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尹建莉:“逗”孩子是一種惡習

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不是父母用嘴巴“說”出來的, 而是孩子在被愛與被尊重的安全感中自發生成的。 愛與安全感的來源就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

“逗”孩子是一種惡習

我女兒1歲半了。 昨天晚上我和她爸爸逗她玩, 她爸爸伸手做出要抱她的樣子, 我女兒已經張開手了, 她爸爸又把手縮回去了, 並做出轉身要走的樣子。 我女兒有點莫名其妙, 她爸爸第二次伸手做出要抱她的樣子, 我女兒猶豫了一下, 但還是張開了手, 但她爸爸又把手縮回去了。 這時候我女兒帶著點尷尬的表情, 當她爸爸再伸手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女兒搖了搖頭, 不看她爸爸了。 她爸爸想強行抱她, 她就用手撥開爸爸的手, 不讓爸爸抱, 而且整個晚上都對她爸爸不理不睬, 平時她是最喜歡和她爸爸玩了。

我感覺孩子爸爸這樣做不對, 請問尹老師, 這樣對嗎?我該怎麼和她爸爸說?

孩子的爸爸這樣做是錯誤的, 應該馬上禁止。

在我們的習俗中, 這種“逗”孩子、“哄”孩子的事情屢見不鮮, 流傳已久。 比如, 孩子正在吃一樣好吃的食物, 成人過來對孩子說“讓我吃一口吧”, 如果孩子不給, 就故意板起面孔批評孩子“小氣”“吃獨食”;但如果孩子真誠地想要分享時, 成人卻又拒絕了, 告訴孩子我只是看看你怎麼做。 也有人故意把孩子喜歡的玩具藏起來, 說丟了, 嚇得孩子哭鼻子;或者像你先生這樣,

Advertisiment
表示出要向孩子呈現某種親密, 又莫名其妙收回……成人能想出的哄騙方式實在太多了, 每每會讓孩子尷尬或著急, 甚至哭泣。 成人以此為樂, 卻沒想到孩子並不樂, 她體驗到的是不被尊重。 “逗”孩子是一種惡習, 毫無趣味, 只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

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 我女兒圓圓上幼稚園時, 有一段時間我工作特別忙, 就由她爸爸接送。 她爸爸單位離幼稚園很近, 幼稚園放學早, 爸爸接上她還不到下班時間, 就把她帶回單位再待一個小時才回家。

她爸爸辦公室的幾個人當時都30歲左右, 大家處得很好, 也很隨意, 經常互相開玩笑。 有兩個同事很喜歡和圓圓說話, 但他們不是正常地和孩子說話,

Advertisiment
而是把她當個小動物一樣捉弄, 要麼裝出很兇惡的樣子, 強行要來抱圓圓, 圓圓嚇得直躲, 他們則樂得哈哈大笑;要麼煞有介事地要圓圓喊他們“爺爺”, 孩子不懂事, 就叫了“爺爺”, 逗得辦公室的人都笑起來。 我可以想像, 當時圓圓一定從大家的表情中感覺到有什麼地方錯了, 但又不知錯在哪裡, 她一定很惶惑, 很不安。 再後來他們又讓圓圓叫“爺爺”, 圓圓不叫, 他們就假裝生氣了, 說這個孩子不懂禮貌, 弄得圓圓不知所措。 圓圓爸爸也不喜歡別人那樣逗她玩, 但也許是覺得這只是開玩笑, 也許是因為同事之間不好意思, 就沒去強行制止他們。

我開始並不知道這件事, 孩子那麼小也沒有能力把她的不快講給我。

Advertisiment
結果過一段時間後, 我突然發現圓圓和外人打交道時流露出不自信, 說話不像以前那麼大方了, 經常是想說又拿不准, 眼神一片猶疑躲閃, 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時。

有一天, 圓圓和她爸爸從單位回來, 我看出圓圓有哭過的痕跡, 就問她怎麼了。 圓圓說:“張叔叔說爸爸不要我了。 ”說著又想哭。 她爸爸解釋說, 他下班前到院長那裡開個會, 會議比原定時間稍長些, 到下班了還沒結束。 那個張姓同事就對圓圓說:“你爸爸和媽媽不要你了, 要把你送給我, 我家有個兒子, 正好沒有小女孩, 走吧, 跟我回家吧。 ”說著就做出要拉圓圓走的樣子。 圓圓被嚇壞了, 大哭起來。 這時, 我才知道他們經常捉弄孩子。

我當時很生氣, 責怪先生不懂得保護孩子,

Advertisiment
氣頭上說要剝奪他接送孩子的權利。 圓圓爸爸雖然對同事的做法也有些不滿, 但他不認為會給圓圓帶來什麼影響, 覺得我把這件事看得太嚴重了。 事實證明壞影響已產生, 圓圓有兩次從睡夢中哭醒, 問她做了什麼夢, 都是說夢到爸爸從幼稚園接上她就不要她, 獨自走了。 由此可見, 大人的一個無聊的玩笑, 給孩子帶來多麼深刻的恐懼啊。

後來我儘量去接孩子, 真的“剝奪”了先生接孩子的權利, 主要是我不想讓圓圓再見到她爸爸單位那兩個人, 不想喚起她的不快。 她爸爸也真正注意這個問題了, 偶爾因為我實在忙顧不上接孩子, 他把孩子接回單位, 也絕不允許同事再捉弄孩子。 這個故事我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曾寫到過。

“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成年人要把自己放到兒童的位置上,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行為中要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絕不可以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或害怕,給孩子帶來羞辱、擔憂和失落。

真和善,是美好生命的兩大基石,也是教育的兩大基石。我們喜愛孩子,就是喜歡她的純潔和天真。孩子原本信任一切,尤其對父母沒有任何提防心,如果他發現爸爸都不可信任,他怎麼能相信世界是安全的呢?這樣的“逗”在爸爸看來只是個玩笑,但孩子感受到的卻是欺騙,是栽面子。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因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認真的,是隨著成人的塑造和擺佈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慢慢形成不信任他人、自卑和說謊的心理及習慣。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是父母用嘴巴“說”出來的,而是孩子在被愛與被尊重的安全感中自發生成的。愛與安全感的來源就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

所以一定要和孩子爸爸及時溝通探討,以後不再這樣“逗”孩子,要逗就要達到讓孩子愉悅開心的效果,相信你丈夫會接受你的意見的。任何人,只要發現他“逗”孩子的方式錯了,都要禮貌而堅決地阻止,哪怕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這樣做,也要堅定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同時,在這裡對你這個媽媽也要提出批評,明知道丈夫做得不對,卻眼睜睜看著他哄騙孩子三次,你居然無動於衷。作為媽媽,請你為孩子撐起保護傘,不要讓她受到任何傷害。

“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成年人要把自己放到兒童的位置上,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行為中要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絕不可以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或害怕,給孩子帶來羞辱、擔憂和失落。

真和善,是美好生命的兩大基石,也是教育的兩大基石。我們喜愛孩子,就是喜歡她的純潔和天真。孩子原本信任一切,尤其對父母沒有任何提防心,如果他發現爸爸都不可信任,他怎麼能相信世界是安全的呢?這樣的“逗”在爸爸看來只是個玩笑,但孩子感受到的卻是欺騙,是栽面子。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因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認真的,是隨著成人的塑造和擺佈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慢慢形成不信任他人、自卑和說謊的心理及習慣。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是父母用嘴巴“說”出來的,而是孩子在被愛與被尊重的安全感中自發生成的。愛與安全感的來源就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

所以一定要和孩子爸爸及時溝通探討,以後不再這樣“逗”孩子,要逗就要達到讓孩子愉悅開心的效果,相信你丈夫會接受你的意見的。任何人,只要發現他“逗”孩子的方式錯了,都要禮貌而堅決地阻止,哪怕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這樣做,也要堅定地制止。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同時,在這裡對你這個媽媽也要提出批評,明知道丈夫做得不對,卻眼睜睜看著他哄騙孩子三次,你居然無動於衷。作為媽媽,請你為孩子撐起保護傘,不要讓她受到任何傷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