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汽車站前小學生規規矩矩地排在前頭,
公車進站未穩,
卻見後面的大學生一哄而上,
小學生忿忿地在車下指責大學生不守秩序,
只見大學生探出車窗說:“守規矩?那是小學生才做的事。
”
除了上述的現象,
存在我們生活的空間裡,
許多混沌不明的價值觀點,
考驗著整個大環境的秩序。
近年育兒教育觀念提倡自由開放、多元智慧、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成長。
什麼情境該有什麼表現
“守紀律”三個字在自由開放的現在,
聽起來有點教條主義,
但它不是軍事教訓、面壁思過的代名詞。
當期待行為符合于社會的道德秩序,
Advertisiment
守紀律是一種社會化的秩序與規則, 在這樣約定成俗的規矩中, 每個人可以放心地瞭解什麼樣的行為可以讓人接受, 什麼樣的行為不可表現。 成人可用道理去規範, 而孩子需要一點一滴養成, 逐漸內化為心中衡量道德勇氣、是非對錯的一把尺規。
不管是什麼樣的聚會或場合, 我們常笑言孩子帶不帶得出去, 關鍵不在於孩子長得美不美、靚不靚, 而是孩子出門後的表現, 是否會破壞整個情境的氣氛,
Advertisiment
當的行為表現。
7歲前為學習關鍵
7歲以前的孩子不瞭解行為背後的道理, 需要靠成人在生活經驗中給予適當的規範, 讓其有序的去遵循學習。 嬰幼兒時期是一個人秩序性養成為固持行為的重要階段, 也是步入小社會建立人際互動的重要開始。 所以, 守紀律的培養是一個好習慣養成的基礎。 掌握孩子本階段的發展關鍵, 將有助於孩子日後生活習慣的養成與建立人際關係的信心。
Advertisiment
一般而言, 一個守紀律的孩子, 會少了許多的莽撞, 在作息時間上, 能隨著團體的步調, 而不會無端地阻礙別人的生活, 尊重別人同樣也得到相對的尊重;能夠專注聽叮嚀, 也能專心的守規則;行為上容易受到正面的肯定, 做事也較容易讓人放心。
讓孩子輕鬆遵行的技巧
道德的內化需要有階段性的過程, 當孩子在認知上還無法跟上行為的發展時, 教孩子守紀律的美德, 其實已經在為孩子日後的品德, 培養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誰都不喜歡從說教中去瞭解生活應有的態度, 所以想要孩子有守紀律美德, 家長可以運用技巧讓孩子輕鬆的遵行。
1.故事圖書的傳達:在生活教育的故事圖書裡,
Advertisiment
2.生活的機會教育:不管是時事或是發生在身邊的事實, 我們常見到不守紀律後的慘況。 小時侯為小惡、大了闖了禍, 即便只是小時侯的穿越馬路, 長大後可能更耐不住性子, 騎著摩托車橫馳呼嘯而過。 所以, 父母要善於用生活的機會教育孩子, 時時警惕守紀律的重要。
3.正向的鼓勵:當孩子表現出良好的紀律行為時, 給予正向的鼓勵, 是支持孩子持續此行為的好方法。 孩子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復執行中, 養成了固持習慣與態度, 就像一個不習慣隨地丟垃圾的孩子,
Advertisiment
4.堅持原則:只要是對孩子好的正面行為習慣, 不論在何種情境中, 都不應有心存僥倖或隨時都可彈性開放
的心理,
否則你將會發現孩子開的條件越來越多,
越來越有無所謂的不在乎,
到時要孩子再好好的回到應有的行為中,
將要花加倍的力氣。
5.應先瞭解動機:小孩語言表達有限時,
應悉心去瞭解孩子的行為動機,
而勿以懲罰為先,
讓孩子心裡受挫,
產生更嚴重的逆反行為。
6.勿藐視人格及自尊心: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守紀律、品德好的人。
雖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但守紀律的目的,
並不是在培養一個隻習慣服從權威、說一不敢言二的孩子,
而是讓孩子能明白事理、懂得規矩,所以當孩子違反了紀律,應就事立即處理並說明清楚,讓孩子及時糾正,而非只懂畏懼權威,到最後犯了什麼錯都不明白。
以身作則規範孩子
我們總以為許多的“紀律”只是在規範孩子的行為。然而在成人的世界裡,所謂的紀律就是來自大環境給予的限制,垃圾不落地、酒後不開車、排隊買東西等。在許多的行為教育中,我們的千篇法則中的第一則,就是希望家長隨時莫忘自己“紀律”的執行、遵守,對孩子學習模式與態度有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大人以身作則就是孩子最珍貴的教材,守紀律的美德
以身作則規範孩子
我們總以為許多的“紀律”只是在規範孩子的行為。然而在成人的世界裡,所謂的紀律就是來自大環境給予的限制,垃圾不落地、酒後不開車、排隊買東西等。在許多的行為教育中,我們的千篇法則中的第一則,就是希望家長隨時莫忘自己“紀律”的執行、遵守,對孩子學習模式與態度有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大人以身作則就是孩子最珍貴的教材,守紀律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