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娃看病,醫生最討厭你說這3句話!家長們要學會這樣溝通

帶孩子去過醫院的父母都知道, 每次去醫院看病, 都是對體力和耐力的終極考驗:門診大廳裡人山人海, 間雜著寶寶們的啼哭聲、嚎叫聲, 再加上渾濁的空氣, 簡直讓人無法呼吸。

最可怕的是, 就診人數多, 兒科醫生少。 排隊一上午, 看病5分鐘。 終於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坐到醫生面前, 卻感覺被三言兩語地敷衍了, 要麼被醫生問得語塞, 要麼說了一大通醫生當沒聽見。 但醫生們也心裡苦啊, 紛紛表示:最怕喋喋不休的家長, 說了一堆話, 沒幾句有用的資訊。

那我們該怎樣將寶寶最有價值的資訊告訴醫生呢?先來看看育姐之前帶娃看病的一次經歷:

Advertisiment

一次帶娃看病的經歷

讓我明白“看病”

不只是醫生一個人的事

有次娃生病, 到醫院掛號來到兒科, 大晚上的人那叫一個多。 基本每家每戶抱孩子看病的, 多則五六人(比如我家), 少則三兩人。

輪到我前面一家, 那家爸爸、爺爺奶奶帶著1歲多的娃, 一上來就七嘴八舌, 十分緊張。 “醫生你看看, 寶寶的額頭好燙, 發高燒了” “拉了幾次肚子, 是不是腸胃炎?” “一天打好幾個噴嚏, 還咳嗽, 好像受涼了”......

跟醫生一來一回花了好長時間。 最終, 這位爸爸在醫生嫌棄的眼光中, 到一邊量體溫去了, 另外還給開了一張肺部CT, 他還嚷嚷著說為啥要找CT, 醫生丟一句“懷疑咳嗽引起肺炎, 做完檢查再回來看。 ”

他們走後輪到我了,

Advertisiment
上一家花的時間略長, 要知道在兒科爆滿的大晚上, 醫生能給你10分鐘就已經算不錯的了。

我在旁聽前一家時意識到諸多問題, 趕緊一一問清奶奶, 以便我簡單明瞭的描述。 醫生很快給出診斷, 懷疑是“腸梗阻, 建議拍片, 做住院治療。 ”我立馬點頭。

醫生開了單子, 我正準備離開, 下一位已經抱著孩子入座。 看到那位媽媽, 拿出小本子, 有條不紊的對醫生說:今天孩子發燒第二天, 最高體溫39度, 昨天每隔2小時的溫度我做了記錄。 您看看, 飲食狀況我也寫了, 手機裡有他昨天大便情況, 比往常稀, 有泡沫……瞬間覺得, 人家那才叫專業啊!圖文並茂、資料精確, 看來我還得學習!

毫無疑問, 醫生們肯定會更喜歡最後一個家長, 因為這樣具體、清晰的描述,

Advertisiment
可以讓醫生獲得重要的診斷依據, 作出更精准的判斷。

看到這裡, 估計大家要問了, 我又不是醫生, 怎麼知道醫生想知道哪些事情呢?別著急, 育姐這不給大家列出來了嘛, 往下看~

帶娃看病前

爸媽要先做好這3點

寶寶那麼難受, 當然希望儘快給他診斷、治療!去醫院之前, 首先要記得帶上孩子的身份證明、醫保卡、病歷本、之前相關檢查報告, 還有媽咪包。

到了醫院之後, 家長就得學會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裡, 準確、高效地向醫生描述病情。

基礎資訊要準確給到醫生

給寶寶看病前首先得準備好年齡、身高、體重這三項基礎資料, 因為這些會決定開藥量, 也會給醫生判斷病情提供相應參考。

還有一定說清楚寶寶現在病史和過去病史的關係,

Advertisiment
可別吱吱唔唔想半天哦~你這一吱唔的黃金時間就過去了。 醫生一問就迅速回答上來, 這也會讓醫生覺得你是有備而來, 也為後面的溝通打下基礎。

平時在家做好病程記錄

有些爸媽總以為帶寶寶去醫院看病了就是自己的責任完成了, 後面怎麼看、有沒有治療好就是醫生的事了。 但其實我們才始終是寶寶整個患病期間的責任人, 在發現寶寶有病情時, 爸媽都需要馬上回憶一下最近24小時內有否發生過什麼情況。

比如孩子什麼時間開始發燒的, 這中間的體溫變化如何, 有什麼症狀;來醫院之前自行給他吃過什麼藥、效果如何、便便有什麼變化;去過其他什麼醫院, 治療結果怎樣等等。

Advertisiment

如果細心的爸媽能做一份病情記錄就更好了。 比如寶寶腹瀉, 何時開始第一次, 一天腹瀉了幾次, 喝了幾次水, 每次水時多少, 最近三天吃過的食物, 如果有了這樣一份記錄, 醫生給看病的心情肯定爽爽的。

有照片、視頻頂你講一萬句

當然完整的資訊不等於你要和醫生說一大通話, 從問診角度來說, “說和聽”是相對低效的, 有時候聯手帶腳比劃一分鐘, 還不如一張圖片或一個記錄病況的小視頻, 醫生看一秒鐘就明白了。

醫生最討厭你說的3句話

說完了帶娃就診的正確方式, 但是如果在看病的時候你喜歡說這3句話, 醫生可能就要皺眉了哦。

我來的時候在網上查過, 說這個病……

現在網上隨便一搜生病的症狀, 就能夠出來可能的病情, 並且還有很多像專家一樣的人在網上線上解答。但是網路資訊非常繁多又複雜,而且每個人的觀點不同。而醫生是給寶寶面診過具體情況以後才下的診斷,用那樣難以分辨的醫學知識拿來和醫生討論,未免有點班門弄斧。

說這話的時候就要想清楚,你究竟是否相信醫生,如果不相信他,更相信網上的知識,為嘛不乾脆照著網上大家給的解決方法就好了?如果你來了醫院看醫生,就要聽醫生的診斷嘛~

另一個醫生和你說的不一樣啊

每個醫生對病症的瞭解和診斷都有點區別,而且一種病痊癒的方式,可以吃的藥也有很多種,並不是所有的醫生都會說一模一樣的話。不要隨便質疑醫生,影響醫生診斷的心情。

但是如果你對這個醫生確實有質疑,可以適當的提一下之前診斷的情況,並且弱化上個醫生的概念,讓醫生自行斟酌自己的診斷是否有誤。首先要尊重幫你看病的醫生,他才能尊重你,才會尊重你的建議。

我們鄰居家孩子也這樣,吃了XX藥就好了,你幫我開點

每個人的症狀即便是一樣的,身體狀況或者病因等也可能不同,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別的孩子吃這個藥就能好的病,你家孩子吃了也不一定就能好。

不要隨便影響醫生的判斷,更不要命令醫生幫你開藥,既然到了醫院看病,不如讓醫生診斷、化驗一下再對症下藥,畢竟每個人的病情都是有區別的。而且大多數醫生也不敢隨便給你開藥,萬一出現不良症狀,這個鍋誰來背呢?醫者父母心,大部分醫生還是很負責任的。

講到這兒,從去醫院前的病情記錄,到啥時看病、要帶什麼、看病時怎樣和醫生描述,再到注意聽取哪些醫囑,育姐都帶大家整理一個遍啦。

以後寶寶萬一得個小病小痛需要看醫生,咱做到這些,就不至於手忙腳亂~

並且還有很多像專家一樣的人在網上線上解答。但是網路資訊非常繁多又複雜,而且每個人的觀點不同。而醫生是給寶寶面診過具體情況以後才下的診斷,用那樣難以分辨的醫學知識拿來和醫生討論,未免有點班門弄斧。

說這話的時候就要想清楚,你究竟是否相信醫生,如果不相信他,更相信網上的知識,為嘛不乾脆照著網上大家給的解決方法就好了?如果你來了醫院看醫生,就要聽醫生的診斷嘛~

另一個醫生和你說的不一樣啊

每個醫生對病症的瞭解和診斷都有點區別,而且一種病痊癒的方式,可以吃的藥也有很多種,並不是所有的醫生都會說一模一樣的話。不要隨便質疑醫生,影響醫生診斷的心情。

但是如果你對這個醫生確實有質疑,可以適當的提一下之前診斷的情況,並且弱化上個醫生的概念,讓醫生自行斟酌自己的診斷是否有誤。首先要尊重幫你看病的醫生,他才能尊重你,才會尊重你的建議。

我們鄰居家孩子也這樣,吃了XX藥就好了,你幫我開點

每個人的症狀即便是一樣的,身體狀況或者病因等也可能不同,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別的孩子吃這個藥就能好的病,你家孩子吃了也不一定就能好。

不要隨便影響醫生的判斷,更不要命令醫生幫你開藥,既然到了醫院看病,不如讓醫生診斷、化驗一下再對症下藥,畢竟每個人的病情都是有區別的。而且大多數醫生也不敢隨便給你開藥,萬一出現不良症狀,這個鍋誰來背呢?醫者父母心,大部分醫生還是很負責任的。

講到這兒,從去醫院前的病情記錄,到啥時看病、要帶什麼、看病時怎樣和醫生描述,再到注意聽取哪些醫囑,育姐都帶大家整理一個遍啦。

以後寶寶萬一得個小病小痛需要看醫生,咱做到這些,就不至於手忙腳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