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巧用鏡子,激發寶寶潛能力

很多細心的媽媽會發現一個好玩的現象, 寶寶從3個月左右大時開始特別喜歡照鏡子, 看到鏡子會特別激動。 當你抱著寶寶站在鏡子前時, 他會非常開心, 不僅手舞足蹈, 而且嘴裡還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所以你知道嗎, 照鏡子對寶寶益處多多哦。

.激發好奇心

照鏡子的過程, 有利於滿足寶寶的探究精神, 激發探究欲望。 年齡越小, 寶寶對身邊的事物越充滿好奇, 生活中到處蘊涵著豐富的可探索資源, 不管是風吹草動的聲響, 還是鏡子中自己小小的身影, 一切都那麼新鮮。 寶寶會不時地拿著小鏡子照照自己,

Advertisiment
甚至長時間地盯著鏡中的自己看, 用小舌頭去細細“品嘗”鏡子, 用小手去觸摸鏡子, 試圖看看鏡子背後是否也有一個小夥伴。

·説明認識自己

隨著月齡的增加, 寶寶已經不單純地滿足於觀看鏡子中的影像了, 會用小手去觸摸鏡子, 摸鏡子中小人的五官, 對著鏡子笑。 慢慢地, 寶寶能逐漸意識到鏡子裡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小朋友就是自己。 寶寶會為了吸引鏡子裡“自己”的注意, 用手拍打鏡子, 和鏡子“聊天”, 面對這虛擬的自己, 有時還用小舌頭去一嘗“真偽”, 這其實是寶寶在與鏡子中的“自己”玩遊戲。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實驗:嬰兒熟睡時, 在他們鼻子上抹上胭脂, 醒來後讓他們照鏡子, 結果發現, 15個月左右的寶寶會看著鏡子,

Advertisiment
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 也就是說, 從這個時候開始, 寶寶就能區分自己和他人了——因為他知道那個紅點是自己鼻子上的。 這是寶寶生理性自我認識的開端。 大約2歲半左右, 寶寶自我意識發展逐漸從生理層面進入社會層面。

·有助發展社會性

鏡子是培養寶寶社會親和性的有益玩具, 6個月以前的寶寶利用鏡子來進行社會性培養。 很多寶寶第一次照鏡子的時候表現得非常緊張、害怕, 等慢慢習慣了後, 你會發現寶寶對鏡子裡面的小傢伙特別親昵, 會和鏡子裡的影像“聊天”、玩遊戲。 寶寶對鏡中“小夥伴”親昵、友愛的反應, 實際上是寶寶對他人、對周圍環境信任感和安全感的體現, 是寶寶社會性發展的萌芽。

Advertisiment

★照鏡子遊戲推薦:

運用下面幾個簡單的小遊戲, 能讓寶寶更好地和鏡子裡的“小朋友”交流哦。

1.追蹤鏡子

出生後第8~9周, 多數寶寶尚不能完全獨立地豎直頭頸, 不會自己拿東西。 這時, 把鏡子掛在寶寶床邊, 讓他躺著看, 他的視線會追隨著鏡子的移動而移動, 以此鍛煉寶寶視覺追物的能力。

TIPS:媽媽要注意經常變換鏡子的方向, 以免寶寶頭部長時間偏向一側, 把頭睡偏。

2.認識五官

媽媽指著寶寶在鏡子裡的身體部位, 給寶寶講解這是什麼部位。 寶寶學完之後, 讓他摸一摸自己的鼻子、嘴巴和小耳朵。 還可以讓他找一找鏡中“小朋友“的鼻子、嘴巴、耳朵等器官。

3.與鏡中“小朋友”遊戲

等寶寶頭頸能夠豎直後, 可經常抱著他到穿衣鏡或梳粧檯前照鏡子,

Advertisiment
逗寶寶與鏡子中的自己碰碰頭、拉把手, 告訴他鏡子裡的“小夥伴”就是寶寶自己, 並向著鏡子呼喚寶寶的名字。 寶寶會覺得非常有趣, 慢慢地就會主動與鏡中的“小夥伴”交流。

4.對鏡表演

寶寶能獨立行走之後, 鼓勵寶寶在鏡子前進行表演, 把鏡中的自己當作小觀眾, 如唱歌、跳舞、遊戲, 感悟自己的動作、表情的變化與鏡子裡形象的關係。

安全提示:

a.保持最佳視距:一般認為鏡子應掛在距寶寶眼睛15釐米遠的地方, 不能太遠或太近, 不能太高過低, 以寶寶可以平視為宜。

b.注意安全:鏡子是玻璃製品, 易碎, 一定要有大人在旁看護寶寶玩耍。 特別要注意鏡子邊緣是否光滑, 以防劃傷寶寶。 最好使用不易碎的不銹鋼製品,

Advertisiment
但要注意鏡面平整, 影像沒有扭曲變形。

c.室外不要玩鏡子:在室外照鏡子, 尤其陽光好的時候, 鏡子會反射太陽光, 若較長時間照在寶寶眼睛或身體其他部位很容易引起灼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