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川崎病有後遺症嗎

1 冠狀動脈腫瘤

冠狀動脈擴張在發病第3天即可出現, 多數於3~6月內消退。 發病第6天即可測得冠狀動脈瘤, 第2~3周檢出率最高, 第4周之後很少出現新的病變。 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為15~30%, 臨床心肌炎的存在並不預示冠狀動脈受累。 與冠狀動脈瘤有明確相關的一些危險因素包括發病年齡在1歲以內、男孩、持續發熱超過14天、貧血、白細胞總數在30×109/L以上、血沉超過100mm/h、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 血漿白蛋白減低和發生體動脈瘤者。 大多數冠狀動脈瘤呈自限性經過, 多數於1~2年內自行消退。

2 膽囊積液

膽囊積液多出現於川崎症亞急性期,

Advertisiment
也是川崎病在恢復期可發生的症狀, 可發生嚴重腹痛, 腹脹及黃疸。 在右上腹可摸到腫塊, 腹部超聲檢查可以證實。 大多自然痊癒, 偶可併發麻痹性腸梗阻或腸道出血。

3 關節炎或關節痛

關節炎或關節痛發生於川崎病急性期或亞急性期, 也就是在川崎病恢復期間, 會出現的情況, 也是大小關節均可受累, 約見於20%病例, 隨病情好轉而痊癒。

4 神經系統改變

川崎病急性期包括無菌性腦脊髓膜炎、面神經麻痹、聽力喪失、急性腦病和高熱驚厥等, 是由於血管炎引起, 臨床多見, 恢復較快, 預後良好。 其中無菌性腦脊髓膜炎最常見, 發生率約25%。 多發生于病初2周內。 部分患兒顱壓增高, 表現前囪隆起。 少數患兒頸項強直, 可有嗜睡、雙眼凝視、昏迷等意識障礙。

Advertisiment
腦脊液淋巴細胞輕度增多, 糖、氯化物正常, 蛋白會計師絕大多數正常。 臨床症狀多在數日內消失, 面神經麻痹多見於嚴重患者, 常為外周性麻痹, 可能是由於血管炎性反應波及面神經, 或鄰近部位血管病變, 如動脈瘤形成、動脈擴張等, 一過性壓迫面神經所致。 恢復期由於大腦中動脈狹窄或閉塞引起的肢體癱瘓, 則容易遺留後遺症, 較為少見。

5 其他

肺血管炎在X線胸片顯示肺紋一增多或有片狀陰影, 偶有發生肺梗塞。 急性期可有尿道炎, 尿沉渣可見白細胞增多及輕度蛋白尿。 虹膜睫狀體炎較少見。 約2%患者發生體動脈瘤, 以腋、髂動脈多見。 偶見指趾壞疽。

6 兒童川崎病治療方法

治療川崎病首先採用的藥是最便宜、最常用的老藥——阿司匹林。

Advertisiment
該藥的作用一方面是消炎, 另一方面是防止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 預防血管堵塞。 早期用量要大, 後期可用小劑量。 療程要長, 至少服2~3個月。 一般可用腸溶片以減少阿司匹林對胃腸道的刺激。 若經過超聲心動圖檢查已有冠狀動脈擴張或血管瘤形成, 那就要一直服藥到病變消失為止。 在服阿司匹林的同時, 還可根據病情需要加服雙密達莫(舊稱潘生丁)和華法令(抗凝血藥), 以加強抗血小板凝集和預防血管栓塞。

治療川崎病另一種有效藥是免疫球蛋白。 用量要相當大, 並要連用4天, 可想而知費用就會相當昂貴, 但是, 效果是滿意的。 在起病10天內靜脈滴注該藥, 可使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率顯著降低。

Advertisiment

除上面介紹的治療方法外, 患兒應注意休息好, 尤其已有冠狀動脈病的患兒更須臥床休息, 恢復期要避免體力活動。 口腔、齒齦和咽喉腫痛難以進食的, 應予靜脈輸液或給予流質飲食。

7 兒童川崎病複查時間

出院後家長要堅持帶孩子進行定期複查。 已出現冠狀動脈改變的患兒一般要求1-3個月複查一次, 冠狀動脈恢復正常後每半年複查一次, 連續3次正常後改為3-5年後複查。

8 川崎病均可自然治癒

用X光檢查血管(在血管中注入造影劑), 可以發現冠狀動脈中有無長瘤, 長瘤的病例極少, 而且大多數均可自然痊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