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被微博的一條熱點新聞震驚到了: 26歲的臺灣女作家林奕含, 在4月27日以上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從照片上看, 她是那麼的青春活力, 溫柔甜美。 不僅如此, 她的才華橫溢是公認的, 她自己曾拿到台南女中唯一一個滿級份, 成功考上臺北醫學院牙醫系, 但開學兩周就休學, 之後又考上政大中文系, 第三年又因病休學。
按說這樣的女孩子生活的家庭非常的幸福, 和諧, 她也應該是積極向上的。 那是什麼造就了她的自殺呢?
是抑鬱麼?
是生活的艱辛麼?
都不是, 是一場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屠殺,
Advertisiment
俗話說愛文學的人感情都比較豐富, 對美好的憧憬也更多;林奕含看上去是一個弱小的清純的女孩子, 可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 終究讓我無法平靜。
林奕含在年輕時被一名補習班名師誘☆禁☆姦後引發痛苦的真實記錄, 她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更是記錄了她的心路歷程和痛苦, 以及發生這件事之後家人的不理解。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這段採訪, 而採訪八天之後, 悲劇發生了, 可能對於林奕含來說, 這不是一場意外, 是長達多年的準備, 準備死亡。 唯有自殺能讓自己擺脫噩夢, 擺脫那段不堪的陰影。
在詳細瞭解林奕含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之後, 我內心無限悲痛,
Advertisiment
有的。 有的。
那就是為人父母我們。
我們是否真的意識到孩子在性的面前到底缺失了什麼?
事件發生後, 你會採取什麼態度來應對受害者?
我相信無知, 才是悲劇的源頭。
孩子對性的無知, 夫婦對性的無知, 還有父母對孩子的無知!
林奕含有一段描述, 有些父母當得知女兒遭受性侵, 無論是語言上的, 還是身體上的時候, 很多人的反應是逃避現實, 甚至對自己的孩子辱駡等。
父母的反應是:不要在我們面前提性這個敏感的詞, 這是恥辱的!
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在性侵面前變弱小,
Advertisiment
我要說的是:
父母這樣做, 不對!
父母有這樣的想法, 更不對!
也許是受根深蒂固的文化影響,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中, 涉及到性總會覺得羞恥, 難堪, 從而回避, 但我們能做的遠不止這些, 我來分享一段我的親身感受吧:
我家寶寶現在五歲了, 在對他的性教育中, 我之前也是缺乏很多引導;直到上幼稚園, 他跟我提出來小女生小男生的不同時, 我還慶倖寶寶知道性別不同了。 但是我還是沒有把性教育放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直到有一次, 寶寶在外面玩耍, 爸爸的一個朋友逗寶寶, 把他的褲子往下拉;(這可能是我們這裡大多數人認為很正常的事情,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我誇寶寶做得對, 任何人要脫他的褲子, 都要大聲說 不!並且告訴他身體上小屁屁部位和胸部都不可以給人看, 給人摸。
雖然我家寶寶是男寶, 我從不給他裸著上身和下身, 就是為了給寶寶從小培養保護自己隱私的意識, 更不能去觸碰別人的隱私部位等。
在孩子性教育中, 性認識中, 我們作為父母, 是第一責任人, 絕對不能回避, 不能缺席!
正確和科學的孩子早期性教育才是預防此類事件的關鍵之舉, 我總結了幾點:
1、讓孩子從小就有性別意識;
一般孩子在2歲就開始有性別意識, 知道小女生和小男生的不同,
Advertisiment
在這個小孩子階段, 無論是上廁所還是其他方面, 一定盡可能的把男生和女生的不同講給寶寶聽, 尤其是當寶寶自己發現不同, 問起的時候, 一定要耐心積極正確的給寶寶講清楚明白。
2、小孩子不可以穿太暴漏的衣服
前幾天在圈子裡有一位媽媽說女孩子穿的太漏好不好?
肯定不好, 不論男孩女孩, 都不能穿的太暴漏;
追求時尚潮流可以, 但是切忌盲目為孩子追求非主流, 暴漏成癮。
因為太暴漏了勢必會遭人惦記;俗話說不怕賊偷, 就怕賊惦記, 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不要給犯罪者有機可乘。
3、給孩子講清楚隱私不可以給任何人看
有的人以看小孩子的隱私為樂, 還覺得這是正常的行為;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教寶寶大聲說不!
當然,我們可以提前給孩子灌輸此類思想,讓孩子從小把這個當做好習慣的一部分。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受害者,遭遇了性侵,一定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性問題:
當寶寶問起關於性的問題,或者回饋給你關於性的事情時,一定要耐心聽寶寶講完;
認可孩子的求知欲和對你的信任感,如果涉及性侵,要及時報案,用法律手段懲罰犯罪分子;
並且要給孩子做心理引導和疏導,有必要的話可以找心理醫生幫忙。
各位寶媽們,關於性,我呼籲:作為父母,不要逃避,正確看待,積極呵護咱們的孩子!
還覺得這是正常的行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教寶寶大聲說不!
當然,我們可以提前給孩子灌輸此類思想,讓孩子從小把這個當做好習慣的一部分。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受害者,遭遇了性侵,一定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性問題:
當寶寶問起關於性的問題,或者回饋給你關於性的事情時,一定要耐心聽寶寶講完;
認可孩子的求知欲和對你的信任感,如果涉及性侵,要及時報案,用法律手段懲罰犯罪分子;
並且要給孩子做心理引導和疏導,有必要的話可以找心理醫生幫忙。
各位寶媽們,關於性,我呼籲:作為父母,不要逃避,正確看待,積極呵護咱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