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心!這些方式“助長”你們成為“親子零交流”

1 “失陪族”父母

現在生活節很快, 職場父母多數會因為工作忙碌而忽略孩子, 平時主要是老人或者保姆阿姨照顧孩子為主, 回到家裡也很少能夠集中時間陪伴孩子, 變成了“失陪族”父母。 相對這種明顯的父母“失陪”還有一種就是“隱形失陪”, 這種父母倒是能夠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 可是多數是人在心不在, 孩子玩自己的, 家長在旁邊玩手機、看電視等, 不與孩子遊戲、互動。 長此以往, 會使親子之間親情淡漠、容易讓孩子缺乏信任和安全感, 良好的溝通也很難實現, 同時對孩子的性格培養也無益處。

2 生活中經常以“威脅”方式對待孩子

比如,

Advertisiment
吃飯的時候“你要是再不吃, 我就要吃掉了, 你可就吃不到了!”“你如果不好好吃飯, 下午就別想我帶你出玩!”還有就是老人帶孩子都比較疼愛, 有時候就想總抱著孩子, 可是小孩子會走會跑不喜歡總被抱, 有些老人就會乘機故意去抱抱別人家的小孩, 故意惹得自己孩子哭鬧……類似這樣的場景挺多的, 我們不太會注意到其實自己已經習慣以“威脅”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了, 如果孩子再長一些, 還以此方式溝通可想而知會發生什麼了。

3 平時過多的嘮叨、催促, 容易讓孩子反感

經常聽到一些媽媽說孩子這麼小就很磨蹭、拖拉, 真是看見就著急, 急躁的時候就容易去催促孩子“快點快點”“不要再……聽見沒?”,

Advertisiment
孩子上了學的經常嘮叨的主題永遠不變“早上催著快點起床”“晚上主要作業寫完了沒”“上課的時候要……不要……”孩子從小到大延續這樣的模式, 時間久了無效溝通的情況就會越來越明顯。

4 缺乏對孩子的正確的認識和評價

這一點很容易被忽視, 就像夫妻兩個人相處久了, 從對方身上看到的多數是缺點, 想要看到優點似乎有點難了, 父母和孩子相處也有類似的情況。 我們經常聽到:這孩子又不聽話了、你看XX學什麼都比你快, 媽媽都教你好幾次了還不會、你不好好學習以後你還能做什麼?這樣的話大家肯定不陌生, 當父母對孩子批評、指責、負面的評價過多, 孩子總是處於被否定的生活中, 自然也很難讓孩子愉悅的接納父母,

Advertisiment
這些都將成為良好交流的“絆腳石”。

5 溫馨小貼士

之前看到過一個針對青少年的調查, 其中一項是問及孩子們“最想和父母溝通的內容”這一開放性問題時, 93%的受訪者所填答的內容都與“關注自我”有關。 其中, 個人愛好的填答比例最高, 達到了21%, 他們也希望跟父母經常溝通自己感愛好的文體明星, 或者金融、投資、歷史奇聞、健康保健類的知識。 此外, 才是 “未來人生規劃”(16%)、“學習, 高考”(13%)等話題。

但在現實中, 56%的青少年跟父母溝通最多的是與學習和學校相關的事情, 25%的人經常與家長聊生活瑣事, 只有不足20%的人會溝通“未來職業規劃”和“家庭結構”等與學習完全無關的內容。

我們的孩子也有長大的一天, 看完以上小調查也許會對於你和孩子的關係有所提醒,

Advertisiment
孩子年幼的時候培養溝通的好習慣, 即便孩子進入青春期, 也會讓你有個管道和孩子能夠交流, 不至於發生更多的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