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學習是件需要精細處理的事, 需要動用智力、興趣、毅力和情感等共同協作完成, 單一的“認真”不存在, 也不可能完成這樣複雜的事件。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習上總因為馬虎而挨批評, 他就會自動進行調整。
首先, 由於人的注意力有限, 兒童的注意範圍更狹窄, 能量十分有限, 如果把注意力投注在對錯問題上, 對思考和探索就無暇顧及。 而注意力如何分配, 也是一種習慣養成。 久而久之, 不出錯的習慣可能培養出來了, 不善思考、缺少探究興趣的習慣也培養出來了,
Advertisiment
其次,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 如果一個孩子不斷接收到“你可以笨, 但不可以錯”的資訊, 且一再地因為馬虎挨批評, 他會在潛意識裡自動降低自己的智力水準, 讓自己真的不會, 以逃避失誤帶來的指責。 這種逃避的後果, 不但阻礙了他的智力發展, 同時也降低了自我認同感。 孩子原本是喜歡自己聰明的, 感覺自己聰明能給一個人帶來自信。 對自己智力上的信任和對學業的興趣, 是保證孩子在學習上投注感情和毅力的重要前提,
Advertisiment
第三, 經常批評孩子馬虎, 是一種貼標籤行為, 會給孩子一種負面強化, 讓他覺得自己就是個“粗心大意”的人, 這種自我心理暗示十分強大, 會影響到他的行為表達, 真的變得越來越粗糙, 這又會招致家長越來越多的批評。 儘管出於家長的壓力, 孩子會屢屢保證以後不馬虎, 但在潛意識中會反抗這種要求, 產生情緒上的逆反。 在不良自我暗示和反抗情緒中, 他會變得更馬虎, 甚至破罐破摔, 把馬虎固化為自己的一種特點, 直至完全喪失自我修正的力量。
Advertisiment
一個在學習上沒養成思考習慣和探究興趣、不自信或一直馬虎的孩子, 你能指望他學業出眾嗎?
兒童的“馬虎”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 是學習、生活中最不值得一提的小問題, 是他們走向精細必不可少的提示。 山路本身不是頂峰, 想要到達頂峰, 山路上的跋涉一步都不能省略。 一個孩子, 只要心理正常, 都有自我完善的能力。 成年人如果不曾忘記自己也曾幼小過, 就不應該忘記自己也曾馬虎過, 回頭想想自己的成長, 到底是嚴苛的責難讓我們立即變得細緻, 還是寬容和時間幫助我們慢慢完善?我們說某人具有某方面天才, 只是意味著他有這方面潛能, 並非一出手就能達到完美, 所謂“出手不凡”也必須有相關經驗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