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帶兒子學完鋼琴課后, 因為順路, 我就帶兒子一起去看展覽。 來到博物館門口才知道, 這個展覽是禁止未成年人入內觀看的。 當時兒子剛滿9歲, 是小學三年級學生, 被工作人員擋在門外, 我堅持要讓兒子進去看展覽, 我對工作人員說:“我是她母親, 我愿意讓他看展覽,
Advertisiment
進入展覽館后, 見到了劉達臨先生, 他見我帶了孩子來, 就告訴我:“隨他自己看, 你不要刻意給他講什么, 他還小, 不一定能懂。 ”我遵從劉達臨先生的意見, 同時觀察兒子的反應, 我發現兒子對古代春☆禁☆宮圖和表現性☆禁☆交姿勢的物件根本不感興趣, 他感興趣是關于艾滋病的宣傳內容, 展板上非洲艾滋病兒童的圖片深深地吸引了他, 在一個多小時的參觀時間里, 他幾乎都在看艾滋病內容的展板。
我們離開展覽館時, 兒子和我有一段對話:
“媽媽, 全世界有57萬兒童得了艾滋病, 你知道嗎?”
“不看這個展覽, 媽媽還真不知道!”
“他們怎么會得艾滋病呢?”
“被他們的爸爸媽媽傳染上的”
“他們的爸爸媽媽又是怎么得的病呢?”
“他們不愛干凈,
Advertisiment
“那些兒童能夠治好嗎?”
“現在還沒有藥能夠治好艾滋病, 有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 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研究出來。 ”
“我長大了要研究治療艾滋病的藥!”我沒有想到他會說出這樣的話。
“兒子, 如果你真的研究出了治療艾滋病的藥, 就可以使很多人解除痛苦了, 你就成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
第二天, 在老師布置的日記作業中, 兒子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我長大了要研究治療艾滋病的藥。 ”
幾個月后, 在自辦的小報里, 兒子的小報內容竟然是預防艾滋病的內容,
Advertisiment
兒子上五年級時, 我在他們班上講解了艾滋病的傳播方式和預防措施, 他真正懂得了艾滋病傳播的三條途徑, 并懂得了保護自己的具體方法。
在對兒子進行性教育的過程中, 我也有提心吊膽的時候, 但我認為:只要本著科學的態度, 對問題的解答不要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 因勢利導, 孩子是能夠接受的, 而且教育也是有效果的。
文/胡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