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少兒節目主持人董浩的育兒心經

特別想知道, 這個伴隨我們長大的“米老鼠叔叔”是怎麼“哄”自己的孩子的。 做了這麼多年的少兒節目, 他是不是自己也充滿童心?聊天之後。 我發現, 董浩並不是那種“把女兒做朋友”的父親。 他對女兒尊重、理解, 但並不失父親的權威;他對女兒疼愛、欣賞, 但是絕對不忽視教育。  

董浩形容他對女兒的培育像是煲湯:選好主料、精心調佐、巧火慢燉。  

選好主料: 送掉鋼琴, 主“煲”美術 

女兒四五歲的時候, 董浩送女兒上了鋼琴班、美術班。 之後就是耐心地觀察, 看女兒究竟對什麼更有興趣, 學的時候是不是很快樂……這個細心的父親發現,

Advertisiment
小姑娘在美術班上課的時候特別專心、特別喜歡、特別主動, 但是學鋼琴的時候就不是這樣。 雖然也不反對, 但是卻不是那種發自心底的愛。 於是董浩果斷地幫女兒放棄了鋼琴學習, 還把家裡的鋼琴送給了他的一個學生。  

老爸的話: 

我和女兒不是整天混在一起的那種, 但是我會密切關注她。 我不能替代她, 但是能幫助她。  

編輯點評: 

和更多的父親相比, 這真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做法。 很多父母都巴不得讓孩子多學點兒東西, 董浩不但不贊成女兒多學, 反而“絕”到把鋼琴都送了人。 不過, 真正的好湯, 一定要味道純正, 如果主料太多往往會使湯的味道變得奇怪。 做人或學本事也是一樣, 想要更出色, 一定要先捨棄些什麼。

Advertisiment
 

精心調佐: 學會感恩 

女兒從很小就聽父親講過無數遍這個故事:爸爸4歲喪父, 家境一下破落, 就靠奶奶每天晚上在柴油燈下織毛衣生活。 爸爸那時候就咬緊牙關地想: “以後我一定要讓媽媽過上好的生活!”董浩希望把這個故事牢牢地印在女兒的心裡, 讓女兒從小就知道感恩, 並且在成長中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和付出。  

雖然工作讓董浩很忙, 但他對女兒非常用心, 他也把三口之家的組成當成是上天賜予他的緣分, 非常珍惜。 女兒十幾歲的時候離開家去外地學習美術, 因為父親的名人身份曾受到過同學們的孤立, 但是她在給爸爸打來的電話中永遠是:“老爸, 我這邊OK!”如今, 女兒考入了英國的藝術名校, 又加入了CD團隊,

Advertisiment
父親當然想像得出她的艱辛和孤獨, 但是女兒仍然在電話裡告訴他:“一切OK!”開始, 董浩也很心疼女兒, 也有擔憂, 但是後來, 他明白了, 女兒並不是“報喜不報憂”, 而是父親的確已經成為她內心最堅強的堡壘, 是她面對困難時的力量源泉。  

老爸的話: 

希望女兒知道“醋從哪兒酸, 鹽從哪兒成”。 要知道, 當孩子說想家了, 其實不是只想吃你做的紅燒肉, 是因為你為她營造了最安全的港灣。  

編輯點評: 

董浩真的不是一個“偉大”的父親。 在大多數人看來, 讓兒女體會甚至感謝父母的付出, 這行為似乎有點兒矯情。 但正是我們過於“偉大”, 現在的很多孩子才缺失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學會感恩。 這也像是一道擁有上好原料的湯品,

Advertisiment
可能也經過長時間的熬煮, 卻因缺少了一味作料而失色不少。  

巧火慢燉: 耐心引導、理智尊重 

董浩的父親是著名的畫家, 董浩在美術方面也是頗有造詣。 但是董浩卻從未對女兒的畫貿然指導。 尤其是剛開始學畫時, 女兒用奇思妙想畫出的畫和成人對“好畫”的理解那麼的不一致。 媽媽總想上前說幾句, 父親卻堅決制止了媽媽, 他就讓女兒隨便畫。 他知道孩子對藝術的理解有時是超過成年人的。 急於干涉, 只會撲滅孩子對藝術的興趣。  

女兒上初三時, 有天說要和爸爸談談。 那天父女倆從下午一直聊到天黑。 女兒說想把美術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 不想再按部就班地去讀高中、考大學。 父親並沒有說同意或不同意, 只是連續問了她幾個為什麼,

Advertisiment
只到女兒把自己的內心全部剖析清楚, 肯定了自己的心聲為止。 父親首肯, 並且給了女兒最嚴酷的忠告:藝術的道路不是你用了十分功就有十分收成。 談話之後, 父女倆共同制訂了一個計畫, 女兒踏上了去外地的求學之路。  

老爸的話: 

我希望女兒能成為自我掌控的人, 因此我才給了她更多的自由成長的空間, 但是她從未脫離開我的視線。  

編輯點評: 

這又是另類老爸的做法。 更多的父母可能會跟孩子說:“先上完大學再說別的!”但是, 這個睿智的父親知道, 如果女兒真的能夠傾聽自己的心聲, 並依此做出選擇, 那麼她一定會成功的。 燉湯需要小火, 更需要巧火, 這樣燉出的湯的味道才最感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