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4歲, 說話有些結巴。 ”“孩子4歲了, 還總喜歡咬指甲。 ”……面對這些問題, 林楠教授心裡不免一驚, 因為孩子這些表現看似小毛病, 其實是遇到了心理問題。
如今因父母無視關愛和教育不當等原因, 引發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疾患不斷增多。 一份最新統計資料表明, 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疾患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
臨床中兒童心理厭食症、挑食症很多, 而“禍首”就是自己的父母。 如為了減肥而節食的母親常常成為孩子的“榜樣”, 兒童就很容易產生厭食;再如經常帶兒童吃油炸類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專家提醒:心理問題早發現能改好
“其實, 現在人早教內容懂得也不少。 但一般都是在懷孕期間格外用心。 而孩子生下來後, 多是對其生理照顧。 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很少。 ”林教授表示, 孩子0到3歲是智力發育和心理發育的最佳時間, 家長要給予合適的關注。
建議家長, 平日多觀察孩子是否有情緒問題。 一些孩子適應能力差、愛哭, 不願上幼稚園, 不合群, 膽小敏感, 退縮, 不敢向老師提要求, 有的孩子愛打人、咬人、惹人, 尤其是剖腹產的孩子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林教授表示,
Advertisiment
另外, 林楠教授提醒, 如果小孩子出現心理等問題, 訓練中要多加鼓勵和表揚, 不要諷刺打擊, 甚至放棄對他們的訓練, 必要時要找心理專家進行針對性指導。
建議:對待子女家長要把握度
如今, 更多獨生子女已有了自己的孩子。 這些小孩子在六位家長的照顧下, 嬌生慣養成了習慣。 這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為此, 林楠教授建議家長們對待孩子要藏起一半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