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上成長地圖,陪孩子去冒險

孩子的成長, 是不斷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過程, 就像心理學家派克所說的“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妥協和談判”, 最終與世界和諧相處。 在這個充滿冒險的過程中,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導遊, 引導他賞風景、蹚險灘, 完成愉快的旅程。

以下是兒子非非成長中的一些小事, 卻讓我看到一個孩子清晰的成長地圖。

3歲自戀:我就是一切的中心

家裡來了小朋友, 我說:“非非, 把你的遙控車拿來和他一起玩吧!”兒子撅著嘴, 將自己和遙控車一起鎖進房裡不出來。

奶奶買回蛋糕, 兒子擔心別人搶走, 將每塊蛋糕咬上一口,

Advertisiment
再從容不迫一塊塊地吃。

兩三歲的孩子, 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以為什麼都是他的, 可以隨意掌控。 小屁孩有這種思想很正常, 千萬不要給他貼上“自私”“霸道”“任性”的標籤。 當然也不要拿他逗趣:“我兒子真聰明, 會給自己的東西刻上印記!”這麼小的孩子會將你的戲謔誤當作鼓勵。

你可以告訴他, 好東西要和人分享, 例如說:“你經常拿玩具給別人玩, 別人也會拿玩具給你玩, 這樣, 你的玩具就越來越多, 朋友也越來越多。 ”如果孩子不想理你的道理, 也請尊重他當下的選擇。

6歲無邪:生活就像童話般純真

我給兒子買了很多繪本, 也經常給他講一些溫暖的童話, 希望向小小的心靈傳遞友善、溫情的能量, 培養他善良真誠的品質。

在繪本故事中長大的兒子,

Advertisiment
的確像童話般單純。 可是問題來了, 這個世界並不是童話。

帶兒子去旅遊, 我問他:“如果有陌生的叔叔阿姨要帶你去好玩的地方, 你去不去?”兒子高興地說:“去啊, 那肯定很好玩!”我說:“請想一想, 你又不是他什麼人, 他為什麼要帶你去呢?”兒子說:“因為我可愛呀!”

天橋上, 有跪地乞討者, 長年累月在那兒, 但兒子是第一次看到:“好可憐啊, 我們把麵包給他吃, 好不好?”我說“好”!兒子又說:“媽媽, 你剛剛不是在銀行取了錢嗎, 能不能給他?”

兒子在樓下練習滑冰, 我去附近買東西。 回來時, 他正和一成年男子打得火熱:“叔叔, 這是我的外套, 你幫我看著, 裡面有我家的鑰匙, 不能弄丟……我家就住在2單元3樓……”

天真無邪不是壞事, 可是如果被人利用,

Advertisiment
就要壞了大事!

我們需要提醒孩子:防人之心不可無。 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他們有可能要抱走你, 讓你永遠見不到爸爸媽媽。 可以給乞丐一些吃的或一些零錢, 但不需要將所有的東西都給他, 你幫不了他一輩子, 他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不要將家裡的隱私告訴外人,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秘密。

“這個世界有好人也有壞人, 我們要努力做好人, 但也要防著壞人, 不讓他們得逞。 ”“那怎麼知道, 誰是好人, 誰是壞人呢?”我啞了, 想半天, 告訴他:“靠人生經驗吧!你長大些, 就會慢慢看得明白。 你要看不准, 就問媽媽吧!”

是的, 人生是長長的旅途, 誰也不知道前面是風景還是險灘, 摸索著往前走, 經歷多了, 判斷就會越來越准。

Advertisiment

12歲憤青:這個世界無可救藥

一晃, 兒子就長得比我高, 成了大小夥, 變聲期的聲音常常充滿火藥味。

“垃圾遍地都是!國人的素質怎麼這麼低?”

電視上播放好人好事, 兒子嗤之以鼻:“編的!都是編的!現實生活中哪有這樣的人!”

公路在搶修, 公車得繞道, 兒子憤慨:“這路壞了修、修了又壞, 盡是些豆腐渣工程, 怎麼沒人管?”

童話世界怎麼一下充斥了“妖魔鬼怪”?不排除, 他從成人那裡看到或聽到了一些負面現象和負面評價。 但聯繫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 你會發現, 十二三歲正是標新立異、唯我獨醒的時期, 他們的憤世嫉俗帶有標榜和炫耀的成分, 思想越怪異、觀點越前衛, 越有可能引起關注。

這時候, 大人千萬不要和他針鋒相對:“怎麼動不動就國人怎麼樣,

Advertisiment
你不是國人?不要隨便給人扣帽子!”這會引起孩子強烈的對抗情緒, 他會找出更多理由來駁斥, 結果只能強化他的憤世嫉俗。

大人可以不動聲色地給他講講生活中的正能量事件, 讓他不知不覺受到感染, 或者和他一起尋求解決辦法。

對於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 認識到這個世界並不完美, 是必經的成長階段。 大人只需引導他們以寬容的心態來接受不完美, 並以積極的心態去尋求解決辦法。

兒子就這樣從小屁孩長成了小大人, 我想說, “媽媽會陪你一起, 學會與這個世界好好相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