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上

現代新手爸媽愈來越重視胎教, 在產前搜集許多胎教相關資訊並實踐遵行, 希望能生出可愛健康的胎兒。

其實胎教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 當時民眾對於胎教的認知為孕婦應該遵守的道德與行為規範。 而現今胎教廣義上指的是孕婦從飲食、環境、精神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 狹義則是特別針對胎兒給予外界的刺激資訊, 以期許在胎兒出生之前可以促進其感官及智力的發展。

胎兒大概在9周的時候, 身體就有感覺, 這時候透過肚皮跟胎兒說話, 胎兒能夠感覺到聲波的震動;大概在12周的時候, 胎兒開始有了味覺,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媽媽在懷孕期間, 如果特別常吃某幾樣食物, 這些食物的味道可能會藉由血液迴圈, 透過胎盤成為胎兒出生之後的味覺記憶。 大概到了20周, 胎兒能夠聽到聲音, 不過無法分辨出音樂、談話以及噪音的差別。 而視覺則是胎兒最晚發育的感官, 一直到出生後都尚未發展完全, 因為視覺的結構是比較複雜的。

胎教的目的, 是為了讓媽媽的心情保持愉快, 和爸爸一同關心肚子內的胎兒, 讓胎兒感受到父母的愛。 所以胎教最重要的基本條件, 就是媽媽要常常保持心情的愉悅, 如果只是為了進行胎教, 勉強媽媽不喜歡做的事情, 反而適得其反, 譬如媽媽如果本身不愛聽古典音樂, 就不需要因為懷孕而特意去聽。

Advertisiment
在懷孕期間能夠保持心情的平靜與愉悅, 從事媽媽有興趣的活動, 對媽媽還有肚子裡的胎兒才是最好的。

胎教可以從那些部分進行呢?其實有許多形式, 只要能夠讓准媽媽保持心情平靜愉悅, 就能達到胎教之效。 建議有幾個方向是准媽媽們可以嘗試的:音樂、說話、觸摸…等等。 胎教聽古典音樂一說, 是由於古典音樂的旋律比較輕柔, 媽媽在聽音樂的同時, 也能感到心情放鬆愉悅, 進而保持胎兒成長的穩定環境與空間, 只要准媽媽避免聆聽分貝過高或者重金屬, 節奏刺激的音樂, 其實音樂的類型是可以不用拘束的。

或者爸爸媽媽也可以試著和腹中胎兒說話, 雖然胎兒無法瞭解說話的意義內容, 但是透過對胎兒說話,

Advertisiment
胎兒會漸漸熟悉爸爸媽媽說話時的聲調及頻率。

准媽媽也可以透過看書、觀賞影片、觀賞展覽、到戶外走走, 保持心情愉快, 胎兒也會接收到快樂的訊息, 自然就是最好的胎教。 另外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關於光照胎教部分, 利用手電筒對著媽媽的肚皮連續開關, 企圖讓胎兒感應到光線的變化, 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喔, 而且反而容易引起胎兒的視力問題。 當使用光源照媽媽的肚皮時, 雖然感覺胎兒似乎跟著光源在移動, 但事實上胎兒卻可能是在躲避光源, 而且胎兒的視覺發育本來就比較晚, 甚至出生之後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發展完成, 不需要在早期就給予光源刺激。

雖然胎教方式千百種, 但前提是准媽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Advertisiment
對於妊娠期間生心理上的變化, 能夠適當調適, 不要過分的擔心與憂慮, 而准爸爸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喔, 因為准爸爸給予的包容與體貼程度, 可是大大影響准媽媽的心情與寶寶的成長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