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尖叫寶寶Pk抓狂媽咪 想說愛你不容易

“我家妹妹, 只要不順她的意, 就會開始大哭大叫…”

“我家的弟弟, 生氣也叫、高興也叫, 隨時會聽見他在尖聲大叫…”

您家裡是不是也有一位喜歡提高分貝的聲樂練習家咧?是不是也常冷不防的,

Advertisiment
就被孩子的叫聲, 弄得神經緊張、頭皮發麻?究竟小寶寶的驚聲尖叫的行為是想表達什麼呢?媽媽又應該如何處理, 才不會讓自己一同陷入憤怒的情緒呢?

其實, 讓孩子學習不隨意大聲尖叫, 除了是讓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的重要練習, 也能同時避免孩子因長時間尖叫和吼叫, 誤用、濫用不當的發聲方式而逐漸導致慢性聲帶炎、聲帶水腫或是聲帶結節, 這對孩子將來的語言發展, 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所以對寶寶的行為規範教育十分有必要。 如果您正為家中愛“驚聲尖叫”的寶寶傷腦筋, 試試以下的方法吧!

興奮時的快樂尖叫聲~~

對於語言能力有限的寶寶,

Advertisiment
尖叫行為通常會是他們最直接的情緒發洩方法, 尤其當寶寶興奮的時候。 仔細想想, 其實自己也常在開心時, 就忍不住忘情大叫!所以如果寶寶是因為太高興而尖叫, 那我們就先跟寶寶一起分享快樂的感覺!但是媽媽要注意, 不要放縱寶寶無限制的隨意尖叫。 當發現寶寶開始有用尖叫表達情緒的習慣時, 媽媽就要開始讓他知道, 該如何自我控制情緒和音量。 媽媽可以輕聲跟寶寶說:“媽媽知道你很開心, 可是你這樣叫實在是太大聲了!這樣是很沒禮貌的, 媽媽和小熊熊(寶寶喜歡的玩具)都被嚇了一大跳!”

此外, 建議媽媽收起會讓寶寶興奮叫尖的東西或畫面。 這不是故意潑孩子冷水, 而是要他瞭解:“因為開心而大叫,

Advertisiment
其實無傷大雅, 可是要適度;否則會讓別人不舒服!”如果想避免孩子因為拿走“刺激物”而陷入另一種情緒化, 媽媽可以同時拿出其他寶寶喜歡的玩具, 轉移他的注意力。

生氣時的抗議尖叫聲~

由於還沒有足夠的語言技巧來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需求, 讓一、兩歲的孩子心中想的永遠比能說的多;尤其正處於學習獨立和習慣依賴的掙扎中的兩歲孩子, 更有可能一遇到挫折, 就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 當孩子想要與人分享, 或想叫別人幫他做某件事時, 卻無論怎麼說就是無法讓別人瞭解, 情緒就會愈來愈激動;等到憋不住了, 就會以最原始的尖叫、哭鬧、踢打方式爆發出來。

Advertisiment

孩子在鬧脾氣時, 經常是不可理喻的。 如果想避免讓自己變成抓狂媽咪, 建議您耐住性子, 將寶寶帶離狀況現場, 給正在生氣尖叫的孩子一點時間沉靜, 儘量避免再火上加油;與其跟寶寶說:“嘴巴再不閉起來, 我就要打你!”不如換個方式說:“Ok!我知道你很生氣, 可是你這樣, 媽媽不知道怎麼幫你, 等你覺得好一點,

Advertisiment
我們再來解決!”甚至只要抱一抱孩子, 順一順他豎起來的毛, 他的情緒就會漸漸緩和下來。 之後, 等到寶寶情緒穩定一點了, 我們還是要讓他知道剛剛的行為並不妥當, 尖叫哭鬧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值得注意的其他狀況~

通常等到孩子四歲左右, 有足夠的字彙可以去表達自己的感覺時, 高興叫、生氣也叫的狀況, 就會減少許多。 如果發現孩子經常獨自一個人玩, 且對旁人的叫喚或身旁的聲音不理睬、或在配合度上表現不佳, 又還出現偶爾大笑或尖叫情形時, 就需要多多注意囉!因為這可能涉及孩子發展遲緩的問題, 是需要專門醫師仔細檢查與診斷的。

此外, 也要特別提醒媽媽在孩子尖叫時, 除了要儘快找出原因, 更應儘量避免對孩子的尖叫聲產生過於激烈的反應,否則可能會讓孩子誤認為你正在與他進行某種有趣的遊戲,而這種錯誤的連結,可會在無形中強化孩子愛尖叫的行為呢!

更應儘量避免對孩子的尖叫聲產生過於激烈的反應,否則可能會讓孩子誤認為你正在與他進行某種有趣的遊戲,而這種錯誤的連結,可會在無形中強化孩子愛尖叫的行為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