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班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

自我保護能力作為生存教育的一個主題是當今全球最為關注的問題, 是適應社會, 做一個現代人所具備的素質之一。 而幼兒是祖國的未來, 民族的希望, 他們的健康和安全時刻牽動著父母、老師和許多人的心。 因此, 從小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 有強烈的好奇心, 他們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然而, 他們的能力和體力都十分有限, 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較差, 又缺乏生活經驗, 因此, 幼兒常常不能清楚地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 往往會誘發危險因素, 對突發事件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
Advertisiment
當處於危險之中時, 也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
在我們對幼稚園保育工作的調查現狀來看是不盡人意的, 表現在:1、教師方面:在怕出事故的思想影響下, 不敢放手, 對幼兒管頭管腳, 把幼兒置於被動的地位。 2、幼兒方面:小班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很差。 如:100%的幼兒在活動中不能自己調節活動量;90%的幼兒在感到不舒服時不是哭就是什麼也不說;90%的幼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不夠協調, 容易摔交。 3、家長方面:幼兒受到家長過度保護, 包辦代替太多。 害怕孩子受到傷害就大量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範圍, 從而減少幼兒自己動手的機會, 缺乏鍛煉, 動作的協調性的不到發展也是導致自我保護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Advertisiment

由此看來, 教師不僅有責任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 避免讓幼兒接觸不安全的環境, 而且應該通過優化幼稚園的保育環境, 對幼兒進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導和教育, 來逐步提高幼兒預見危險、排除危險, 保護自己的能力。
首先確立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目標。 目標是一種期望, 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我們根據幼兒生活需要和社會化人的素質要求, 在生理和心理上確立了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總目標。 然後根據總目標分解制訂了相應的分目標, 並將這些分目標分段安排在小班到大班的六個學期中完成。 我們緊緊圍繞目標進行培養, 確保了目標的順利完成。
其次按照小班的階段目標實施自我保護的教育。
Advertisiment
1、創設環境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著名教育家布羅菲、古德和內德勒為幼稚園環境設計提出了11個目標, 其中有“能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 “有積極的情緒氛圍, 促進幼兒自信心發展”等。 因此, 我們首先精心創設了相應的物質環境, 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而又綜合性的教育。 如:定期檢查班上物品, 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處理, 如尖利器, 釘子等, 還在幼兒愛玩的娃娃家裡鋪上地毯, 為幼兒提供了安全的活動場所。 在幼稚園的樓梯口、轉彎角, 我們都貼上了安全標誌, 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在活動室, 我們還設立了專門的“生活角”, 為幼兒提供一些錄音、圖書、圖片。 “哪個孩子習慣好”的圖片是讓幼兒尋找講衛生的孩子,
Advertisiment
找到後貼上五角星, 這樣時刻提醒幼兒注意不把髒手及髒東西放入口裡。 在餐前休息時, 我們還將自我保護的內容編成小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同時我們還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 體諒和容忍幼兒的所作所為甚至過失行為, 給幼兒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2、重視開展戶外活動, 多讓幼兒進行走、跑、跳等基本動作的練習, 增強幼兒的活動能力, 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如教幼兒在走路跑步的時候, 頭要朝前看, 重心要在下半身, 身體不要往前沖;在“小兔乖乖”的遊戲中, 我們又注重教幼兒練習跳的動作, 要求學習落地動作落地是腳尖先著地, 雙腿微彎屈;在爬高的練習中, 教會幼兒雙手要抓牢腳要踩穩等。
Advertisiment
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 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得到很好的發展。 3、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促進自我保護能力的發展。 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 例如:能根據天氣的變化正確有序的及時的穿脫衣服能保護身體, 鞋子穿對了可避免跌倒摔傷, 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燙傷, 吃魚把魚刺挑乾淨能免受咽刺之痛, 吃飯不嘻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 飯前便後會自己洗手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減少了細菌對身體的侵害等等。 我們平時非常注意幼兒這些生活小節的訓練, 孩子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 決不包辦代替, 這樣, 孩子在自己的勞動實踐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4、通過生活和遊戲活動,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與技能。 《生活》課程是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重要內容。小班的幼兒有點怕生,部分幼兒有時不敢向老師表達意願,常有尿褲或莫名其妙就哭起來的行為,我們除了以親切的態度接近幼兒減少與他們的距離外,還設計了“我會說”的活動,通過風趣幽默的情景遊戲“小兔子做客”,瞭解到小兔子因為什麼都不敢說而引起的笑話,鼓勵幼兒要大膽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意願,並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在眾人面前大聲的介紹自己,鍛煉膽量。又如,為了教育幼兒“感到不舒服,主動對老師說”,我們設計了活動“生病以後”。通過觀看情景表演,讓幼兒明白如身體的某個部位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告訴成人,以免耽誤病情。活動後經測試80%的幼兒達到教育目標,增長率達到67%。在玩大型玩具的活動中,我們還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不推不擠。同時我們還注重娛教娛樂,將自我保護的學習內容融入遊戲之中,能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生活技能。如:在“小兔乖乖”的遊戲中讓孩子知道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在“打電話”遊戲中讓孩子學會說自己名字,是那所幼稚園的學生,還會說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及家庭住址、電話等。孩子自我保護的技能在遊戲中得到了發展。
最後是做好家長工作,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我們制定的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目標在幼稚園實施教育的同時也需要家長在家中配合完成。為此,我們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詳細介紹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義、目標、計畫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同時,向家長發放了“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問卷表,定期舉行家長講座,向家長宣傳一些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方法。多和家長共同探討、交流看法,改變家長過度保護,過分限制的教育觀念。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們的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長工作,使家庭教育與幼稚園教育形成合力是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關鍵。
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們的職責,然而,健康與安全不能被動的等待給予,而應該讓孩子主動地獲得。這種獲得要從良好的環境中來,從各種教育實踐活動中來,從豐富多彩的遊戲中來,從家園一致的教育中來。通過一年的努力,我們的孩子從有事愛哭不善表達,到有主見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從獨霸玩具不願分享,到能列數出許多好朋友的名字並能團結友愛;從不知道哪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到現在知道哪些東西是危險的,會傷害身體,不能碰;從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現在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等等。孩子的安全意識增強了,自我保護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4、通過生活和遊戲活動,學習和鞏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與技能。 《生活》課程是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的重要內容。小班的幼兒有點怕生,部分幼兒有時不敢向老師表達意願,常有尿褲或莫名其妙就哭起來的行為,我們除了以親切的態度接近幼兒減少與他們的距離外,還設計了“我會說”的活動,通過風趣幽默的情景遊戲“小兔子做客”,瞭解到小兔子因為什麼都不敢說而引起的笑話,鼓勵幼兒要大膽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意願,並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在眾人面前大聲的介紹自己,鍛煉膽量。又如,為了教育幼兒“感到不舒服,主動對老師說”,我們設計了活動“生病以後”。通過觀看情景表演,讓幼兒明白如身體的某個部位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告訴成人,以免耽誤病情。活動後經測試80%的幼兒達到教育目標,增長率達到67%。在玩大型玩具的活動中,我們還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不推不擠。同時我們還注重娛教娛樂,將自我保護的學習內容融入遊戲之中,能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生活技能。如:在“小兔乖乖”的遊戲中讓孩子知道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在“打電話”遊戲中讓孩子學會說自己名字,是那所幼稚園的學生,還會說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及家庭住址、電話等。孩子自我保護的技能在遊戲中得到了發展。
最後是做好家長工作,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我們制定的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目標在幼稚園實施教育的同時也需要家長在家中配合完成。為此,我們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詳細介紹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義、目標、計畫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同時,向家長發放了“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問卷表,定期舉行家長講座,向家長宣傳一些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方法。多和家長共同探討、交流看法,改變家長過度保護,過分限制的教育觀念。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們的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長工作,使家庭教育與幼稚園教育形成合力是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關鍵。
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們的職責,然而,健康與安全不能被動的等待給予,而應該讓孩子主動地獲得。這種獲得要從良好的環境中來,從各種教育實踐活動中來,從豐富多彩的遊戲中來,從家園一致的教育中來。通過一年的努力,我們的孩子從有事愛哭不善表達,到有主見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從獨霸玩具不願分享,到能列數出許多好朋友的名字並能團結友愛;從不知道哪些東西能玩,哪些東西不能玩,到現在知道哪些東西是危險的,會傷害身體,不能碰;從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現在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等等。孩子的安全意識增強了,自我保護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