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孩子亦有做客之道 調皮行為不能有

當我們帶著孩子訪問別人家的時候, 應該提前教育孩子在別人家裡的行為準則。 有些家長覺得, 如果一個孩子只有三至四歲, 他們不會明白這些道理。 孩子其實很聰明, 並從嬰兒期就已經開始學習了。 讓孩子掌握這些準則的關鍵, 就是不斷重複。

1.不要站在傢俱上

讓我們的孩子不要站在別人家的傢俱上面, 不要像在家裡一樣。 花時間去教我們的孩子不要站在沙發、桌子或其它物體上, 這是非常重要的。 當我們訪問其他人的家裡時, 他們就已經知道, 這種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他們將不會在另一個人的家裡這樣做。

Advertisiment

2.不要亂摸別人的東西

如果不是他們的東西, 那麼他們不應該去碰它。 有時, 我們被邀請去別人的家, 恰好有一些東西是非常不錯的, 但也是非常脆弱的東西,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要明白不接觸別人的東西的重要性。 當然, 我們將不得不重複一遍又一遍。

3.不要亂跑

不要讓孩子在房子裡亂跑。 如果我們經常花時間去設置在自己家裡的一些規則, 比如在房子裡不能奔跑, 那麼我們基本上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這不僅是讓孩子懂禮貌, 也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 避免孩子受到磕磕碰碰。

4.收起好奇心

探索別人的房子是絕對不允許的。 但是偏偏孩子們都喜歡去探索, 尤其是當他們處在一個新的環境之中。

Advertisiment
當我們正在訪問別人的房子時, 某些房間可能有關閉的限制, 尤其是對年幼的孩子。 在大多數情況下, 這將意味著父母必須確保密切關注孩子, 防止他們不會去任何不應該去的地方。

5.不要跟隨其他孩子一起玩鬧

有時, 當事人家裡可能同時有幾戶人家的孩子在, 這可能意味著其他孩子可能被允許為所欲為、沒有規則, 然而, 我們應該確保我們的孩子不跟隨他們。 只是因為一個孩子選擇不跟隨主持活動的人的規則並不意味著你的孩子要與眾人跟隨。

6.自備遊戲

在某些情況下, 當我們正在訪問別人時, 是很容易讓我們的孩子變得無聊的。 作為家長, 我們應該始終確保孩子有事情做。

7.處罰可能是必要的

孩子們最討厭父母在公眾場所或別人面前管教自己。

Advertisiment
然而, 在某些情況下, 為了使孩子明白我們的意思, 可能有必要對他們進行某種懲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