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錯誤用藥造成的兒童營養不良

現在的生活條件比以前要好很多, 很少會有兒童因為營養攝入不足而發生營養不良, 但是, 由於錯誤用藥而導致的營養不良卻仍然是時有發生。

兒科專家指出, 兒童營養不良與多種因素有關, “藥物因素”也易致兒童營養不良。 專家介紹, 兒童藥源性營養不良症多數不是突然發生, 多數是被原發病所掩蓋。 該症的發生與用藥時間的長短、劑量大小、藥物種類、原發病及服藥者年齡等密切相關。

日常用藥中, 許多藥物都可影響兒童的食欲。 如治療多動症的利太林、苯丙胺等有抑制食欲作用。 某些營養補品中的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較高,

Advertisiment
長期過量食用, 可使孩子胃口欠佳、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 從而導致兒童營養不良。

易致兒童營養不良的藥物如:

服用過量魚肝油:

會導致兒童腹瀉, 造成吸收不良, 甚至維生素A、維生素D中毒。 兒童大量服用維生素C, 破壞了食物中的維生素B2, 亦可導致運動紅細胞性貧血症。

對此, 專家建議, 如果家裡有孩子在服用藥物後, 出現與原發病無關的症狀, 就要及時請醫生診治。 此外, 需要提醒的是, 孩子患病必須嚴格按醫囑用藥, 能短期就不長期用藥。 用一種藥能解決就不用兩種、三種。 用小劑量可行, 則不用大劑量。 兒童無病或生長發育較好者也不必服用某些營養藥。 預防兒童藥源性營養不良症,

Advertisiment
關鍵在於家長不要給兒童濫用藥、擅自用藥、隨意加大劑量和延長用藥期限。

長期服用某些激素類藥:

會使兒童發育遲緩, 引起骨質疏鬆而發生骨折, 使體內蛋白質、脂肪、糖等營養物質代謝紊亂, 抑制蛋白質的合成, 減少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和再吸收。

服用氯黴素或磺胺等廣譜抗生素:

可抑制兒童腸道正常菌群的生長, 而發生維生素K缺乏, 出現鼻出血、皮下淤血點等;服用新黴素能引起腸黏膜細胞的缺損, 使胰酯酶下降, 從而阻礙脂肪、乳糖、蔗糖、維生素B12、鈣、鐵等的消化吸收;口服四環素可使維生素B2的排出量增加。

有些父母會給孩子服用魚肝油, 以促進其大腦發育, 殊不知這種做法反而會導致兒童發生營養不良。

Advertisiment
所謂要不不如食補, 切勿給孩子隨意服用營養補充藥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