東西8%
其他的“招式”:胡鬧、掐人、踢人、拉寵物的毛發…… 3%
被爸媽認為是暴力的舉止其實是寶寶發出的信號!
寶寶之所以會竭盡所能地做出一堆反常的舉動給爸媽看, 比如抓頭發、扔東西、打人咬人……為的就是引起爸媽對他們的關注。
和寶寶說自話的發展有關系
因為寶寶不會說話, 所以會用伸出手等帶有試探試性的動作來表達自己想“換尿布”或者想“出去玩”這樣的心情。 如果這些動作沒有被爸媽接受, 寶寶就會用暴力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一天早上, 我家寶寶還在床上睡覺(他有睡懶覺的習慣), 而我呢就在客廳搞衛生, 小姐姐來我們家找弟弟玩, 她說要叫弟弟出去玩,
Advertisiment
結果——只好安慰寶寶不要哭了:“姐姐只是想叫醒你, 不小心就打了你了, 你要原諒她啊!”一邊叫小姐姐給寶寶道歉!還好她知道闖禍了小聲的說了句:“對不起!”聽到道歉后寶寶稍微平靜了些, 哭聲越來越小了, 我就叫小姐姐先回家!然后告訴寶寶:“姐姐知道錯了她下次都不會再這樣了, 你要原諒她啊。 ”
和寶寶的身體發育等有關用手拿東西、爬行、站立等自由移動能力的加強也會促使小寶寶的大暴力行為發生。 當寶寶能用手觸及周圍的人和物、聽到東西掉落地上發出的聲音,或看到抓媽媽頭發時,媽媽臉上和平時不一樣的表情,就會覺得很開心和快樂。
“我家晨晨個性比較外向,所以她不是經常被欺負,倒是我常怕她出去欺負別的小寶寶,只是有一次,她被和她玩得最好的弟弟欺負了。是因為兩個人在一起玩我,跑跑跳跳,突然弟弟就一把推了晨晨,晨晨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咚"的一聲。晨晨當時的反應就是很傷心的哭,我當時在屋子里聽到哭聲出來就看到晨晨坐在地上哭,而小弟弟就在一旁傻傻的看著晨晨,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
結果——馬上走過去抱起晨晨,弟弟的外公也趕來了,知道弟弟把晨晨推到的,就叫弟弟給晨晨說對不起,晨晨對我說:"打他,打他。"我趕緊對晨晨說:"晨晨,你和弟弟是好朋友,弟弟是和你一起玩高興了,不小心把你推到的,而且弟弟都給你說對不起了,怎么還能打弟弟呢?如果打了弟弟,弟弟也會痛得哭喲。來給弟弟握握手,你們兩個又是好朋友了!"在我和弟弟外公的幫助下,兩個小伙伴很快又開心地玩了起來。
天生的模仿高手
還有就是因為寶寶看到了周圍人或者電視里的形象的暴力行為,而寶寶又缺乏善惡對錯的判斷能力,所以會對自己看到的暴力行為加以模仿。
不同階段寶寶模仿特征表現
你們知道嗎?寶寶從1周歲開始,就已經喜歡進行各種模仿嘍!
12-18個月:愛模仿別人,特別是咳嗽、噴嚏等,并模仿動物的叫聲。
18-24個月:喜歡模仿爸媽的動作。
2歲時:喜愛模仿所有爸媽的舉動和小動物的叫聲。
3歲時:喜愛模仿一些家務活動,并開始模仿電視上的聲音。
3歲以后:模仿各種體育運動和動作,模仿爸媽世界的舉動和行為方式,生活習慣等等。
“有一回,我和兒子晚飯后在操場上散步,巍巍哥哥不知是不是一個人無聊,一直過來逗大牛,兒子嚇得粘在媽媽身上,雖然牛媽一直鼓勵兒子下來和哥哥玩,可兒子還是缺少點勇氣。經不住哥哥的挑逗,兒子下來跑兩圈,就被哥哥追得往媽媽身上爬!后來,我接了個電話,兒子和哥哥在草地上追跑,哥哥上寶寶園了,又愛看奧特曼,所以動不動就是打斗的動作,兒子被打得壓在草地上,但見兒子的雙腳還在亂踢著反抗,兒子哭了起來,哥哥的媽媽趕過來,哥哥趕緊也哭起來,呵呵!這可是兒子第一次參與的男人之間的打斗!”
結果——事發時,我一直在邊上旁觀, 我認為應該讓寶寶學會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在沒有危險性的情況下,我一般不插手。
“記憶里很少有兒子被欺負的經歷,更多的時候是兒子欺負了別人,才"慘遭"毒手的。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參加一次親子比賽活動,在休息室里聚集了很多的小寶寶,兒子剛坐定,一個小姑娘過來拉他的椅子,他站起來順手一拉,(兒子的力氣很大)把小姑娘給拉倒了,小姑娘的爸媽黑著臉過來了,為了讓那爸媽稍微心里舒服一點,我順手就打了兩下兒子的屁股,兒子站不穩向后退了一步,碰到了后面的一個小男孩,后面的小男孩估計是比兒子大,一伸手就往兒子臉上抓,兒子一轉身也不老實抱住了他,我趕緊把兒子拉開來,對方的爸媽自然是怪起我兒子來,兒子的臉上有明顯的抓痕,但因為錯在先也只好忍下了,賠禮道歉,郁悶的很。”
結果——遇到這樣的事情,兒子反而是很鎮定,反倒是我有點"熱血沸騰"。當時候的處理似乎也是很不明智,對兒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作為爸媽原本是不應該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的,但又因為眾多的爸媽盯著,不"嚴懲"一下兒子,又覺得不能交代。事后也向兒子講了道理,一周歲半的寶寶畢竟是不知道什么,嘴里答應好好的,過了就忘記了。
理解寶寶實施暴力行為的心理我們經常能看到寶寶因為不喜歡或者不順心而出現暴力行為——
“我家寶寶雖然是個女寶寶,但是很皮,經常是她欺負別人,不過有一次被姑姑家的弟弟欺負了。兩個小家伙了,那天又不知道為了什么玩具搶起來了,一向膽小的弟弟今天發威了,突然一只手襲來, 寶寶當時不響也不哭,就是抓著玩具不放。(我家寶寶很吃疼的,從小打針從來沒哭過)。見寶寶沒反應我也跟著沒反應,看看兩個寶寶到底怎么解決。”
結果——最后弟弟還是放手了,但是因為沒拿到玩具坐在那里哇哇大哭,寶寶雖然搶到了玩具,但是看見弟弟在那里哭,她竟然馬上把玩具又塞給了弟弟,瞧,沒有爸媽,寶寶們自己解決了問題。
大部分寶寶對別人生氣是因為他們被激怒了,一般情況下,他們還是能夠通過分散注意力或被安慰而平靜下來。他們會哭,會吵鬧,還會大叫,但只有當他們極度受挫時,這些行為才會轉化為暴力。
暴力行為是寶寶心里活動的表現方式。媽媽要在制止寶寶暴力行為的同時給予寶寶心理上的關懷。
雖然爸媽對于寶寶的這種暴力行為都很擔心,要注意的是爸爸媽媽在制止寶寶暴力行為的同時也要理解寶寶,因為這是寶寶發育過程中正常現象。
“有時候他欺負別人,有時候別人欺負他。我想著主要是寶寶小,還不懂得和別人如何交往,不知道如何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交流、商量。回來后,開始教寶寶表達,和人商量,想要什么東西在伸手之前先說借,先從家里開始。后來去自己熟悉的小伙伴家里,也在旁邊提醒他,原來他想要什么玩具就是上前直接從小寶寶手上拿過來,有時候小寶寶也從他手里搶走。現在他會說借我玩一下咯;我想先玩一下可以吧。慢慢的和幾個最要好的小伙伴都知道用自己的辦法進行商量。”
“一歲左右的寶寶剛剛會跟別的小寶寶建立交往關系,不會走不會說,也不能很好表達自己的感覺,甚至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爸媽的意思,這個時候避免寶寶被欺負,可能最重要的是要寶寶自己學會告狀,不要吃了"悶虧",因為不管是多大的寶寶,都是平等的,如果自己不能保護自己,就得表達出來讓爸媽來保護,這樣也能告誡欺負人的寶寶。”
“對于小年齡的寶寶來說,他們喜歡跟同伴交往,但又不能完全地理解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比如他拍一下對方,看起來他是再打對方,但實質上寶寶只是在叫對方或者是跟對方打招呼而已,所以作為爸媽更多的時候還是要關注寶寶的行為,如果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盡量那寶寶的注意力吸引到別的地方去,如他伸手去打人的時候,你就要趕緊抓住他的手,然后對他說,你想把他我握手是不是?然后讓他們互相握握手,寶寶自然把這個行為給淡忘了。”
根據自已身上的意識、用行動來表現自已想要什么的方式是每個寶寶都存在的,所以爸媽不要對此過分擔心。而寶寶的這些行為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媽媽們忽略了寶寶暴力行為的真實意圖,所以應該多多注意寶寶的心理活動。
解答寶寶暴力的疑問
Q:有暴力行為的寶寶是不是積存著壓力?
A:YES!
因為媽媽無法了解寶寶的希望,所以寶寶會感到緊張。還有因先天性皮炎引起的皮癢而難受的寶寶,會因為皮癢而產生精神壓力導致產生暴力行為。
Q:家庭環境對寶寶的暴力行為有影響嗎?
A:YES!
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矛盾致使寶寶的行為帶有暴力傾向的說法是不對的。但如果寶寶看到爸爸媽媽的暴力行為就會模仿,此時家庭環境就會影響寶寶的暴力行為了。
Q:這樣的寶寶將來會成為暴力寶寶嗎?
A:NO!
暴力行為多的寶寶將來會成為暴力寶寶的說法基本上是不對的。媽媽不必過于擔心,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要對寶寶充滿信任和理解,這樣寶寶才能更好的成長。
當寶寶能用手觸及周圍的人和物、聽到東西掉落地上發出的聲音,或看到抓媽媽頭發時,媽媽臉上和平時不一樣的表情,就會覺得很開心和快樂。“我家晨晨個性比較外向,所以她不是經常被欺負,倒是我常怕她出去欺負別的小寶寶,只是有一次,她被和她玩得最好的弟弟欺負了。是因為兩個人在一起玩我,跑跑跳跳,突然弟弟就一把推了晨晨,晨晨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咚"的一聲。晨晨當時的反應就是很傷心的哭,我當時在屋子里聽到哭聲出來就看到晨晨坐在地上哭,而小弟弟就在一旁傻傻的看著晨晨,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
結果——馬上走過去抱起晨晨,弟弟的外公也趕來了,知道弟弟把晨晨推到的,就叫弟弟給晨晨說對不起,晨晨對我說:"打他,打他。"我趕緊對晨晨說:"晨晨,你和弟弟是好朋友,弟弟是和你一起玩高興了,不小心把你推到的,而且弟弟都給你說對不起了,怎么還能打弟弟呢?如果打了弟弟,弟弟也會痛得哭喲。來給弟弟握握手,你們兩個又是好朋友了!"在我和弟弟外公的幫助下,兩個小伙伴很快又開心地玩了起來。
天生的模仿高手
還有就是因為寶寶看到了周圍人或者電視里的形象的暴力行為,而寶寶又缺乏善惡對錯的判斷能力,所以會對自己看到的暴力行為加以模仿。
不同階段寶寶模仿特征表現
你們知道嗎?寶寶從1周歲開始,就已經喜歡進行各種模仿嘍!
12-18個月:愛模仿別人,特別是咳嗽、噴嚏等,并模仿動物的叫聲。
18-24個月:喜歡模仿爸媽的動作。
2歲時:喜愛模仿所有爸媽的舉動和小動物的叫聲。
3歲時:喜愛模仿一些家務活動,并開始模仿電視上的聲音。
3歲以后:模仿各種體育運動和動作,模仿爸媽世界的舉動和行為方式,生活習慣等等。
“有一回,我和兒子晚飯后在操場上散步,巍巍哥哥不知是不是一個人無聊,一直過來逗大牛,兒子嚇得粘在媽媽身上,雖然牛媽一直鼓勵兒子下來和哥哥玩,可兒子還是缺少點勇氣。經不住哥哥的挑逗,兒子下來跑兩圈,就被哥哥追得往媽媽身上爬!后來,我接了個電話,兒子和哥哥在草地上追跑,哥哥上寶寶園了,又愛看奧特曼,所以動不動就是打斗的動作,兒子被打得壓在草地上,但見兒子的雙腳還在亂踢著反抗,兒子哭了起來,哥哥的媽媽趕過來,哥哥趕緊也哭起來,呵呵!這可是兒子第一次參與的男人之間的打斗!”
結果——事發時,我一直在邊上旁觀, 我認為應該讓寶寶學會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在沒有危險性的情況下,我一般不插手。
“記憶里很少有兒子被欺負的經歷,更多的時候是兒子欺負了別人,才"慘遭"毒手的。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參加一次親子比賽活動,在休息室里聚集了很多的小寶寶,兒子剛坐定,一個小姑娘過來拉他的椅子,他站起來順手一拉,(兒子的力氣很大)把小姑娘給拉倒了,小姑娘的爸媽黑著臉過來了,為了讓那爸媽稍微心里舒服一點,我順手就打了兩下兒子的屁股,兒子站不穩向后退了一步,碰到了后面的一個小男孩,后面的小男孩估計是比兒子大,一伸手就往兒子臉上抓,兒子一轉身也不老實抱住了他,我趕緊把兒子拉開來,對方的爸媽自然是怪起我兒子來,兒子的臉上有明顯的抓痕,但因為錯在先也只好忍下了,賠禮道歉,郁悶的很。”
結果——遇到這樣的事情,兒子反而是很鎮定,反倒是我有點"熱血沸騰"。當時候的處理似乎也是很不明智,對兒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作為爸媽原本是不應該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的,但又因為眾多的爸媽盯著,不"嚴懲"一下兒子,又覺得不能交代。事后也向兒子講了道理,一周歲半的寶寶畢竟是不知道什么,嘴里答應好好的,過了就忘記了。
理解寶寶實施暴力行為的心理我們經常能看到寶寶因為不喜歡或者不順心而出現暴力行為——
“我家寶寶雖然是個女寶寶,但是很皮,經常是她欺負別人,不過有一次被姑姑家的弟弟欺負了。兩個小家伙了,那天又不知道為了什么玩具搶起來了,一向膽小的弟弟今天發威了,突然一只手襲來, 寶寶當時不響也不哭,就是抓著玩具不放。(我家寶寶很吃疼的,從小打針從來沒哭過)。見寶寶沒反應我也跟著沒反應,看看兩個寶寶到底怎么解決。”
結果——最后弟弟還是放手了,但是因為沒拿到玩具坐在那里哇哇大哭,寶寶雖然搶到了玩具,但是看見弟弟在那里哭,她竟然馬上把玩具又塞給了弟弟,瞧,沒有爸媽,寶寶們自己解決了問題。
大部分寶寶對別人生氣是因為他們被激怒了,一般情況下,他們還是能夠通過分散注意力或被安慰而平靜下來。他們會哭,會吵鬧,還會大叫,但只有當他們極度受挫時,這些行為才會轉化為暴力。
暴力行為是寶寶心里活動的表現方式。媽媽要在制止寶寶暴力行為的同時給予寶寶心理上的關懷。
雖然爸媽對于寶寶的這種暴力行為都很擔心,要注意的是爸爸媽媽在制止寶寶暴力行為的同時也要理解寶寶,因為這是寶寶發育過程中正常現象。
“有時候他欺負別人,有時候別人欺負他。我想著主要是寶寶小,還不懂得和別人如何交往,不知道如何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交流、商量。回來后,開始教寶寶表達,和人商量,想要什么東西在伸手之前先說借,先從家里開始。后來去自己熟悉的小伙伴家里,也在旁邊提醒他,原來他想要什么玩具就是上前直接從小寶寶手上拿過來,有時候小寶寶也從他手里搶走。現在他會說借我玩一下咯;我想先玩一下可以吧。慢慢的和幾個最要好的小伙伴都知道用自己的辦法進行商量。”
“一歲左右的寶寶剛剛會跟別的小寶寶建立交往關系,不會走不會說,也不能很好表達自己的感覺,甚至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爸媽的意思,這個時候避免寶寶被欺負,可能最重要的是要寶寶自己學會告狀,不要吃了"悶虧",因為不管是多大的寶寶,都是平等的,如果自己不能保護自己,就得表達出來讓爸媽來保護,這樣也能告誡欺負人的寶寶。”
“對于小年齡的寶寶來說,他們喜歡跟同伴交往,但又不能完全地理解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比如他拍一下對方,看起來他是再打對方,但實質上寶寶只是在叫對方或者是跟對方打招呼而已,所以作為爸媽更多的時候還是要關注寶寶的行為,如果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盡量那寶寶的注意力吸引到別的地方去,如他伸手去打人的時候,你就要趕緊抓住他的手,然后對他說,你想把他我握手是不是?然后讓他們互相握握手,寶寶自然把這個行為給淡忘了。”
根據自已身上的意識、用行動來表現自已想要什么的方式是每個寶寶都存在的,所以爸媽不要對此過分擔心。而寶寶的這些行為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媽媽們忽略了寶寶暴力行為的真實意圖,所以應該多多注意寶寶的心理活動。
解答寶寶暴力的疑問
Q:有暴力行為的寶寶是不是積存著壓力?
A:YES!
因為媽媽無法了解寶寶的希望,所以寶寶會感到緊張。還有因先天性皮炎引起的皮癢而難受的寶寶,會因為皮癢而產生精神壓力導致產生暴力行為。
Q:家庭環境對寶寶的暴力行為有影響嗎?
A:YES!
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矛盾致使寶寶的行為帶有暴力傾向的說法是不對的。但如果寶寶看到爸爸媽媽的暴力行為就會模仿,此時家庭環境就會影響寶寶的暴力行為了。
Q:這樣的寶寶將來會成為暴力寶寶嗎?
A:NO!
暴力行為多的寶寶將來會成為暴力寶寶的說法基本上是不對的。媽媽不必過于擔心,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要對寶寶充滿信任和理解,這樣寶寶才能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