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餐桌 大教養

好多家庭都是這樣的, 往往菜還沒上齊, 就拿個小碗給孩子撥點先吃上了;第一筷子菜永遠是屬於孩子的, 好像這第一筷子菜特別有營養, 好像不給孩子吃第一筷子就不算愛孩子。 家有寶寶育兒網認為, 這樣教孩子吃飯, 真的是不可取。

家長上班, 孩子上學, 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惟有吃飯的時候。 可是有些家長把餐桌當成了訓斥孩子的“大堂”, 問孩子考試得了多少分, 最近是否挨批評, 是否有沒完成作業的情況等。 弄得孩子吃飯沒有胃口, 甚至不願意跟家長一同在餐桌吃飯。
在美國, 家長從小就培養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
Advertisiment
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 父母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鼓勵孩子自己進餐, 絕大多數美國家長認為, 孩子想自己進食, 標誌著一種“人格獨立”的嚮往, 完全應給予積極鼓勵。
>>推薦閱讀:放棄溺愛就要從培養寶寶的獨立性開始 
美國人在進餐時, 小孩兒受到的第一課禮儀教育就是要杜絕偏食、挑食。 他們認為, 孩子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家長遷就造成的。 我們發現孩子最愛吃哪道菜, 無論客人還是主人, 都會端下去讓孩子吃個夠, 都把孩子寵得跟小皇子一樣。

 

美國人卻正好相反, 他們如果發現孩子一個勁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 家長往往會把菜收起來。 他們還認定, 餐桌上對孩子的遷就,
Advertisiment
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 而且還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控制等人見人厭的性格。
我們和家人吃溫馨晚餐, 和多年不見的朋友聚在一起喝咖啡, 和閨蜜去甜品店吃提拉米蘇, 拉著戀人享用浪漫的燭光晚餐, 在畢業季的散夥飯上喝得酩酊大醉……
我們遇見不同的人, 和他們一起吃飯, 在不同的言談舉止間, 學會一些規矩, 也漸漸總結出這樣的道理:
吃飯的時候, 凡是要第一個搶著夾菜, 夾最大塊排骨的人, 八成生活裡也是自私的。
那些在你吃東西時一定要借著光嘗一嘗的人, 大概生活中也常常占著別人的小便宜。
而那些肯為你先盛一碗湯, 把魚肚子最厚實的那塊肉夾給你, 不鋪張不浪費不過分挑剔食物的人,
Advertisiment
他們不一定是你最親近的人, 但一定是正直的、善良的、可以值得信賴的人。
始終相信, 一個在吃上講求道德的人, 骨子裡一定也有個高尚的靈魂, 因為吃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 嚴肅到, 很多時候它在不經意間, 就毫不留情地顯示了你的教養。
小餐桌, 大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