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巧妙選擇計畫外疫苗

巧妙選擇計畫外疫苗

既然計畫內疫苗都是必須進行接種的, 對於計畫外疫苗我們來教您如何巧妙地進行選擇。

體質虛弱的寶寶可考慮接種的疫苗

流感疫苗 對7個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寶寶, 一旦流感流行, 容易患病並誘發舊病發作或加重, 家長應考慮接種。

肺炎疫苗 因為肺炎是由多種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 單靠某種疫苗預防效果有限, 一般健康的寶寶不主張選用。 但體弱多病的寶寶, 應該考慮選用。

流行高發區應接種的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將HIB疫苗列入常規計畫免疫。

Advertisiment
5歲以下寶寶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 它不僅會引起小兒肺炎, 還會引起小兒腦膜炎、敗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嚴重疾病, 是引起寶寶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是3個月~2歲嬰幼兒病毒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能避免寶寶嚴重腹瀉。

狂犬病疫苗 其發病後的死亡率幾乎100%, 世界上還未有一種有效的治療狂犬病的方法, 現代城市中養寵物的人增多, 寶寶還不具備抵抗外界侵害的能力, 容易被寵物所傷。 所以, 凡被動物咬傷或抓傷後, 都應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

即將要上幼稚園的寶寶考慮接種的疫苗

Advertisiment

水痘是通過呼吸道傳染的疾病, 而甲肝是接觸性傳染的疾病, 即將上幼稚園的寶寶與周圍的小朋友密切接觸比較容易相互傳染的疾病有甲肝和水痘。 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情況進行選擇。

水痘疫苗 如果寶寶抵抗力差應該選用;對於身體好的寶寶可用可不用, 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傳染病”, 列入傳染病管理範圍。 即使寶寶患了水痘, 產生的併發症也很少。

甲肝疫苗 甲型肝炎又稱急性傳染性肝炎, 肝炎病毒通過消化道傳染。 流行範圍較廣。 凡1歲以上未患過甲型肝炎但與甲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 以及其他易感人群都應該接種甲肝疫苗。

根據家長的經濟條件可選擇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

面對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的區別是很多家長諮詢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都通過了國家衛生部門的嚴格檢查, 由國家醫藥監督管理局批准生產, 國產、進口疫苗都安全有效。 價格上的差異在於進口疫苗和國產疫苗毒株及其培養工藝不同, 以及由此引起的產生抗體數量的多少, 防疫時間的長短, 副反應的大小等方面的區別。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使用。

注射計畫外疫苗的最佳時間

疫苗名稱

最佳接種時間

HIB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多糖疫苗) 7個月注射, 間隔2~3個月注射一針, 第二年加強一針效果最好。 水痘疫苗 1歲以上接種肺炎疫苗 2歲以上接種流感疫苗 6個月以上的寶寶根據情況一年接種一次甲肝疫苗 1歲以上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6個月~3歲的寶寶可以每年口服一次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成長, 可總會有一些突如其來的小病痛會襲擊寶寶, 讓爸爸媽媽措手不及。 如何才能夠未雨綢繆, 讓寶寶少生病呢?最有效的自然是預防接種。 能夠讓寶寶避免很多疾病的侵襲,讓他們的健康成長有了最基本的保證。 可從寶寶出生後,各種各樣的疫苗該如何正確並有選擇性地給寶寶更多的保護呢?

目前給寶寶注射的疫苗分為計畫內疫苗和計畫外疫苗兩類。 也稱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7種計畫內疫苗(一類疫苗):

即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 知道嗎?這7種疫苗可分別預防9種疾病(包括結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Advertisiment

10種計畫外疫苗(二類疫苗):

HIB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多糖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甲肝疫苗、輪狀病毒疫苗、出血熱疫苗、狂犬病疫苗、氣管炎疫苗、蘭菌淨

計畫內疫苗(一類疫苗)是國家規定納入計畫免疫, 屬於免費疫苗, 是從寶寶出生後必須進行接種的。 而計畫外疫苗(二類疫苗)是自費疫苗。 可以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各地區不同狀況及家長經濟狀況而定。 如果選擇注射二類疫苗應在不影響一類疫苗情況下進行選擇性注射。 要注意接種過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脊灰糖丸)要間隔4周才能接種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腦及所有二類疫苗)

出現下列情況不宜進行預防接種

1、一般來說正在發熱的寶寶不宜進行預防接種,應查明病因,治癒後再接種。

2、有急性傳染病(包括恢復期)的寶寶,或有慢性病正在發作的寶寶也不宜進行預防接種。

3、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兒童,不宜接種。

4、腦或神經系統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後遺症、癲癇病的兒童不宜接種。

5、患有心臟病、肝炎、腎炎、活動性結核病的兒童不宜接種。

6、正在腹瀉的寶寶,患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不宜服用小兒麻痹糖丸,必須待病好後兩周,方可服用。

7、有嚴重過敏史的寶寶不宜接種。

8、腋下或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兒童,不宜接種。

9、患局部皮膚感染、嚴重皮炎、牛皮癬、濕疹等疾病的兒童不宜接種,須待皮膚病痊癒後方可進行接種。

接種疫苗前的注意事項

1、接種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顧寶寶,減少感冒等不適的症狀;

2、如寶寶有不適症狀,等康復後再接種疫苗;

3、接種疫苗前對醫生如實回答寶寶的情況。

4、接種脊灰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時內不能吃奶、喝熱水。

精心呵護接種疫苗後的寶寶

1、接種後在醫院或防疫站觀察15~30分鐘;

2、注射疫苗當天不要洗澡;

3、疫苗都有抗原,要預防寶寶發燒,給寶寶多喝白開水;

4、一些加入吸附劑的疫苗容易出現紅腫、發熱、疼痛等症狀。家長可用熱毛巾對紅腫的地方進行熱敷

5、接種脊灰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後半小時內不能吃奶、喝熱水。

6、密切關注寶寶,看有無異常的發燒,注射地方有無異常反應。

關於疫苗的Q&A

Q:同一種預防針為什麼有的要打幾次?

A:人得傳染病後,身體內能夠產生抗體,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樣的病。預防針就是按照這個道理,將各種病原微生物通過人工的方法,使其毒性減低,製成疫苗,注入人體,使人得一次“輕病”。與自然得病相比較,預防接種使人所產生的抗體量要少些,維持的時間也短。因此,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再打一次預防針,把預防的作用加強一下,使抗體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Q:有些傳染性疾病已經絕跡,寶寶還用再接種這些疫苗嗎?

A:由於免疫接種的實施,多數疾病在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發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準。這並非意味著傳染那些疾病的細菌及病毒已經絕跡,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或地區可能還很普遍,旅遊者可能會將這些病菌帶過來,很快得到蔓延。如果周圍的人群都接種了疫苗的話,那麼感染上傳染病的幾率就會降低。

Q:接種多種疫苗,會傷害人體免疫系統嗎?

A:據有關研究表明,嬰幼兒的免疫系統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弱,足以安全有效地應付疫苗對免疫系統構成的挑戰。疫苗不會削弱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反而會增強嬰幼兒防範嚴重疾病的能力。從總體上看,大規模的接種確實發揮了防範效果。

Q:打了預防針就百分百保險嗎?

A:錯。目前沒有一種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絕大多數疫苗的有效率在95%以上,但支氣管肺炎疫苗的有效率較低,大約為70-80%。

Q:注射疫苗的時間內寶寶生病了怎麼辦?還能打疫苗嗎?

A:等寶寶病好了後是可以繼續進行接種的。因為接種疫苗時間間隔28~56天屬於正常接種範圍,可正常繼續接種。產生抗體的效果是一樣的。

Q:怎麼才知道預防接種後有沒有產生抗體?

A:一般由各地疾病控制中心定期或隔幾年抽出一部分已經接種過疫苗的人,按年齡組分別來進行複查。

我們為了方便爸爸媽媽們給寶寶進行免疫接種,特別設計了一頁“呵護健康日程表”提醒爸爸媽媽不要忘記給定期給寶寶接種疫苗,讓寶寶從小擁有健康體魄!

呵護健康日程表

出現下列情況不宜進行預防接種

1、一般來說正在發熱的寶寶不宜進行預防接種,應查明病因,治癒後再接種。

2、有急性傳染病(包括恢復期)的寶寶,或有慢性病正在發作的寶寶也不宜進行預防接種。

3、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兒童,不宜接種。

4、腦或神經系統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後遺症、癲癇病的兒童不宜接種。

5、患有心臟病、肝炎、腎炎、活動性結核病的兒童不宜接種。

6、正在腹瀉的寶寶,患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不宜服用小兒麻痹糖丸,必須待病好後兩周,方可服用。

7、有嚴重過敏史的寶寶不宜接種。

8、腋下或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兒童,不宜接種。

9、患局部皮膚感染、嚴重皮炎、牛皮癬、濕疹等疾病的兒童不宜接種,須待皮膚病痊癒後方可進行接種。

接種疫苗前的注意事項

1、接種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顧寶寶,減少感冒等不適的症狀;

2、如寶寶有不適症狀,等康復後再接種疫苗;

3、接種疫苗前對醫生如實回答寶寶的情況。

4、接種脊灰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時內不能吃奶、喝熱水。

精心呵護接種疫苗後的寶寶

1、接種後在醫院或防疫站觀察15~30分鐘;

2、注射疫苗當天不要洗澡;

3、疫苗都有抗原,要預防寶寶發燒,給寶寶多喝白開水;

4、一些加入吸附劑的疫苗容易出現紅腫、發熱、疼痛等症狀。家長可用熱毛巾對紅腫的地方進行熱敷

5、接種脊灰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後半小時內不能吃奶、喝熱水。

6、密切關注寶寶,看有無異常的發燒,注射地方有無異常反應。

關於疫苗的Q&A

Q:同一種預防針為什麼有的要打幾次?

A:人得傳染病後,身體內能夠產生抗體,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樣的病。預防針就是按照這個道理,將各種病原微生物通過人工的方法,使其毒性減低,製成疫苗,注入人體,使人得一次“輕病”。與自然得病相比較,預防接種使人所產生的抗體量要少些,維持的時間也短。因此,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再打一次預防針,把預防的作用加強一下,使抗體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Q:有些傳染性疾病已經絕跡,寶寶還用再接種這些疫苗嗎?

A:由於免疫接種的實施,多數疾病在某一國家或地區的發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準。這並非意味著傳染那些疾病的細菌及病毒已經絕跡,在世界上的其它國家或地區可能還很普遍,旅遊者可能會將這些病菌帶過來,很快得到蔓延。如果周圍的人群都接種了疫苗的話,那麼感染上傳染病的幾率就會降低。

Q:接種多種疫苗,會傷害人體免疫系統嗎?

A:據有關研究表明,嬰幼兒的免疫系統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弱,足以安全有效地應付疫苗對免疫系統構成的挑戰。疫苗不會削弱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反而會增強嬰幼兒防範嚴重疾病的能力。從總體上看,大規模的接種確實發揮了防範效果。

Q:打了預防針就百分百保險嗎?

A:錯。目前沒有一種疫苗是百分之百有效的,絕大多數疫苗的有效率在95%以上,但支氣管肺炎疫苗的有效率較低,大約為70-80%。

Q:注射疫苗的時間內寶寶生病了怎麼辦?還能打疫苗嗎?

A:等寶寶病好了後是可以繼續進行接種的。因為接種疫苗時間間隔28~56天屬於正常接種範圍,可正常繼續接種。產生抗體的效果是一樣的。

Q:怎麼才知道預防接種後有沒有產生抗體?

A:一般由各地疾病控制中心定期或隔幾年抽出一部分已經接種過疫苗的人,按年齡組分別來進行複查。

我們為了方便爸爸媽媽們給寶寶進行免疫接種,特別設計了一頁“呵護健康日程表”提醒爸爸媽媽不要忘記給定期給寶寶接種疫苗,讓寶寶從小擁有健康體魄!

呵護健康日程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