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崔玉濤:小兒常見3種過敏症狀

嬰幼兒過敏目前是全世界最關注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 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最具流行性的非感染性疾病現象。 當寶寶因為吃了什麼食物或者碰了什麼東西而過敏的時候, 媽媽就會顯得杯弓蛇影, 永遠都不讓寶寶碰上那些食物或者東西了。 其實現在醫學上已經在臨床研究如何徹底治療寶寶的過敏症狀。

過敏的三個關鍵字

說到過敏, 很多媽媽肯定會首先理解為嘔吐、腹瀉、麻疹等等。 的確, 過敏主要累及皮膚、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 累及皮膚可出現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或特異性皮炎;;累及消化系統可出現嘔吐、噁心、腹痛、腹瀉、便秘、大便帶黏液及血液、生長遲緩;累及呼吸系統可出現頻繁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喘息等。

Advertisiment
除了皮膚表現, 過敏的其他表現不夠特異, 往往很難在早期得到診斷。

而過敏其實是可以用三個關鍵字來概括。 當人體免疫系統對來自空氣、水源、接觸物或食物中天然無害物質出現過度反應時就可認為人體出現了過敏。 其中的三個關鍵字是:人體免疫系統、天然無害物質和過度反應。 過敏不是因為免疫功能低下, 反而是免疫功能異常增強而導致的。

怎樣才能尋找寶寶的過敏源?

寶寶年紀小, 不會說話, 往往只有餵食過後, 身體出現了症狀才知道是某樣東西過敏, 但是醫學上也有三種方法通過血液測試可以得知寶寶有過敏症狀的。

Advertisiment

目前使用較廣的測試有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液免疫球蛋白E(IgE)測試。 雖然都是測試IgE介導的過敏原, 也都是常規檢查, 但測試機理不同。 皮膚點刺試驗是將過敏原試劑點刺於挑破的表皮內, 以觀察反應情況。 如果測試前服用過抗過敏藥物, 必然會影響測試結果。

而血液IgE檢測是直接測定, 不受藥物影響。 但是, 只有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在體內達到一定濃度時才可被檢測到。 因此, 往往是過敏症狀在前, IgE陽性檢測結果在後, 所以1歲之內或過敏症狀短於6個月的嬰幼兒, 檢測IgE不一定能得到陽性結果。

當懷疑存在過敏時, 應及時去除懷疑的食物或遠離懷疑的環境。 若症狀明顯見好, 再有意識地接觸被懷疑的食物或環境;若過敏症狀再次出現,

Advertisiment
即可確定過敏。 若家長不能準確判斷, 可以請教醫生。 “食物回避+激發”是診斷過敏的主要方法, 血液檢測等手段只能作為輔助。

千萬不要依據過敏原檢測結果作為孩子食譜的選擇依據。

找到的過敏源怎麼對付?

由於寶寶的免疫系統還處於發育過程中, 因此如果早些發現過敏原, 及早給予回避, 隨著寶寶免疫系統的逐漸成熟, 過敏就會越來越弱, 乃至完全根治。

對於過敏, 很多時候家長不一定是不清楚過敏原, 而是不知如何面對和處理過敏原。

去除過敏原就是回避引起過敏的食物、躲避引起過敏的環境, 應在家進行。 比如:對於蟎蟲、粉塵過敏, 就應該去除家中地毯、掛毯、毛絨玩具等可能附著這些過敏原的物品;擦洗地面和桌面時,

Advertisiment
儘量使用清水, 避免使用吸塵器。

牛奶蛋白過敏, 除了非常果斷地更換為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粉外, 還不能進食任何含牛奶的食物和補充劑, 更不要考慮繼續試用或換成豆奶、羊奶;雞蛋過敏就要果斷停掉雞蛋, 同樣不能進食任何含雞蛋的食物;黴菌過敏, 除了避免潮濕環境外, 還要去除食用菌及發酵食物, 包括發酵類食品。 對待其他過敏的原則亦是同理。

很多家長認為中斷過敏原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實際上只要從生活中耐心尋找, 加上過敏原檢測, 絕對可以找到過敏原。 一旦找到過敏原, 嚴格回避至少6個月, 情況自然會有明顯好轉。

過敏症狀的三種最有效治療法

Advertisiment

1、過敏的對症治療:使用藥物治療

對過敏進行對症治療, 我們經常會採用藥物。 過敏跟人體內一種特殊的免疫球蛋白E有關, 免疫球蛋白E會刺激人體肥大細胞膜使細胞膜破潰, 進而釋放組織胺, 從而引起紅、腫、癢等過敏症狀。 現在最常見的抗組織胺藥物一種叫開瑞坦, 一種叫苯海拉明, 還有一種叫仙特明。 至於大家熟知的撲爾敏, 現在已很少給嬰兒和兒童使用。

2、過敏的對因治療:選擇深度水解配方奶

如果孩子存在牛奶蛋白過敏, 那我們就要選擇特殊的水解牛奶蛋白製劑。 一個完整的牛奶蛋白, 寶寶對它會出現過敏, 那我們就可以將它分成很多很小的部分。 這樣, 牛奶蛋白的營養價值可得以保存, 而由於生物結構不完整,過敏性就會明顯降低或消失。因為蛋白質最小的結構成分是氨基酸,所以對牛奶過敏的嬰幼兒就只能選擇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

3、過敏的益生菌療法:建立健康腸道

過敏主要是從食物過敏開始的。食物過敏是食物吃到肚子裡,胃腸道沒有很好地消化就吸收了,造成了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成分對人體的刺激。沒有很好地消化就吸收,是因為腸道菌群不太健康所致。益生菌治療就是使不太健康的腸道菌群逐漸恢復健康,與此同時又刺激了全身免疫系統的成熟。這個過程正好可以抵抗導致過敏出現的途徑。

預防小兒過敏 孕前就要做好準備

准媽媽的健康和營養狀況以及孩子出生後儘早吸吮媽媽乳☆禁☆房第一口母乳餵養是預防過敏的關鍵。懷孕期間,應注意營養,特別是腸道和免疫狀況。有研究表明,孕末3個月服用益生菌,可以預防此後嬰兒過敏。

另外,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過敏者與生活習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過早添加配方粉、頻繁使用抗生素、過度依賴消毒劑等都是誘發過敏的因素。

嬰幼兒過敏從食物起步,主要是牛奶和雞蛋。出生後過早添加牛奶,過度依賴蛋黃,與之越來越嚴重的“無菌”環境,都是導致過敏越來越多的因素。雖然說治療過敏非常重要,但預防過敏才是重中之重。嬰兒出生後要儘快吸吮乳☆禁☆房,以幫助和促進腸道菌群建立;生活中要去除消毒劑;堅持純母乳餵養;盡可能少用抗生素;按時預防接種。

而由於生物結構不完整,過敏性就會明顯降低或消失。因為蛋白質最小的結構成分是氨基酸,所以對牛奶過敏的嬰幼兒就只能選擇氨基酸配方或深度水解配方。

3、過敏的益生菌療法:建立健康腸道

過敏主要是從食物過敏開始的。食物過敏是食物吃到肚子裡,胃腸道沒有很好地消化就吸收了,造成了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成分對人體的刺激。沒有很好地消化就吸收,是因為腸道菌群不太健康所致。益生菌治療就是使不太健康的腸道菌群逐漸恢復健康,與此同時又刺激了全身免疫系統的成熟。這個過程正好可以抵抗導致過敏出現的途徑。

預防小兒過敏 孕前就要做好準備

准媽媽的健康和營養狀況以及孩子出生後儘早吸吮媽媽乳☆禁☆房第一口母乳餵養是預防過敏的關鍵。懷孕期間,應注意營養,特別是腸道和免疫狀況。有研究表明,孕末3個月服用益生菌,可以預防此後嬰兒過敏。

另外,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過敏者與生活習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過早添加配方粉、頻繁使用抗生素、過度依賴消毒劑等都是誘發過敏的因素。

嬰幼兒過敏從食物起步,主要是牛奶和雞蛋。出生後過早添加牛奶,過度依賴蛋黃,與之越來越嚴重的“無菌”環境,都是導致過敏越來越多的因素。雖然說治療過敏非常重要,但預防過敏才是重中之重。嬰兒出生後要儘快吸吮乳☆禁☆房,以幫助和促進腸道菌群建立;生活中要去除消毒劑;堅持純母乳餵養;盡可能少用抗生素;按時預防接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