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心!你是在努力培養“出類拔萃”還是“冰冷易碎”的孩子?

為什麼孩子沒有同理心?

第一次聽到“王子病”, “公主病”這種名詞, 不看偶像劇的我也能會心一笑。 做過不少婚前輔導, 我的確看到這代年輕人當中, 有王子病或公主病的人不但自戀, 常常還很會自憐。 公主王子們, 動不動就產生別人對不起自己, 讓自己受委屈的情緒。

現代父母都知道要鼓勵孩子, 讓孩子有自尊心, 可是當我們的教養方式只讓他們看到自己很好很棒, 卻沒看到別人也很好很棒的時候, 孩子就會變得非常自我中心。

仿佛, 地球若不圍著自己轉, 負面情緒就應該滿溢出來讓人知道:無論是用喋喋不休的批評或嘀咕,

Advertisiment
或者, 跟人擺臉色。 而且, 認為周遭人不悔改也要趕快回應。

青少年的情緒變化大, 常敏感易怒, 父母的確需要給予空間和時間的尊重, 但同時, 尊重是一種互動, 若只有單向道, 就讓孩子錯覺自己的感受比別人的感受重要。

其實, 早在幼童時期, 父母就要小心, 不該常常為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同理心, 而忽略了建立孩子對人該有的同理心。

換個角度看事情?

我們全家去大峽谷, 白茫茫, 雪天, 山上很冷。 到了中午, 先生決定找個避寒處, 就“下令”進到國家公園裡面活動中心的餐廳。 是那種自助式, 自己去買, 買完端回來找個桌子吃的地方。 又餓又冷, 熱騰騰的食物端上桌, 孩子們吃得不亦樂乎。

突然,

Advertisiment
一陣噁心。

有個清潔女工推著一個垃圾車, 裡面裝滿了殘羹剩飯, 還有一個檯子, 堆滿了狼藉的杯盤, 向我們這一桌走來。 清潔女工看起來大概二十多歲, 垃圾車緊貼著先生坐的椅背, 她面無表情地, 開始在我們的桌旁掃地。

正在吃東西, 香味卻滲進了垃圾內殘肴的腐朽味, 空氣裡也飄著灰塵, 完美的午餐有了缺陷, 大家皺眉。 “可不可以先不要清理這一塊?”先生對那清潔女工說。

應該聽見了, 可她沒抬頭, 把車推了, 離幾步, 卻還是在我們桌子附近繞, 而且幾次車子撞到我們的椅背。

剛開始先生有些抱怨, 孩子便跟著說:“那個阿姨怎麼這樣, 好臭!真沒禮貌啊!”

當然, 這是很不舒服的一個狀況, 華人通常採取“息事寧人”的方式, 不會去向餐廳主管抱怨,

Advertisiment
但卻會允許孩子, 甚至帶領孩子進入一個負面情緒, 嘀咕, 批評, 甚至, 大人會告訴小孩:“做人不可以像那個阿姨一樣沒禮貌, 不講衛生!”

幾乎, 我也要落入陷阱。

盯著那杯盤狼藉的一堆, 我想嘀咕, 但突然, 上帝一個感動搶先掉進心裡。

“是啊!你們生在一個不錯的家庭, 可以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禮貌, 注重衛生的孩子, 但, 那個阿姨也許沒這個機會。 ”我故意暫停, 看看孩子們, 發現他們臉上肌肉立刻緩和起來。 我, 很是安慰。

“也許, 不是她不願意做個有禮貌懂衛生的人, 只是, 她沒有環境學習, 被培養……”孩子們紛紛回頭看她一眼。

“想想, 換一個成長背景, 也許她根本不會在這裡做清潔工, 不是嗎?”孩子柔軟, 一聽媽媽如此說,

Advertisiment
態度就從嫌惡, 抱怨, 變成同情和體諒。

後來, 我故意找機會去和那個清潔女工講話, 發現原來她是個智障的年輕人。

啊!我趕緊回來告訴孩子們這事。

“媽媽, 剛才你講時, 我就觀察出來了, 看她的動作, 就知道他可能不是故意的。 ”老二說。

孩子能夠在自己生命的軟弱裡, 建立對別人軟弱的包容性, 是我很在乎的私塾教育之一。

當我很在意, 很仔細地陪伴孩子走成長路時, 偶爾也被提醒, 倘若對孩子的教養過於精緻, 是可能把孩子浸泡在一種優越感裡, 以為所擁有的好成績, 好品格, 好習慣, 都是努力過應得的戰果, 因而對周遭一些達不到“上線”的孩子無法接納。

“是他們自己不努力, 不明白, 不願意, 不負責!”這些過於簡單的推論和批評,

Advertisiment
來自水晶般的生命, 雖然晶瑩惕透, 卻冰冷易碎。

案例故事:讓孩子穿穿不同人的“鞋”

李潔是獨生女, 家境中庸, 但教育水準極優的父母, 自出生起就細膩調教, 一路, 她的學業成績優秀, 中英文流利, 鋼琴造詣出類拔萃, 整個人總是整整齊齊, 見人打招呼, 該有的應對進退禮貌她都周到。

爸媽的管教潔癖, 讓這孩子發亮!

但, 這位家裡的好孩子, 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漸漸在人群中成為一個常常皺眉的孩子。

李潔走到哪裡, 都會抱怨有“壞孩子”“調皮搗蛋的同學”“對我不禮貌的同伴”, 讓她自己不舒服, 不習慣, 不喜歡。

起初爸媽也認為是環境問題, 儘量細心選擇, 高度關切地挑選女兒的活動群體, 但, 似乎隨著年齡增長, 她的怨聲和批評越多, 願意出入的圈子越小。

因為她自幼沒有經歷咀嚼挫折的過程,在生活的每個坑孔裡,父母的手總是在眼前晃動,一伸手,就可借力爬出困難。即使是那些較不易克服的難關,邊流淚,總有人邊幫著擦淚。

她不能瞭解挫折中爬不起來的辛苦,也不太明白軟弱無助的可憐。

李潔的父母並不嬌寵她,追求卓越的代價她必須付出,行為的界限她必須守住。她努力,並不被允許怠惰。不過,這孩子的每一步都被緊緊注視著,她,永遠站在自己生活的中心,走在被安排的道路中央,以為路只有一種走法,所有的道理非黑即白,自己的感受,是最精准的衡量單位。

李潔漸漸長大,沒辦法把自己從注意力中心挪開,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看人看事。

到了青少年時期,李潔轉身看見自己的父母許多缺點,於是不留情的批評,抨擊,甚至,偶而會出現不屑的輕視表情。

李潔的父母傷心之余,開始後悔過去當女兒在嚴苛批評別的孩子時,自己從未阻止,反倒勸女兒離他們遠一些……

青少年時的李潔優秀,卻不快樂,從她窄小的角落看出去的人事物殘缺太多,更重要的是,周遭同伴也不能忍受她太突出的棱角,挫折的經驗終於在她生活中囂張起來,但,她已經無法讓父母插手再扮演救贖主的角色,自己,卻束手無措……

挫折感和優越感在生命裡彼此撞擊,莫名的矛盾,常常在荷爾蒙的挑動下,燃成怒火,熊熊燃燒在李潔的生活中,可是,她無能為力,又讓人碰不得……

沒有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優秀,出類拔萃,但如果給孩子一個邁向完美的夢,卻不讓他們明白生命軟弱的可能,和人生必須擁抱挫折前進的現實,孩子會活在一個踏不到泥濘土壤的假像王國裡。

不知不覺,現代孩子在成長過程裡,沒看見世界,只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不知道恩典,只要求權利;不知道“體諒人”,只在乎被瞭解,不認識自己的有限,只對別人的有限皺眉。

我們都需要教孩子穿上別人的鞋。

穿上別人的鞋,才能夠知道別人被包在鞋裡的腳,是在哭還是在笑。

孩子成長,需要學著去穿穿不同人的鞋,讓他們的生命空間裡,存在自己和別人,學著和別人的希望與失望共舞。

願意出入的圈子越小。

因為她自幼沒有經歷咀嚼挫折的過程,在生活的每個坑孔裡,父母的手總是在眼前晃動,一伸手,就可借力爬出困難。即使是那些較不易克服的難關,邊流淚,總有人邊幫著擦淚。

她不能瞭解挫折中爬不起來的辛苦,也不太明白軟弱無助的可憐。

李潔的父母並不嬌寵她,追求卓越的代價她必須付出,行為的界限她必須守住。她努力,並不被允許怠惰。不過,這孩子的每一步都被緊緊注視著,她,永遠站在自己生活的中心,走在被安排的道路中央,以為路只有一種走法,所有的道理非黑即白,自己的感受,是最精准的衡量單位。

李潔漸漸長大,沒辦法把自己從注意力中心挪開,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看人看事。

到了青少年時期,李潔轉身看見自己的父母許多缺點,於是不留情的批評,抨擊,甚至,偶而會出現不屑的輕視表情。

李潔的父母傷心之余,開始後悔過去當女兒在嚴苛批評別的孩子時,自己從未阻止,反倒勸女兒離他們遠一些……

青少年時的李潔優秀,卻不快樂,從她窄小的角落看出去的人事物殘缺太多,更重要的是,周遭同伴也不能忍受她太突出的棱角,挫折的經驗終於在她生活中囂張起來,但,她已經無法讓父母插手再扮演救贖主的角色,自己,卻束手無措……

挫折感和優越感在生命裡彼此撞擊,莫名的矛盾,常常在荷爾蒙的挑動下,燃成怒火,熊熊燃燒在李潔的生活中,可是,她無能為力,又讓人碰不得……

沒有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優秀,出類拔萃,但如果給孩子一個邁向完美的夢,卻不讓他們明白生命軟弱的可能,和人生必須擁抱挫折前進的現實,孩子會活在一個踏不到泥濘土壤的假像王國裡。

不知不覺,現代孩子在成長過程裡,沒看見世界,只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不知道恩典,只要求權利;不知道“體諒人”,只在乎被瞭解,不認識自己的有限,只對別人的有限皺眉。

我們都需要教孩子穿上別人的鞋。

穿上別人的鞋,才能夠知道別人被包在鞋裡的腳,是在哭還是在笑。

孩子成長,需要學著去穿穿不同人的鞋,讓他們的生命空間裡,存在自己和別人,學著和別人的希望與失望共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