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巧遇醫生沒那麼簡單 脫臼處理早知道

在14年6月有這樣一單新聞:兩歲孩子胳膊脫臼, 巧遇醫生輕鬆復位。 但是事實上, 有多少人會這麼好運, 可以巧遇醫生呢?守株待醫生顯然是非常愚蠢的, 做個聰明的家長, 學會兒童脫臼處理方法方為上策。

孩子脫臼, 常常發生於以下場景當中:穿衣服或拉著散步時, 猛然牽拉孩子的胳膊;運動時或玩耍時過分拉扯關節部位。 脫臼時孩子驟然間啼哭不止, 或喊叫被牽拉的胳膊疼痛。 孩子的肘關節往往呈半屈位, 前臂不敢旋後, 不能抬舉與取物, 不能自由活動, 在肘關節的橈骨頭處有壓痛, 局部卻無明顯的腫脹和畸形。

Advertisiment
這種錯位好發於4歲以下的兒童, 這是因為4歲以下的兒童橈骨頭上端發育尚未完全, 肘關節囊及韌帶均較鬆弛薄弱。

孩子脫臼, 是十分常見的緊急狀態。 一旦孩子出現脫臼的情況, 家長不必驚慌失措, 在脫臼後的兩三個小時內讓關節恢復原狀, 還不太困難, 時間太久, 周圍的組織就會腫脹, 復原就困難, 下面介紹下寶寶脫臼後的緊急處理。


寶寶脫臼怎麼辦

第一步:安慰孩子, 固定脫臼關節

脫臼之後孩子會感到劇痛, 會感到非常害怕, 會大哭, 這個時候家長要冷靜下來, 首先要先安慰寶寶, 並立刻處理。

固定脫臼關節, 是防止二次傷害, 減緩寶寶疼痛的最佳方法。 脫臼的關節會壓迫附近的神經, 所以這個時候只需微微移動,

Advertisiment
都會帶來“啊, 多麼痛的領悟”。 單純的脫臼往往比骨折要更加疼痛。 手會垂在胸前。 可用雜誌, 厚報紙或紙板托住手肘, 另外使用三角巾, 將手肘固定在胸部, 就可以避免肩關節的活動, 減少疼痛。

對於任何骨折或者脫臼的孩子, 家長一定要測量孩子脈搏強度, 以及檢查手部或者腳部的感覺功能(手臂關節脫臼就檢查手部, 腿部關節脫臼就檢查腳部), 若摸不到脈動, 則表示肢體已無足夠的血流供應, 必須立即送醫就診。 同時在急救過程中, 不論是固定前與固定後, 都要測量脈搏及運動感覺功能。

第二步:禁止進食, 儘快送醫

固定患位後, 要注意儘量不要隨意移動脫臼的部位, 避免移動的過程中造成寶寶患部的二次傷害,

Advertisiment
先固定患部後施以冰敷, 儘快到醫院治療。

禁止進食, 也是脫臼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之一。 因為脫臼或者骨折治療可能需要進行麻醉, 麻醉禁食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了。 家長可以和寶寶聊聊喜羊羊, 聊聊熊大和熊二, 儘量分散病患注意力, 以減少其痛覺, 另使用冰敷減少病患疼痛及腫脹, 若要移動病患, 儘量讓她自己動, 若其無法自動, 則以托手肘及腕部來幫忙他, 同時可用一個小枕頭或軟墊, 置放在病患傷側上肢內側及胸部之間。


緊急護理很重要

第三步:脫臼復原後父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在醫生“哢擦”幾下, 五秒復位後, 關節位元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夾板或者鋼釘固定, 但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不可用提拉的方式牽拉孩子的手臂或粗魯地為寶寶更換衣服,

Advertisiment
更不要拉著寶寶的手把他提起來。 以免脫位再次發生而形成習慣性脫位。

家長扶起跌倒的寶寶的時候, 應該抓住他的肘關節或上臂。 一歲左右的寶寶學走路時, 家長應把兩手放在他的腋窩下。

反復脫臼應該要及時就醫。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脫臼過一次之後的部位就比較容易再脫臼, 有時候只是睡覺時翻個身便形成脫臼。 如果脫臼已經成為習慣, 建議您及早去醫院診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