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心你家的寶貝患上肥胖症

小兒肥胖症是由於食欲旺盛, 日常進食的營養超過了生長發育所需, 致使多餘的營養轉變成脂肪組織貯藏在體內, 形成肥胖。

本症患兒大多自嬰兒期就食欲很好, 容易接受添加的輔食品。 長大了, 愛吃葷菜、甜食及油膩的食物。 三餐之外, 還吃較多的零食, 如糕餅、點心、巧克力等。 在幼兒時, 小兒長得比同年的孩子高、胖。 但由於較胖, 孩子行動不夠靈活, 往往避免參加有競爭性的遊戲或體育活動, 平時活動也較少, 減少了運動的消耗, 就相對地增加了營養的累積, 使肥胖加重。 所以多吃與少動是引起肥胖的原因,

Advertisiment
而二者又是相輔相成的。 現代醫學認為成年人的血管硬化、冠心病等疾病與脂肪代謝障礙有關, 而肥胖者的發病率則顯著增高, 所以早期預防及控制肥胖症很有必要, 可降低成年後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控制小兒體重超常應從飲食調整及增加活動著手。 肥胖的小兒一向食欲旺盛, 故應從改變食物種類入手, 避免多吃高營養、高熱量的食物, 即含脂肪、澱粉類豐富的食物, 如肥肉、甜食、糕餅、土豆、山芋、油炸的食物、巧克力等, 而多吃些含熱量較低、富蛋白質的食物, 如瘦肉、魚、豆製品、粗糧。 多吃些蔬菜和水果, 使孩子每餐食後仍有飽足感, 並要鼓勵孩子多參加各種活動, 以增加體力消耗。 但也不要一下子劇烈運動,

Advertisiment
往往大量運動後, 反而肚子很餓, 吃得更多, 而適得其反。 一般孩子進入少年期後, 自己多能感到肥胖不美和不方便, 而會自覺限制飲食, 增加鍛煉, 使體態恢復正常。

小兒肥胖絕大多數是良性的。 但若在較短時間內出現肥胖, 而脂肪的分佈不均勻呈“向心性”, 即面部及頸背、胸、腹肥胖, 而四肢卻相對較瘦, 並伴有多毛、高血壓等, 或表現性徵不發育, 則應疑有腎上腺或腦下垂體等內分泌功能疾病, 必須去醫院確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