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下的量明顯增多, 色、質、氣味發生異常, 或伴全身、局部症狀者, 稱為“帶下病”, 又稱“下白物”、“流穢物”。 相當於西醫學的陰☆禁☆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婦科腫瘤等疾病引起的帶下增多。 產後帶下病是產後女性朋友容易發生的婦科疾病。
正常女子自青春期開始, 腎氣充盛, 脾氣健運, 任脈通調, 帶脈健固, 陰☆禁☆道內即有少量白色或無色透明無臭的粘性液體, 特別是在經期前後、月經中期、妊娠期及產後量增多, 以潤澤陰☆禁☆戶, 防禦外邪, 此為生理性帶下。 若帶下量明顯增多, 或色、質、氣味異常, 即為帶下病。
Advertisiment
帶下病以帶下增多為主要症狀, 臨床必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進行診治。 西醫婦科疾病如陰☆禁☆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及腫瘤等均可見帶下量多, 應明確診斷後按帶下病辨證施治, 必要時應進行婦科檢查及排癌檢查, 避免貽誤病情。
帶下病以濕邪為患, 故其病纏綿, 反復發作, 不易速愈, 而且常併發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等疾病。 產後的女性因為在生育後消耗不少的體力, 容易感染濕邪, 因此, 產後女性朋友們要重視帶下病預防。
產後帶下病的原因
產後帶下病發病原因, 從西醫的角度解釋說, 這是由陰☆禁☆道炎、子宮頸炎、骨盆腔發炎、子宮頸癌、子宮肌瘤、子宮體腺癌、陰☆禁☆道異物等誘發產生的婦科疾病,
Advertisiment
從中醫的角度分析, 產後帶下病主要由於濕邪影響任、帶二脈, 以致帶脈失約、任脈不因所形成。 濕邪有內外之別, 外濕指外感溫邪;內濕, 多因脾虛失運, 腎虛失固所致。
1、濕熱:濕熱(毒)因攝生不潔, 或久居陰濕之地, 或因手術損傷, 以致濕熱、病菌入侵帶脈, 發為帶下。 亦有肝經濕熱下注, 或因熱毒蘊腐, 損傷血絡, 導致帶下赤白。
2、脾虛:飲食不節, 勞倦過度, 牌運失健, 濕濁下注, 傷及任、帶二脈而為帶下病。
3、腎虛:素體腎氣不足或房勞多產, 封藏失職, 亦有腎陰偏虛,
Advertisiment
帶下病是指帶下的期、量、色、質、氣味發生異常, 並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狀為特徵的婦科疾病。 產後帶下病的症狀具體有:
1、產後婦女☆禁☆陰☆禁☆道內流出的帶下量多, 綿綿不斷, 色、質、氣味異常, 或伴有全身症狀者, 可診斷為本病。
2、赤帶與經間期出血、經漏有別。 赤帶, 帶下色赤, 與月經週期無關。 經間期出血常發生在月經週期的中間, 有週期性, 經漏為月經點滴而出, 淋漓不盡。
3、膿濁帶下質黏如膿樣, 且有臭味, 為熱毒損傷任、帶二脈血氣所致, 但與陰瘡排出的膿液有別, 陰瘡則為婦人陰☆禁☆戶生瘡, 初起陰☆禁☆戶一側或雙側腫脹疼痛, 繼則化膿潰瘍, 膿液量多, 臭穢而稠, 兩者可通過婦科檢查而鑒別。
Advertisiment
4、帶下如五色夾雜, 如膿似血, 奇臭難聞, 當警惕癌變。 應結合必要的檢查以明確診斷。
產後帶下病的診斷
產後帶下病的診斷可通過其發病症狀診斷。 凡出現帶下量增多, 色、質、臭氣異常, 或伴陰癢者, 便可診斷為本病。 臨床上檢查比較複雜, 必須進行婦查及白帶塗片檢查, 找出病位及病因。 但也有不少檢查正常而診為帶下病者, 本病尤其強調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然而對於一些帶下病要提防是其他婦科疾病, 因此, 發現症狀要進行詳細檢查。 赤帶、赤白帶、黃色帶或臭穢帶下, 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或絕經後婦女出現上述症狀時, 要警惕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病證, 及早診治。
產後帶下病的治療帶下病應根據病症不同,
Advertisiment
此外, 治療產後帶下病還可以食用以下藥方:
1、濕熱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易黃東加減。
黃柏10克、知母10克、車前子10克(包煎)、土茯苓15克、六一散10克(包煎)、椿根皮10克、白果10只、山梔10克、川牛膝10克。
加減:兼見脾虛者, 加山藥10克、白術10克、芡實15克、薏苡仁15克;肝經濕熱偏甚者, 加龍膽草6克、柴胡10克、木通6克、黃芩10克、生地12克。
2、熱毒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
蒲公英15克、金銀花15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鴨蹠草30克。
加減:挾瘀腹痛者,加桃仁10克、生苡仁15克、紅藤15克、敗醬草12克。熱甚傷津者,加生地15克、赤芍12克、麥冬12克。
3、脾虛治法:健脾益氣,除濕止帶。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炒黨參10克、炒白術10克、淮山藥12克、白扁豆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木香6克、蓮子肉10克、砂仁15克、砂仁3克(後下)。
加減:腰酸腰痛者,加杜仲10克、川斷10克、桑寄生10克。下肢腫者,加豬苓12克、車前子15克(包煎);陰癢者,加蛇床子12克、花椒6克。
4、腎陽虛治法:溫補腎陽,固澀止帶。
方藥:內補丸加減。
鹿角霜10克(包煎)、菟絲子10克、潼蒺藜10克、黃芪10克、桑螵蛸12克、制附塊5克(先煎)、杜仲10克、補骨脂10克、赤石脂12克(先煎)、煆龍牡各15克(先煎)。
5、腎陰虛治法:益腎滋陰,清熱止帶。
方藥:知柏地黃東加減。
知母10克、黃柏10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山藥12克、地骨皮15克、茯苓10克、麥冬10克。
加減:腰膝酸軟者,加川斷12克、懷牛膝10克;
頭昏目眩者,加枸杞子12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0克。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12克、夜交藤30克。
如何預防產後帶下病如何預防產後帶下病?這一點大家有必要把握,只有把握了帶下病的預防措施才能夠幫助大家正確的診斷並治療這種疾病。
1、保持外☆禁☆陰清潔,特別注意經期、產後衛生、提倡淋浴及蹲式廁所。
2、勿久居濕地,經期產後避免水中作業及生冷飲食,以免外浸內侵;飲食宜清淡,以免辛辣油膩滋生濕熱。
3、嚴格按醫囑執行內治及外治,治療期間禁止性☆禁☆生☆禁☆活。月經期停止使用陰☆禁☆道沖洗及坐浴塞藥治療,以防止感染。
4、若反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令其配偶接受治療,如果有滴蟲或黴菌感染時,應同時治療;中老年婦女則考慮有無糖尿病等全身疾患,可作血糖、尿糖檢查,並進一步診治。
5、醫務人員行婦科檢查以及手術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陰☆禁☆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蟲或黴菌者,應禁止游泳,專盆專用,內褲勤煮燙暴曬。
6、做好計劃生育工作,避免早婚多產,定期進行婦科普查,發現病變,及時治療。
帶下病是白帶異常導致的,一般在中老年發病率較高,幼☆禁☆女患病則大多是自身免疫力較差造成的。學習如何預防產後帶下病是需要自身配合才更有效,女性朋友們尤其要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這是遠離婦科疾病的基礎。
2、熱毒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
蒲公英15克、金銀花15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鴨蹠草30克。
加減:挾瘀腹痛者,加桃仁10克、生苡仁15克、紅藤15克、敗醬草12克。熱甚傷津者,加生地15克、赤芍12克、麥冬12克。
3、脾虛治法:健脾益氣,除濕止帶。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炒黨參10克、炒白術10克、淮山藥12克、白扁豆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木香6克、蓮子肉10克、砂仁15克、砂仁3克(後下)。
加減:腰酸腰痛者,加杜仲10克、川斷10克、桑寄生10克。下肢腫者,加豬苓12克、車前子15克(包煎);陰癢者,加蛇床子12克、花椒6克。
4、腎陽虛治法:溫補腎陽,固澀止帶。
方藥:內補丸加減。
鹿角霜10克(包煎)、菟絲子10克、潼蒺藜10克、黃芪10克、桑螵蛸12克、制附塊5克(先煎)、杜仲10克、補骨脂10克、赤石脂12克(先煎)、煆龍牡各15克(先煎)。
5、腎陰虛治法:益腎滋陰,清熱止帶。
方藥:知柏地黃東加減。
知母10克、黃柏10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山藥12克、地骨皮15克、茯苓10克、麥冬10克。
加減:腰膝酸軟者,加川斷12克、懷牛膝10克;
頭昏目眩者,加枸杞子12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0克。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12克、夜交藤30克。
如何預防產後帶下病如何預防產後帶下病?這一點大家有必要把握,只有把握了帶下病的預防措施才能夠幫助大家正確的診斷並治療這種疾病。
1、保持外☆禁☆陰清潔,特別注意經期、產後衛生、提倡淋浴及蹲式廁所。
2、勿久居濕地,經期產後避免水中作業及生冷飲食,以免外浸內侵;飲食宜清淡,以免辛辣油膩滋生濕熱。
3、嚴格按醫囑執行內治及外治,治療期間禁止性☆禁☆生☆禁☆活。月經期停止使用陰☆禁☆道沖洗及坐浴塞藥治療,以防止感染。
4、若反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令其配偶接受治療,如果有滴蟲或黴菌感染時,應同時治療;中老年婦女則考慮有無糖尿病等全身疾患,可作血糖、尿糖檢查,並進一步診治。
5、醫務人員行婦科檢查以及手術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陰☆禁☆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蟲或黴菌者,應禁止游泳,專盆專用,內褲勤煮燙暴曬。
6、做好計劃生育工作,避免早婚多產,定期進行婦科普查,發現病變,及時治療。
帶下病是白帶異常導致的,一般在中老年發病率較高,幼☆禁☆女患病則大多是自身免疫力較差造成的。學習如何預防產後帶下病是需要自身配合才更有效,女性朋友們尤其要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這是遠離婦科疾病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