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攝情志法:調攝情志法主要指醫者以語言、舉止或某些事物為手段,
對病人感受、認識、情緒、行為等產生影響,
從而改善和消除病態心理,
促進心身病症康復的方法。
有效地運用本法,
醫者必須具備良好的醫德修養、高深的醫學知識和較廣泛的自然及社會科學知識,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等。
具有中醫特色的調攝情志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情志相勝法和開導法。
1.情志相勝法醫者在正確判斷病人不同性質的致病精神因素的基礎上,
根據五行相勝理論,
歸納演繹出不同情志之間的相互關係,
進而利用各種手段(語言、行為、聲響等)使病人產生可以克制其病態情緒的另一種情緒變化,
Advertisiment
由此可達到減輕異常情志反應和消除致病情志因素。
如醫生通過談心、鼓勵等方法讓病人感到喜悅,
以此來治療因過於悲傷而導致的病症,
這便叫喜勝悲。
如故意激怒病人,
而借此來治療過度思慮所致病症的,
這叫怒勝思(金代張子和《儒門事親》載其治一婦人案:該婦人“傷思慮過甚,
二年不寐,
無藥可療”。
張氏與其夫暗定,
“以怒激之,
多取其財,
飲酒數日,
不處一法而去。
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
便是怒勝思)。
另外還有悲勝怒、恐勝喜等(範進中舉,
過喜而狂,
被胡屠戶一記耳光打愈,
便是恐勝喜)。
情志相勝法是按照五行制勝原則制定出來的獨特的心理療法。
Advertisiment
五行的規律是:肝、木,
屬怒,
怒勝思;心、火,
屬喜,
喜勝悲;脾、土,
屬思,
思勝恐;肺、金,
屬悲,
悲勝怒;腎、水,
屬恐,
恐勝喜。
應用情志相勝法時,
應根據病人性格特徵、社會環境等靈活安排,
不宜重複,
更不能機械照搬,
按圖索驥。
2.開導法通過語言,
針對與疾病有關的各種各樣情況,
對病人作耐心的解釋,
給予鼓勵和保證等。
中醫對病人的開導治療,
基本上與現代心理疏導並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