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行為與行走發展的關係
一到兩歲幼兒的特色,
就是喜歡走個不停。
走路是成長上很重要的里程碑,
它代表著獨立的萌芽。
因著能走路,
幼兒可以執意去想去的地方,
拿想拿的東西。
1、行走讓幼兒的閱讀行為更富變化
獨立的特色,
貫穿這個時期幼兒的所有發展,
也與幼兒的閱讀行為進展息息相關。
學會走路後可以走到書架或圖書籃拿取和放回圖書,
會對自己的這項新能力感到高興。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
有些特別的愛好“搬書”,
喜歡將書一本一本地搬來搬去;有些則滿足於將書一本一本地從書架上拿下來,
Advertisiment
同時大人也會察覺到, 孩子會走路之後, 坐下來與自己一起共讀的興趣減低了, 專心度也減少了, 這是正常現象, 大人應該順應孩子的意願, 不要堅持一定得念完整本書, 或過度擔憂孩子會不會耐心不夠。 因為幼兒此時正對自己的雙腳著迷, 而周圍還有好多東西等著他去探索呢!因此, 對這個階段的孩子, 維持他對書的喜好, 遠比教他書中內容重要得多。
2、喜歡模仿肢體動作
幼兒能站、能走後, 雙手就可以自由地探索。 而手指小肌肉的發展, 可幫助幼兒充分探索圖書的操作方式及結構。 有時他們會沉浸在圖書的操作方式及結構。 有時他們會沉浸於從書角挑起書頁,
Advertisiment
幼兒對自己行動自主的喜悅, 也可以從他們模仿書中主角的動作看出來。 他們會特別喜好模仿書中人或動物的動作, 比如說看見熊在走路, 孩子會指著說:走路, 然後自己走走走。
又例如, 看到書中小男孩的手舉高(雖然同頁中還有許多其它細節), 孩子也會特別注意“動作”, 而學著把手舉高。 同樣的, 他們也特別喜歡模仿動物吃草、行走、跑步等動作,
Advertisiment
3、伴隨而至的撕書行為
此外, 自由了的雙手會忍不住想一探紙張的奧妙, 撕書行為就在這時出現了。 通常孩子的撕書行為是伴隨翻書行為而來。 幼兒在翻書時, 一不小心撕破了書頁, 這個意外的結果, 引導孩子進入一個新的探險世界。 他們不僅驚訝於自己雙手撕裂書的動作, 也會對撕紙的聲音、紙的裂紋感到新奇, 於是會再想複製同樣的效果, 想法子撕起書來。
我曾看見一位媽媽以著她一歲的兒子說:你的手就是那麼無聊, 不是弄翻東西, 就是撕書。 為孩子撕書行為感到沮喪的父母, 千萬別斥責孩子是頑劣, 因為撕書行為與孩子的人格和品性無關, 這只是孩子探索環境的一種方式, 可以綴由教導而減低。
Advertisiment
在孩子發生撕書行為時要立即告訴幼兒:書撕破了就不能看了, 我們一起把它修補好。 然後帶領孩子用膠帶將破頁貼補起來, 同時告訴幼兒撕書是不對的, 就事論卅地處理撕書行為, 不作人身攻擊, 以免幼兒認為自己的探索意願是壞的。
幼兒閱讀的行為發展一如其他發展不是單獨進行的, 而是與孩子的動作、社會、語言等發展同時進行, 相互關聯。
一歲兒的自主行動, 宣告著他們要開始發現“我是誰”及“我會做什麼”, 在與圖書的互動裡, 幼兒將有更多的機會瞭解自己。
閱讀行為與語言發展的關係
會說話——這一個新的能力, 與圖書閱讀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能說單字到會以電報式的簡句表達,
Advertisiment
少量的複述、背誦或說明書中的情節和文句。
指認世界的名字
十二個月大左右的嬰兒開始說出具有意義的單字,
他們會地想去指認周圍環境中的人與物,
例如指著花朵說花,
指著自己的尿布說布布。
語言學家指出,
人類天生具有的語言機制,
促使學話兒先從代表全形及種類名詞開始學起。
比如說,
看見花的實物並聽見它的語音,
學話兒會認為,
這個音指的是全形的花,
不單是花瓣等個別部分,
且包括所有的花類,
而不只是這一朵。
這個重要的學習方式,
同樣表現在圖書閱讀上。
嬰幼兒在共讀時,
會不斷地指認書中的人或物,
關心這是什麼、那又叫什麼,學得的也是代表全形及種類的名詞。
這時期的嬰幼兒在以命名方式閱讀時,還伴隨著動作。比如說,指認書中的鼻子時,也會摸摸自己的鼻子。因為對一歲兒而言,動作與語言是一體的,它們一起代表著意義。
此外,一歲兒的命名閱讀行為也透露出他們如何學習和瞭解世界,關心物與物之間的秩序從屬關係,因此他們會主動比較、整理書中的事物的默默事物的相同與相異。多與嬰幼兒共讀,便能提供更多書中的資源,讓他們的心智去比較和歸納。(轉下文)
小小愛書人(下)
這時期的嬰幼兒在以命名方式閱讀時,還伴隨著動作。比如說,指認書中的鼻子時,也會摸摸自己的鼻子。因為對一歲兒而言,動作與語言是一體的,它們一起代表著意義。
此外,一歲兒的命名閱讀行為也透露出他們如何學習和瞭解世界,關心物與物之間的秩序從屬關係,因此他們會主動比較、整理書中的事物的默默事物的相同與相異。多與嬰幼兒共讀,便能提供更多書中的資源,讓他們的心智去比較和歸納。(轉下文)
小小愛書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