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左耳進右耳出,我家寶寶太高冷?

很多爸爸媽媽都向我諮詢過一個很常見的問題, 就是在家跟2歲以上寶寶說話的時候, 經常得不到回應。 寶寶要麼高冷, 要麼自嗨, 經常對爸爸媽媽的話充耳不聞。 一方面這讓爸爸媽媽感到權威受到威脅, 另一方面又很擔心寶寶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下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幾個小案例。

案例一:靈敏的過濾耳

在這個星期一, 大衛爸爸一大早就來找我, 說大衛最近在家裡經常出現一種現象:在爸爸媽媽跟他說話時, 他都像沒聽見似的, 不予理睬。 爸爸媽媽很擔心, 大衛會不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以後會不會影響到他的學習?

Advertisiment

大衛6個月就來托兒所辦理了託管, 我一直都在跟蹤他的發展情況, 在我觀察的過程中, 一直沒有發現他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聽完大衛爸爸的情景描述, 我心裡已經大致有了答案:這可能與爸爸媽媽與大衛的溝通方式有關。 於是我給了大衛爸爸一個建議, 讓他回家和妻子一起給大衛做一個小測試。

小測試

我告訴大衛爸爸, 在大衛不理睬爸爸媽媽說的話時, 緊接著故意說一些大衛最感興趣的內容, 比如說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或有什麼好玩的玩具等話題, 而且在某些時候還要故意放低聲音說。 很神奇的是, 這些故意說的話都被大衛聽見了, 而且每次大衛總是立刻跑來, 問爸爸媽媽要好吃的東西或玩具。

Advertisiment

通過連續一周的仔細觀察, 我們可以很肯定地下結論,這個小傢伙是故意的!

現象分析

原來, 一直以來都存在這樣一種狀況, 當大衛的爸爸媽媽對大衛提出活動建議和要求時, 如果大衛沒有及時回應配合, 大衛的爸爸媽媽都沒有太在意, 也沒有引導大衛及時表達拒絕或接受的意願。 久而久之, 大衛也就形成了這樣的習慣, 對自己需要的就及時回應, 自己不感興趣的就不予理睬。

Tips:

縱觀2歲以上的寶寶, 開始出現類似大衛這樣現象的還真不少, 爸爸媽媽可要引起警惕了。 如果長此以往, 容易使寶寶形成不仔細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使聽覺資訊來源的完整性受到很大影響, 不利於寶寶聽覺注意力的培養。

Advertisiment

案例二:不聽說的尚亭

4歲多的尚亭非常活潑好動, 很有創造力, 小嘴非常甜, 很招人喜歡。

這一天, 尚亭媽媽的朋友帶著女兒到尚亭家玩, 朋友家的女兒大概3歲左右, 跟尚亭很熟悉, 兩個人一起玩得很開心。 在聽音樂自由律動的時候, 媽媽想讓尚亭學習照顧小客人――給小夥伴準備水果, 卻發現一連呼喚幾次之後, 尚亭好像都沒聽見, 而朋友家的小女孩卻每次都能聽見, 並轉過頭來看看尚亭媽媽。 於是, 媽媽覺得尚亭很不聽話, 自己一點面子都沒有, 便提高了聲音叫尚亭, 沒想到尚亭嚇了一跳, 假裝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 好像確實沒有聽見前面的呼喚。 媽媽這下更來氣了, 認定尚亭是故意的, 就把他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Advertisiment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 媽媽又多次發現尚亭出現假裝沒聽見的現象, 被媽媽批評後還總是很委屈的樣子。 這讓媽媽很懊惱:這孩子怎麼越長大越不聽話了?這樣下去以後怎麼辦啊?

於是尚亭媽媽前來諮詢, 看怎麼能調整尚亭假裝聽不見的不良習慣。 聽完尚亭媽媽的介紹, 我也讓她給尚亭做一個小測試。

小測試

在沒有其他干擾聲和有一定干擾聲的情況下, 媽媽都採用正常的語音與尚亭說話(通常一般人都能聽清楚), 或者媽媽按照正常聲音與壓低聲音的方式(通常一般人也都能聽清楚)與尚亭說話, 看看他的回應情況。

經過數次測試, 我們發現:如果周圍有其他聲音的干擾或適當壓低聲音, 那麼尚亭經常會出現沒聽見的無回應表現。

Advertisiment

看來, 尚亭不是不願意及時回應媽媽的呼喚, 而確實是另有原因了。

現象分析

後來, 尚亭媽媽在我的建議下帶孩子去醫院進行聽力檢查, 發現尚亭的聽力確實有弱聽的情況。 據醫生說, 可能是半年前的一次感冒發燒沒能及時治療, 導致了輕度的耳部炎症, 致使聽力產生了輕度的損傷, 所以尚亭的聽力就出現了弱聽的現象。

Tips:

寶寶小時候的感冒發燒一定要引起重視, 不要延誤了治療引耳部炎症, 這樣很容易使寶寶的聽力受損, 影響寶寶聽音範圍和音素分辨的能力, 這樣對於寶寶與人交往、尤其是寶寶語言和音樂的學習都非常不利。

案例三:東張西望的豆豆

“豆豆, 請你幫媽媽把那邊地上的兩本書撿起來”, 豆豆看了媽媽一眼,從媽媽旁邊徑直走到玩具櫃前面停下來,從裡面拿出一輛汽車在手裡左右擺弄著……

豆豆媽很無奈,只好自己把地上兩本剛才給豆豆講的故事書撿起來,送到豆豆的小書櫃裡分類放好。

豆豆媽的脾氣非常好,也很有耐心,很重視對豆豆的教育。她從書上得知兒童早期良好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所以特別上心,在引導豆豆建立玩完後把玩具書籍放回原處的習慣時,可真沒少費口舌。從去年滿1歲的時候開始,這一年過去了,豆豆仍然沒有形成這個好習慣,反而好像還比剛會走路的時候更加不配合了,尤其是近1個月以來,你越要求他做什麼,他越不配合著去做什麼!

豆豆媽很鬱悶,不知到怎麼才能培養出豆豆的好習慣來。於是前來諮詢,我也給豆豆媽媽支了一個小招。

小測試

以後再遇到此類問題時,我建議豆豆媽多採用選擇的方式,給豆豆選擇做主的機會。比如:“豆豆,你是先去把《XX》書撿回來,還是先去把《XXX》書撿回來?”或“豆豆,你是想等會兒讓汽車把書送回書櫃裡,還是現在讓汽車把書送回書櫃裡?”通常情況下,豆豆都會選擇後者。

豆豆媽回家試了一下,果然很奏效。

現象分析

通常,2歲左右的孩子都會有一個心理獨立、自主意識誕生的過程,我們也把這個時期叫做“反抗期”。反抗期的孩子都會喜歡自己做主,如果大人經常用同一種方式去要求寶寶,勢必會迎來寶寶的反抗、不配合。時間長了,還會造成孩子不懂得去與身邊的人配合、不尊重他人。

所以,如果媽媽覺得孩子這個時候突然變得不聽話了,凡事老跟自己對著幹:你說東,他往西;你說南,他往北,那就要當心反抗期了。而我們的家庭教育,在這個時候便面臨一個比較嚴峻的挑戰――強迫孩子執行肯定是不妥的,如果給孩子自由,不去要求孩子必須配合,卻會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到底該怎麼辦?

Tips:

對於正處在反抗期的孩子,我們通常不能去強迫他,也不能只是給孩子一個單獨的建議,通常我們要求給出2個以上的選擇,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機會,讓他體會到自己的主權行使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孩子的依賴性,讓他學會去獨立做出判斷和選擇。

通過這種互動,使寶寶能夠更多地用語言去表達和去自主選擇,使寶寶的人際配合能力得到提升、依賴性降低。

千萬不要總是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產生很直接的正面矛盾或衝突,否則必有一方會敗下陣來,結果不是家長太強、讓寶寶變得很退縮,就是家長過於沒有原則地順從孩子、讓寶寶變得很對抗,總之結果都是不好的。

豆豆看了媽媽一眼,從媽媽旁邊徑直走到玩具櫃前面停下來,從裡面拿出一輛汽車在手裡左右擺弄著……

豆豆媽很無奈,只好自己把地上兩本剛才給豆豆講的故事書撿起來,送到豆豆的小書櫃裡分類放好。

豆豆媽的脾氣非常好,也很有耐心,很重視對豆豆的教育。她從書上得知兒童早期良好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所以特別上心,在引導豆豆建立玩完後把玩具書籍放回原處的習慣時,可真沒少費口舌。從去年滿1歲的時候開始,這一年過去了,豆豆仍然沒有形成這個好習慣,反而好像還比剛會走路的時候更加不配合了,尤其是近1個月以來,你越要求他做什麼,他越不配合著去做什麼!

豆豆媽很鬱悶,不知到怎麼才能培養出豆豆的好習慣來。於是前來諮詢,我也給豆豆媽媽支了一個小招。

小測試

以後再遇到此類問題時,我建議豆豆媽多採用選擇的方式,給豆豆選擇做主的機會。比如:“豆豆,你是先去把《XX》書撿回來,還是先去把《XXX》書撿回來?”或“豆豆,你是想等會兒讓汽車把書送回書櫃裡,還是現在讓汽車把書送回書櫃裡?”通常情況下,豆豆都會選擇後者。

豆豆媽回家試了一下,果然很奏效。

現象分析

通常,2歲左右的孩子都會有一個心理獨立、自主意識誕生的過程,我們也把這個時期叫做“反抗期”。反抗期的孩子都會喜歡自己做主,如果大人經常用同一種方式去要求寶寶,勢必會迎來寶寶的反抗、不配合。時間長了,還會造成孩子不懂得去與身邊的人配合、不尊重他人。

所以,如果媽媽覺得孩子這個時候突然變得不聽話了,凡事老跟自己對著幹:你說東,他往西;你說南,他往北,那就要當心反抗期了。而我們的家庭教育,在這個時候便面臨一個比較嚴峻的挑戰――強迫孩子執行肯定是不妥的,如果給孩子自由,不去要求孩子必須配合,卻會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到底該怎麼辦?

Tips:

對於正處在反抗期的孩子,我們通常不能去強迫他,也不能只是給孩子一個單獨的建議,通常我們要求給出2個以上的選擇,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有自己做主的機會,讓他體會到自己的主權行使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孩子的依賴性,讓他學會去獨立做出判斷和選擇。

通過這種互動,使寶寶能夠更多地用語言去表達和去自主選擇,使寶寶的人際配合能力得到提升、依賴性降低。

千萬不要總是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產生很直接的正面矛盾或衝突,否則必有一方會敗下陣來,結果不是家長太強、讓寶寶變得很退縮,就是家長過於沒有原則地順從孩子、讓寶寶變得很對抗,總之結果都是不好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