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孩子還不能清楚地說話時卻就已經能夠跟隨音樂左右搖擺, 並能夠唱出較為完整的歌曲。 因此, 大量研究表明, 音樂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欣欣是個剛從外地轉學來的孩子, 她的普通話講得非常不好, 因此, 她很少在班級裡開口。 教師讓她和小朋友們一起背兒歌, 她也憋得臉通紅。 在一次班級排演的音樂劇《勇敢的小猴子》中, 教師讓欣欣扮演出場次數最多的小猴子。 在表演中, 很少使用說的形式而多數是唱的形式。 欣欣在遊戲中表現得非常好,
Advertisiment
像欣欣這樣的幼兒, 由於自己說話的口音問題而不願意多和小朋友交流, 通過音樂, 以唱歌的形式在小朋友面前表現了自己, 找回了自信。
2.音樂遊戲療法與幼兒社交
新生入園, 對於教師和家長來說都無疑是一場“戰爭”。 幼兒在入園初, 表現出一系列對幼稚園的陌生感。 小朋友之間都不認識, 幾乎沒有辦法共同遊戲。 於是, 教師在班級裡開展了“找朋友”的音樂遊戲活動。 小朋友圍成一圈, 唱著人人耳熟能詳的“找朋友”歌曲, 見面握手、擁抱, 不一會兒, 大家就都互相熟悉了。
Advertisiment
有人說:“音樂是溝通世界的語言。 ”無論一個集體中有多少不同點一總能找到一首所有人都熟悉的歌曲或音樂。 在這樣一個環境中, 可以促使幼兒增進彼此熟悉的感覺, 從而促進幼兒間的交往。
3.音樂遊戲療法與幼兒恐懼
玲玲小時候聽姥姥講過很多關於貓的靈異故事, 因此她特別害怕貓。 即使在圖畫書上看見貓, 她也會緊張地趕緊翻頁。 為了緩解玲玲的這種狀況, 幼稚園教師特別設置了一個“小花貓”的音樂遊戲。 小朋友們戴上各種漂亮的頭飾, 隨著音樂做出各種可愛的小花貓的動作。 玲玲看著小朋友們的精彩表演, 也想參與進去。 由此, 玲玲對貓的恐懼開始逐漸減少了。
幼兒伴隨著美妙的音樂, 在輕鬆的環境下很容易忘記自己的恐懼而逐步感受到事物的美好。
Advertisiment
幼兒音樂遊戲療法適用的範圍還很廣泛, 如在專業的醫療機構, 還可以使用音樂遊戲療法來治療幼兒的自閉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等, 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德國音樂家奧爾夫指出:“在音樂教育中, 音樂只是手段, 育人才是目的。 ”許多心理學家表示, 兒童能從音樂的學習中受益, 音樂不僅可以陶冶兒童的情操, 更可增強其學習能力, 協助其掌握情緒表達技巧, 處理無法以其他方式處理的心理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