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就這樣對付“強嘴”的

編輯的話:

在開始今天的“說教”之前,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段精典的母子對白:
BY好網網友:開心果媽媽
小果上了一年級, 就開始強嘴。
逛完街, 他說要打車回家, 我說NO, 坐公車。
他就梗著小脖子,
小果:打車回去, 又怎麼地了!
果媽:要多花錢。 坐車才3元。
小果:花點錢, 那又怎麼地了!
果媽:咱得存點, 你上學花很多錢的。
小果:不上學, 又怎麼地了!
果媽:不上學, 你將來傻子一樣, 啥都不懂, 沒工作, 在家裡吃什麼哦。
小果:不吃飯, 又怎麼地了!
果媽:不吃飯, 餓死了。
小果:餓死, 又怎麼地了!
果媽:……
果媽:再說我抽你, 你試試!
只有武力了。

Advertisiment

[點擊看精彩原文]

找一找“強嘴”的原因
孩子“強嘴”, 父母往往很生氣, 認為孩子不服教導, 不尊重大人。 許多父母還會因此天大罵訓斥孩子。 其實, 孩子“強嘴”有各種不同的情況、父母應當分析孩子“強嘴”的原因, 找准“癥結”, 對孩子實行有效的教育。  
有時因為大人的批評與實際情況有出入, 孩子“強嘴”的。 這是孩子為澄清事實而進行的“自我辯”。 這時候, 父母應該耐心聽取孩子的辯解, 並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予以表達。 試想, 這種尊重事實、不向權威屈服的品質, 不正是我們大人所讚譽和追求的嗎?怎麼當它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時, 我們反而受不了了呢? 
有時, 孩子是為了掩蓋過失而“強嘴”的。 在我們已經清楚地瞭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往往很難容忍孩子的這種“強嘴”。 有許多父母在這時往往會以拳頭代替教育。 因為在父母看來, 這種“強嘴”就是撒謊。 如果我們能冷靜地分析一下, 也能從這種“強嘴”中找出其中的“緣由”。
幼兒心理學認為, 當兒童開始掩飾自己過失時, 說明他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標準, 並且學會拿它來和自己的行為相對比, 作出初步的道德評價。 又由於幼兒期的道德觀念並不十分穩定:因此, 在一定的環境中, 孩子難免會犯錯誤。 事後, 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評價能力起作用了。 他們往往知道自己錯了, 可又怕承認錯誤, 因為他們怕被權威”——大人認為是“壞孩子”, 於是就通過“強嘴”來掩飾過失, 力圖保住“好孩子”的形象。

遇到這種情況,

Advertisiment
做父母的絕不可犯急躁情緒, 應該耐心細緻的引導孩子, 使之認識到:犯了錯誤不要緊, 重要提要勇於承認錯誤, 改正錯誤。 已經犯了錯誤, 為了掩蓋它再犯另外的錯誤(撒謊)是錯上加錯。 同時, 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個犯了錯誤

的“好孩子”。 這一點很重要, 因為這是孩子“強嘴”的根源, 也是孩子今後改正錯誤的動力。  
有時, 孩子“強嘴”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正確的道德評價。 這是一種“自以為是”的“強嘴”。 比如, 家裡來了小朋友, 孩子卻不讓小客人玩自己的玩具, 大人說他, 他還認為自己的玩具就有權不給別人玩。 這樣情況說明孩子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評價能力還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準上。 這不是通過一兩次談話就能解決的,

Advertisiment
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如看圖書、講故事等來説明孩子提高道德認識。 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總之, 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的“強嘴”, 因為以訓斥打罵來對待孩子的“強嘴”, 會使孩子不願與大人交流, 自我封閉, 甚至變得孤僻不合群。

孩子“強嘴”就這麼辦

注意自己平時和孩子說話時的方式和氛圍是不是命令式或對抗式的?如果是, 那麼孩子的表現就是平時積累的結果。 希望孩子不“強嘴”從現在開始改變你與孩子說話時的方式。

另外, 提出要求後, 又沒有堅決執行, 也會使孩子覺得有空子可鑽。 現在教育的辦法只能是每當對孩子提出一項要求時, 與他一起討論制定和執行這項要求的意義,

Advertisiment
然後就堅決執行。 這樣就會逐漸減少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
另外, 靜下來想一想, 孩子是否有道理, 不能要求我們一提要求孩子馬上就得服從, 要允許他有自己的想法。 其實孩子會強嘴不是壞事, 這至少說明他對很多問題有想法, 同時又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如果你說什麼他是什麼, 什麼想法也沒有, 那才可怕呢, 等他長大了肯定不能維護自己的權益和主張。

好孩子育兒網採編(責任編輯:Alice)
更多精彩育兒瞬間, 盡在好網父母公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