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目標獎勵法改掉“壞毛病”

經常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有許多“壞毛病”, 而且很難改掉, 比如:兩歲時吮手指, 好撕書;幼稚園小班時上課隨意插嘴, 好講話;上小學放學後, 做作業磨蹭拖拉, 邊做邊玩;錯誤率高, 字跡潦草;沒完沒了地泡電視, 過分貪玩等等, 不一而足。 在孩子的幼小時期, 利用“小目標獎勵法”可以改變孩子種種不良生活習慣, 收效不錯。

實施步驟

★確定一個(只能是一個)最期望改變的問題行為, 並確定該問題行為的期望目標。 如欲改變的問題行為是作業磨蹭, 邊做邊玩, 期望的目標是30分鐘做完作業(經與老師協商後認為,

Advertisiment
一般一年級小學生所留作業半個小時即可做完)。

★依據問題行為的現在水準, 確定第一個小目標。 因為邊做邊玩, 家庭作業要一個小時才能做完, 確定第一個小目標為50分鐘做完, 即可得到獎勵。

★讓孩子知道, 他做到什麼, 就可以得到相應回報。 把協助的計畫大致告訴孩子, 並讓孩子自己選擇獎勵物。 如果孩子要一輛玩具汽車, 可以用“小紅星”(或“小紅旗”)作交換:如50分鐘做完作業, 可以得一顆紅星, 2顆紅星可以換一套剪紙, 5顆紅星可以換“星期天爸爸媽媽帶你到公園去玩”, 10顆紅星可以換一輛玩具汽車等等。

★一般以2~4周為一個小階段, 每一個小階段定一個小目標。 第一階段用兩周時間, 達到的小目標是:50分鐘做完作業。 第二階段用三周時間,

Advertisiment
達到的小目標是:30分鐘做完作業。

★取消獎勵物。 一般在你所期望的良好行為穩定2周後即可取消獎勵物。

注意要點

●一次只能改變一個問題行為, 定一個期望目標。 不能一次改變兩個以上問題行為。 如果問題行為比較複雜, 需分別處理。

●目標要盡可能讓孩子經過努力即可做到, 並且要征得孩子同意。 甯低勿高, 以取得成功, 建立信心。

●在獎勵問題上, 孩子可以討價還價, 寧可順應孩子, 放低要求, 不可強求孩子服從父母。 因為, 孩子點頭, 意味著他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果是父母強加, 就變成你們的責任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父母說話要算數, 按約兌現獎勵物, 要恪守信用。

●每次設定新的小目標都要與孩子協商,

Advertisiment
並征得孩子同意。 如發現孩子很難得到獎勵, 要反思小目標是否定得太高, 並考慮第二天降低要求;如發現孩子很容易得到獎勵, 則不要第二天就提高要求, 而應在下一周調整小目標水準。

●在取消獎勵物時, 告訴孩子, 你現在已經和大多數孩子一樣, 不需要依靠獎勵物來控制自己的不好行為了。 如果孩子對獎勵物還是很在意, 可以讓他用建立另一個良好的行為來爭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