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這個名詞早在2500年前就出現在古希臘的醫學文獻中, 當時是描述出現在皮膚表面上的多重異狀。 直到西元1814年, 皰疹才被局限在一些短暫, 群發性的水皰, 主要出現在口腔週邊及生☆禁☆殖☆禁☆器周圍。
如同前述, 皰疹可分為2大族群, 第I類型(口腔型)及第II類型(生☆禁☆殖☆禁☆器型), 這2類型的病毒在構造方面非常的相似, 都是雙股去氧核糖核酸(DNA)病毒, 體積大小也差不多。 人類是皰疹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 僅在美國就估計大約有一億六千萬至一億八千萬的人口體內可偵測出皰疹病毒的抗體存在, 這其中約有兩百到兩百五十萬的人口每年會有4次或以上的復發經驗。
Advertisiment
皰疹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為親密性的接觸, 最常見的是經由口對口, 或是由生☆禁☆殖☆禁☆器到生☆禁☆殖☆禁☆器, 及由口到生☆禁☆殖☆禁☆器的感染。 皰疹I型通常是在幼童期就被感染, 而皰疹II型則是在開始有性行為後比較活躍。 一旦病毒侵入體內後會先在入侵處開始複製, 再來則會局部直接的侵襲, 或經由血液的傳送, 或經由周圍的神經來達到遠端的擴散皰疹病毒通常會潛伏在末梢的神經節,透過某些因素的影響會再度激發病毒的活性或復發感染, 如紫外線的曝射、發燒、外傷、神經節的刺激、月經、壓力, 或免疫抑制療法等。 但整個運作機轉在目前仍是個謎。
初次感染皰疹I型病毒大多是無症狀或不知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