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孩子去看病,你能正確描述孩子病情嗎?

孩子生病, 家長都很著急。 可是光著急沒用, 從帶孩子看醫生到回家後給孩子吃藥, 從孩子生病時的飲食到孩子病癒的判斷, 都需要家長冷靜地對待, 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儘快恢復健康。 你說清楚孩子的病情了嗎?

簡潔準確地描述病情

因為醫生給每個病人的時間很有限, 所以, 帶孩子看病時, 在最短的時間內, 用簡練的語言準確地向醫生描述孩子的病情十分重要, 這樣醫生就能在短時間內瞭解孩子的病情。 在描述時還要提到以下幾個方面:

現在病史和過去病史有沒有關係

比如一位家長說:“這是孩子一年來第10次發燒。

Advertisiment
”而另一位家長說:“孩子很少生病, 今天發燒了。 ”醫生就能通過兩位家長的描述判斷孩子的發燒是極偶然的還是反反復複的。 另外, 孩子哭鬧不止, 如果家長告訴醫生:“孩子昨天摔了, 今天他哭鬧不止。 ”醫生馬上就會想到該做什麼樣的檢查。

現在病史中的變化

比如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燒的, 是越燒越高還是越來越低, 來醫院之前有沒有進行過治療, 治療後病情是有所緩解還是更加嚴重等。

不要用籠統的詞

老是、一直、好久、從來……這樣籠統的描述對於醫生來說很難做出判斷。 最好精確地用數字描述, 比如發燒, 要說燒3天了, 而不是說燒了好久了。 雖然孩子生病家長都很著急, 但看醫生時一定不能因為著急而慌亂,

Advertisiment
因為家長的責任是代替孩子把不舒服的情況說出來, 描述不清楚, 醫生無法正確判斷, 耽誤的是孩子。

在家裡給孩子吃了什麼藥, 效果如何

孩子感染咳嗽, 家長可以這麼問:“孩子吃抗生素2天了, 咳嗽還跟原來一樣, 是接著吃還是換一種藥?”醫生可能會讓你接著吃。 也許再接著吃一天, 孩子就好了。 而如果家長沒有說明吃藥的情況, 醫生因為不知情, 就會新開一種藥, 吃新藥從開始吃到見效需要3天左右的時間, 這樣就造成了病程的延長。

吃喝拉撒睡的情況

吃喝拉撒睡代表著孩子的整體健康狀況。 同樣是燒到39℃, 一個孩子的生活規律沒有變化, 該吃的時候吃, 該睡的時候睡, 而另一個孩子吃飯睡覺全受影響了,

Advertisiment
顯然後一個孩子的病情比前一個孩子重。

仔細聽醫囑

看病時, 雖然吃什麼藥、怎麼吃醫生都會在病歷本上寫明, 但醫生的字體一般不太好辨認, 回家後你也許看不明白, 所以醫生開藥時一定要仔細聽, 聽不明白就問, 直到弄清楚才離開。 因為回家後, 孩子吃藥的事情全靠父母掌握, 前面經歷了看病、檢查、診斷, 最後就是用藥治療, 這個最後的環節沒弄明白, 前面的工作不就白做了嗎?

用藥劑量要記清楚

藥量少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量過多則可能造成中毒等副作用。

用藥時間不能馬虎

比如孩子患了急性腸炎, 需要吃抗生素和益生菌, 但這兩種藥是不能同時吃的, 否則抗生素會把益生菌殺死。 應該飯前吃益生菌,

Advertisiment
飯後吃抗生素。 如果家長沒有仔細聽醫囑, 兩種藥一起讓孩子吃, 很可能一點效果也沒有。

再次看醫生, 帶著上次的病歷和藥

孩子病了幾天, 如果需要再次帶孩子上醫院, 一定要把之前吃的藥帶著, 同時還要帶上病歷本和檢查結果。 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 不能保證家長能記住孩子吃的所有藥物名稱, 而且藥物還有商品名和成分名之分, 醫生關注的是成分名, 家長通常愛說商品名, 加上同一種成分的藥物, 不同的生產廠家會有不同的商品名, 這之間就有可能出現偏差。 而只帶病歷本的話, 醫生也不一定能看清病歷本上的藥名。 讓醫生直觀地看到藥, 瞭解藥物的成分是什麼, 他就好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Advertisiment

最重要的是, 醫生看到孩子以前吃的藥, 可以給孩子進行連續性的治療。 因為每用一種藥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濃度才會有效, 如果醫生不知道孩子正在服什麼藥, 又開了新藥, 新藥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起效的濃度, 而這段時間原來吃的藥又停下來了, 濃度在減退, 這樣不僅會使孩子的病程變長, 而且病情還有可能加重。

家庭成員之間不埋怨、不急躁

孩子得病以後, 很多家庭幾乎都會出現家庭成員之間的不愉快交流:因吃藥或看病的看法不一而爭執、埋怨, 或是自我檢討沒照顧好孩子。

孩子生病的時候, 家長在互相埋怨或自我檢討的時候, 實際上是在無意中給孩子灌輸一種憎恨疾病的思想, 認為感冒不應該得, 得了感冒就是倒楣的事。

其實,大多數孩子得的都是常見病,並不嚴重,所以沒有必要那麼緊張。以後孩子生病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他,生病不可怕,誰都會得病,看了醫生,吃了藥,過幾天就會好的。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真的有分歧,也要躲開孩子交流。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就不鎮靜,給孩子造成的陰影遠遠比疾病要嚴重得多。而家庭成員之間很融洽地去面對孩子生病,孩子就會感到很輕鬆,身體也會恢復得快些。

要問孩子是否難受

孩子生病的時候,家長往往會以某項具體指標作為標準來判斷病情的輕重,比如體溫,通常認為發燒40℃的孩子肯定比發燒38℃的重,其實不一定。如果孩子燒到40℃還滿地跑,而只燒到38℃的孩子卻無精打采地躺著,顯然38℃的孩子病情更嚴重。

那怎麼知道孩子病得嚴不嚴重?要看他是否難受。什麼叫難受?孩子的自然生活規律發生了改變,就是難受。同樣是發燒,孩子是不是難受,意味著病情是輕還是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問他難不難受,小一些的孩子雖然不能用語言表達,但如果他玩得好,作息時間也沒有大的改變,就說明他並不難受。而那些生病後“乖”得不得了的孩子,不愛動,不想說話,不哭也不鬧,其實說明他很難受。

所以,千萬不要以自己主觀的想法來判斷孩子的病情:39℃還能忍,40℃就嚴重了,不看醫生就不行了,其實不是這樣。有一種俗話叫“愛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生病時一定不能有這種想法,他哭鬧得厲害就帶他去看病,他不哭不鬧就不用去,一定要反著來:孩子越是不哭不鬧,往往可能病情越嚴重,這是需要帶孩子去看病的一個很重要的理由。

生病後,清淡飲食

孩子生病後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總的原則,尤其是患消化道疾病要特別注意。

有的家長認為配方奶營養均衡,孩子生病時如果吃飯不好,可以讓他多喝些奶。其實,奶中的脂肪含量很高,不屬於清淡飲食。如果孩子患了呼吸道感染,喝點奶問題不大,但如果是消化道疾病就要特別注意,因為消化道的損傷會造成奶的吸收不良,奶中有乳糖,喝了以後腹瀉更厲害。

孩子患消化道疾病,只喝米粥營養不夠,又不能喝普通奶粉,怎麼辦?這時要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俗稱腹瀉奶粉,腹瀉奶粉不會刺激胃腸道,既能代替奶的營養,又能避免消化道的損傷及加重。

愈後的評估

孩子生病大概幾天能好?怎麼才算好了?這次好了以後會不會還有類似的問題再出現?會不會影響到生長發育……可能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想法。特別是經過一兩天的治療效果不大明顯的時候,家長更是心裡沒底。那麼,怎麼去對孩子的愈後進行合理的評估呢?需要注意兩點:

與醫生和有經驗的父母交流

如果孩子病了幾天,用藥效果也不明顯,你可以跟醫生交流一下,孩子是不是病得比較嚴重?是否需要複查?醫生就會比較重視,也會給你一個是否需要複查的決定。也可以跟有經驗的媽媽聊一聊,如果她的孩子也曾得過這種病,她會告訴你孩子會有哪些情況出現,她是怎麼處理的,這樣你的心裡就有底了,不會那麼恐慌。最近患皰疹性咽峽炎的孩子特別多,患病時,孩子的口腔有皰疹,皰疹破潰時,孩子會因為口腔和嗓子疼而有一段時間不願意吃東西,有經驗的媽媽就會告訴你,忍幾天就好了。

不要太依賴網上的資訊

網上的資訊非常多,但並不是針對你的孩子個人而言的,如果你只是依賴於網路,而關鍵字輸得又不精確的話,得到資訊就太多了,如果再搜索到非常嚴重的後果,往往會弄得你心神不安。比如孩子高燒3天不退,網上搜索的結果可能就有白血病!所以,這時不要急於上網,否則無形中會增加你的焦慮,不僅影響到自己和家人,也會增加孩子的壓力。

做父母的都帶孩子看過病,不過上面這幾點提醒,可能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想到、沒有做到。為了孩子的健康,為了父母少走些彎路,崔大夫從醫生角度給你的提醒,一定能讓你在以後處理孩子生病的問題時更冷靜,也更有效。

得了感冒就是倒楣的事。

其實,大多數孩子得的都是常見病,並不嚴重,所以沒有必要那麼緊張。以後孩子生病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他,生病不可怕,誰都會得病,看了醫生,吃了藥,過幾天就會好的。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真的有分歧,也要躲開孩子交流。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就不鎮靜,給孩子造成的陰影遠遠比疾病要嚴重得多。而家庭成員之間很融洽地去面對孩子生病,孩子就會感到很輕鬆,身體也會恢復得快些。

要問孩子是否難受

孩子生病的時候,家長往往會以某項具體指標作為標準來判斷病情的輕重,比如體溫,通常認為發燒40℃的孩子肯定比發燒38℃的重,其實不一定。如果孩子燒到40℃還滿地跑,而只燒到38℃的孩子卻無精打采地躺著,顯然38℃的孩子病情更嚴重。

那怎麼知道孩子病得嚴不嚴重?要看他是否難受。什麼叫難受?孩子的自然生活規律發生了改變,就是難受。同樣是發燒,孩子是不是難受,意味著病情是輕還是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問他難不難受,小一些的孩子雖然不能用語言表達,但如果他玩得好,作息時間也沒有大的改變,就說明他並不難受。而那些生病後“乖”得不得了的孩子,不愛動,不想說話,不哭也不鬧,其實說明他很難受。

所以,千萬不要以自己主觀的想法來判斷孩子的病情:39℃還能忍,40℃就嚴重了,不看醫生就不行了,其實不是這樣。有一種俗話叫“愛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生病時一定不能有這種想法,他哭鬧得厲害就帶他去看病,他不哭不鬧就不用去,一定要反著來:孩子越是不哭不鬧,往往可能病情越嚴重,這是需要帶孩子去看病的一個很重要的理由。

生病後,清淡飲食

孩子生病後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總的原則,尤其是患消化道疾病要特別注意。

有的家長認為配方奶營養均衡,孩子生病時如果吃飯不好,可以讓他多喝些奶。其實,奶中的脂肪含量很高,不屬於清淡飲食。如果孩子患了呼吸道感染,喝點奶問題不大,但如果是消化道疾病就要特別注意,因為消化道的損傷會造成奶的吸收不良,奶中有乳糖,喝了以後腹瀉更厲害。

孩子患消化道疾病,只喝米粥營養不夠,又不能喝普通奶粉,怎麼辦?這時要改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俗稱腹瀉奶粉,腹瀉奶粉不會刺激胃腸道,既能代替奶的營養,又能避免消化道的損傷及加重。

愈後的評估

孩子生病大概幾天能好?怎麼才算好了?這次好了以後會不會還有類似的問題再出現?會不會影響到生長發育……可能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想法。特別是經過一兩天的治療效果不大明顯的時候,家長更是心裡沒底。那麼,怎麼去對孩子的愈後進行合理的評估呢?需要注意兩點:

與醫生和有經驗的父母交流

如果孩子病了幾天,用藥效果也不明顯,你可以跟醫生交流一下,孩子是不是病得比較嚴重?是否需要複查?醫生就會比較重視,也會給你一個是否需要複查的決定。也可以跟有經驗的媽媽聊一聊,如果她的孩子也曾得過這種病,她會告訴你孩子會有哪些情況出現,她是怎麼處理的,這樣你的心裡就有底了,不會那麼恐慌。最近患皰疹性咽峽炎的孩子特別多,患病時,孩子的口腔有皰疹,皰疹破潰時,孩子會因為口腔和嗓子疼而有一段時間不願意吃東西,有經驗的媽媽就會告訴你,忍幾天就好了。

不要太依賴網上的資訊

網上的資訊非常多,但並不是針對你的孩子個人而言的,如果你只是依賴於網路,而關鍵字輸得又不精確的話,得到資訊就太多了,如果再搜索到非常嚴重的後果,往往會弄得你心神不安。比如孩子高燒3天不退,網上搜索的結果可能就有白血病!所以,這時不要急於上網,否則無形中會增加你的焦慮,不僅影響到自己和家人,也會增加孩子的壓力。

做父母的都帶孩子看過病,不過上面這幾點提醒,可能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想到、沒有做到。為了孩子的健康,為了父母少走些彎路,崔大夫從醫生角度給你的提醒,一定能讓你在以後處理孩子生病的問題時更冷靜,也更有效。

相關用戶問答