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巧說話,讓寶寶不再和你“對著幹”

當寶寶長大了以後, 有了自我意識, 有了自己的喜好和惰性, 還有興趣, 所以有的時候家長的命令不一定會管用, 如果家長不加以限制, 那他們就會毫不顧忌的按自己喜歡的來, 不顧後果, 例如, 當你讓孩子去吃飯的時候, 他肯能還在玩他的玩具, 或者媽媽叫了好幾遍, 才拖延著來了。 那麼我們如何讓寶寶不在“對著幹”呢?

1、和寶寶說話要巧妙。 父母常命令孩子“不要跳”、“不要爬”、“不要吵”, 其實, 父母應該明確指示孩子, 你要求孩子做什麼。 如果看到看到孩子爬高, 你可直接叫他“下來”, 他們吵鬧, 用“安靜”來取代“不要吵”,

Advertisiment
效果會很不同。 父母不要直接問寶寶“洗臉了嗎-”、“吃飯了嗎-”、“功課做了嗎-”, 更不要責問, 不要懷疑, 而是換一種肯定和認同的方式去問:“功課一定做完了, 對嗎-”即使孩子沒做, 他回答的心情肯定不一樣, 可能還會有些內疚。 時間到了, 孩子還未刷牙, 換個句子:“你要先刷牙還是先洗臉-”這樣寶寶必須選擇一個, 心理就沒有抵觸情緒。

2、適時的鼓勵特別重要。 在孩子沮喪的時候, 或者是在懲罰過後, 要讓孩子知道。 爸媽還是一樣愛他。 鼓勵不要事先預訂, 而是給他事後的驚喜。 父母不要用“如果你……我就……”來當作獎勵的條件, 否則孩子再得到獎勵後就難以維持原來的好行為。 動物園的海豚每一次都會盡全力去做最好的表演, 因為它不知道訓練師幾時會賞它吃的。

Advertisiment

3、懲罰的方式要科學。 懲罰的意義在於讓孩子清楚和瞭解他的不好行為會讓他“不舒服”。 例如孩子打人, 罰他面壁、獨處、不能玩遊戲, 幾次後, 同樣的處罰讓他覺得不舒服了, 從此“不要打人比較好。 ”處罰不是讓孩子害怕, 很多家長只是嚴肅, 卻不嚴格, 其實應該講到就做到。 比如, 孩子要求買東西, 如果不允許, 就得堅持, 不能經不起孩子的撒嬌, 改變初衷, 讓孩子得逞。 孩子更瞭解你, 因為你每次都是這樣。 打罵累積下來, 你的孩子只會越打越頑強, 再不然就會變成懦弱的人。

4、說一次就要做到。 對孩子提出他力所能及的要求時, 必須要求他第一次就做到, 不要因為心軟破例。 比如, 孩子在看動畫片,

Advertisiment
媽媽讓他洗漱就寢, 孩子仍雙目盯著電視不理會;過了一會, 媽媽提高聲音再次命令, 孩子仍若無其事, 但在媽媽做第三次“警告”時, 孩子即刻動身刷牙去了。 為何孩子不在第一次被叫的時候就行動呢-這是因為他已經習慣了媽媽的教導方式, 知道只需在第三次被叫時才行動, 可以拖延看片, 又免受罰。 寶寶比父母要厲害, 他更瞭解父母, 知道你總會在幾次過後才施罰。 因此, 要避免寶寶利用你的弱點, 就要堅持說一次必須做到的原則。 這個技巧還可以用到讓寶寶吃飯、寫作業、穿衣服、起床等各種生活習慣的培養上。

5、讓寶寶感受到你對他的愛。 不管父母是否愛孩子, 但如果孩子感覺你不愛, 你就是不愛。 上一代父母做不出的擁抱,

Advertisiment
我們要勇敢做;每天看到孩子, 告訴他你愛他。 對孩子要有大量的肢體接觸, 例如擁抱、摸頭、拍拍肩膀等, 因為人與人之間肢體上的接觸, 感情會比較好。 這個媽媽比較容易做到, 爸爸也應該做。

讓寶寶養成聽話的習慣, 不僅對他自身有利, 對家長來說也省心, 千萬不要心軟, 縱容一次, 就會有第二次, 寶寶無法從語言行為上看內心, 他只是從結果上來判斷可不可以, 第一次, 不可以, 在試第二次, 第二步不可以, 以後就成習慣了, 假如第一次可以了, 那麼第二次還會更甚, 但是也不是要家長完全的軍事化管理, 也要注意下方法, 讓大家都開心, 而又達到了目的, 豈不皆大歡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