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巧用五個方法 讓寶寶愛上音樂

音樂使人心情愉快。 讓寶寶對音樂產生興趣不但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還能挖掘他的藝術天賦, 在培養孩子音樂細胞的路上, 父母一定要採取適當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 以下五種激發孩子音樂興趣的方法家長不妨試一試。

(一)靈活、多樣的教學法

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 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 所以運用動靜交替, 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 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歷程。

(二)提高寶寶分辨音樂能力

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提高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在進行音樂欣賞時, 教材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 不同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

當然, 音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 要能吸引幼兒。 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 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 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欲望。

(三)設計教學語增添情趣

設計好教學語, 增添音樂的特有情趣。 活動組織的音樂教學語, 是指在音樂活動中點綴性的音樂語言, 如活動前後師幼問好等常規, 就可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 放一段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做律動, 表示音樂活動開始了, 既可突出音樂活動的特點, 又可激發幼兒的興趣, 還可間接傳授知識。

Advertisiment

節奏語, 即用拍擊身體動作來表示, 用在活動中, 可以使幼兒感受音樂速度、力度等, 培養幼兒節奏感, 這對歌曲進行打擊樂可發揮較大的作用。

手勢語, 即用老師的手勢代替語言, 它可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通過手勢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

體態語, 體態語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小朋友, 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 一般來講, 主要是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 它以無聲的語言向幼兒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 炯炯有神的堅定的目光和洋溢歡欣的笑臉, 能使幼兒情緒激昂, 精力倍增。

(四)注重興趣的培養

注重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來自我表達和表現,

Advertisiment
幼稚教育的全部藝術就在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 只有當幼兒需要的時候, 教師的給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 老師往往忽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沒有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過分的注重技巧訓練。

其實, 在教學中, 只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表現欲望, 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 產生動力和自信感, 有了學習的興趣, 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發展。

(五)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

提供讓幼兒展示個人音樂見解的舞臺, 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 喜歡音樂的孩子們特別喜歡表演, 為此, 經常為幼兒提供表演的機會, 讓幼兒在不同的音樂中, 在廣闊的音樂舞臺上展示自己。

Advertisiment

當然, 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 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 音樂欣賞激發幼兒的創新欲望和興趣, 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 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幼兒的創新能力。

總之, 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 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 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 讓我們共同探索, 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 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