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不僅是科學藝術的殿堂, 也是彰顯我們美德的地方。 參觀博物館的禮儀, 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尊重文物, 一是尊重他人。
1. 尊重文物:留意參觀的提示或標誌
博物館的每件物品, 都承載了一份珍貴的記憶, 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它們的義務。 在帶孩子進入博物館時, 家長一定要引導他們先瞭解參觀規則。
關閉閃關燈參觀時, 很多家長喜歡拍照。 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絕大多數博物館展廳內, 拍照時不允許開閃光燈。 因為閃光燈的波長很容易被吸收, 尤其是那些木質結構建築、壁畫彩繪、書畫作品和絲織品等文物,
Advertisiment
不隨便亂摸在一家地方博物館參觀時, 見到一尊古拙質樸的小石獅子, 頭部已經被觀眾摸得油光鋥亮, 與歷經百年風雨侵蝕而顯露滄桑的身軀極為不配。 這種破壞很令人心痛。 現在很多博物館為了讓大家更加全面、細緻地觀賞文物, 喜歡採取360度裸展的方式展出, 特別是一些比較大型的文物, 沒有外面的那層玻璃罩子, 這就更需要家長和孩子們“眼看手勿動”。
不喝飲料不吃零食曾遇到這樣一位小朋友, 在聽講解過程中拉著父親走出展廳, 喝完水後再回來繼續參觀。 我很敬佩他, 因為他知道喝水時如果被後面人撞到, 水會灑在前面的文物上。
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講解時,
Advertisiment
不追跑打鬧孩子喜歡追逐打鬧, 但在博物館展廳裡, 這就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撞到展櫃, 碰壞文物。 除此之外, 對於正在展櫃前凝視觀賞的觀眾來說, 也是一種打擾。
2. 尊重他人:一種自覺行為
我印象裡沒有哪個博物館會在這個方面提要求, 所以這一點更考驗家長。
與展櫃保持距離很多孩子總喜歡趴在展櫃上, 每次看到, 我都會這樣提醒:“你們把髒乎乎的手指印留在展櫃玻璃上, 別人拍照片回家, 打開一看發現好多小手印, 多不好呀!再說了, 旁邊打掃衛生的阿姨還得不停地擦玻璃,
Advertisiment
我其實是想告訴他們, 在博物館參觀, 我們既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同時也要尊重每個人欣賞文物的權利。 所以, 有心的家長就應該提前告訴孩子, 儘量與展櫃之間保持一定距離。
輕聲細語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義工隊伍中有一批志願者, 穿著統一的服裝, 手中舉著一個畫著笑臉的小牌, 上面寫著四個字:輕聲細語。 當觀眾的聲音大到影響他人時, 志願者們就會微笑著走到你面前, 並不說話, 而是舉起手中的牌子, 示意一下。 我們身邊很多博物館並沒有這樣的志願者, 這就得靠家長來要求孩子們了。
不隨意打斷導遊解說有些博物館有專門針對小朋友們的導覽服務, 用孩子們的語言和方式引領他們走進歷史。
Advertisiment
建議家長告訴孩子:若真有疑問, 可以在整個導覽結束後, 單獨去請教講解員, 這時往往能得到更細緻、更準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