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孩子去朋友家

一位先生帶著剛滿三歲的女兒去拜訪朋友, 另外有位女士也帶著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去。 而那主人家有個秋千, 於是主人的孩子(已讀幼稚園)與這兩個客人孩子都爭著要坐。 特別的是主人的女兒護著那女士的女兒, 所以那個先生的女兒就玩不到。 這位先生想要介入, 希望幫助孩子能與其它孩子一塊玩, 但是卻發現很難, 心裡就暗暗不高興, 默默想著以後都不要帶孩子來這個朋友家, 但一方面也會覺得自己這樣子豈不是跟小孩子一般見識嗎?

類似的情況, 其實很常見。 有些大人會認為小朋友的紛爭很多,

Advertisiment
我們不用介入。 但是這種觀念應該是用於年齡大一點的孩子, 而這種小小孩之間的紛爭, 大人實在應該要花時間去關心。 就像這件事情, 若說起最適合的介入者, 應該是這家的主人, 而非這位先生。 若是主人當場介入孩子的世界, 教自己的孩子怎樣分享、與怎樣輪流玩的功課, 就比較容易達成效果。 畢竟這個秋千是主人的, 客人只能聽憑主人的安排。

小小孩的世界很單純, 他們的人際互動通常是很隨己意的。 看這個人長的醜, 就不想跟他玩。 看那個人比較美麗, 就樂意把自己的玩具分給他玩。 看這個比較笨、或是年紀比較小, 就不想跟他玩。 家長最好一旁予以稍微輔導與修正, 讓他們學習重視弱者(泛指不被人喜歡的孩子)的感受。

Advertisiment
如果這三個家長都可以介入, 這個朋友聚會是一堂很棒的親子教育時間。

一般而言, 很少家長會認為帶孩子去朋友家, 也要同時重視孩子之間的人際互動, 因為通常大人們自顧自地聊個爽, 哪有時間管孩子?但是這樣子蠻可惜的。 因為對孩子而言, 這也是一個機會, 透過去接觸其它的小孩, 而有人際互動的學習。 我自己有時帶著孩子去朋友家, 偶爾會為孩子準備禮物, 讓他們帶著去送給對方的小朋友。 特別是對方小朋友的生日或是耶誕節, 一定會幫他們準備禮物。 於是我們大人之間是好朋友, 小孩子之間也是好朋友。 有時, 聊天之餘, 我會偶爾觀察一旁孩子的互動, 若發現有小孩(不管是自己或別人的小孩)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人玩,

Advertisiment
那我就會當場說“好棒喔!他真是最棒的寶寶, 我們大家要跟他學習。 .”用讚美來強化孩子們的好行為。

說實在, 對於孩子的 EQ 與 IQ, 家長更該花時間去注意 EQ, 而非只重視孩子英文溜不溜、數學強不強。 畢竟後者學校教育一定會教, 但是人際互動的能力學校老師不負責教。 當然很多家長反應不知道怎樣教 EQ, 或是要我推薦一些教材。 我想 EQ 這種東西是很生活性的, 要找到教材大概也不容易。 不過生活中間到處都是 EQ 的教導時機, 就像帶孩子去朋友家就是很好的 EQ 教導機會。 你也可以試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